李勰
隨著我國基礎職業教育學科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探究式課堂教學的綜合教學實踐價值愈顯重要。課程教學改革就是為了要轉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傳統學習的教育方式,是要倡導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和學習中來,喜歡上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增強自身的思維和動手能力,鞏固所學的知識,增強自身的學習能力。提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和溝通交流的水平。小學數學課上對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是當下教學重點發展方向。在相關的學術研究上也有很多的課題研究,但是占比重較大的是高中的探究式教學實驗,在小學方面上的研究卻沒有很多,還需要加快研究的進程。因此,根據我國小學的實際發展情況研究如何運用小學學生數學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個非常值得深入探討的教學話題。
一、研究背景
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的首要教育改革標準是要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參與到探究式課堂中來。在近幾年教育部印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到,要鼓勵學生采用進行小組研究、團隊學習的學習新形式。在教學課堂上,教師更加需要密切關注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各種學習活動過程,推行探究式課堂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參與、探究,自主發現、合作,引導學生通過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總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日漸深入,探究式教學的教學價值越來越凸顯,尤其在我國小學語文、數學、德育課堂中,如何進行這種探究性德育教學策略的理論研究,有著深遠的實踐意義。因此,研究建立小學生和中學生在課堂中的探究性互動學習模式是深入實施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必然需要,是參與國際高等人才市場競爭的必然需要。
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現狀及問題
1.無法發現問題
大部分的學生還是喜歡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實踐,因為他們都認為這就像是在玩游戲,根據實際的研究分析,只有一小部分的學生可以進行獨立操作,并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學生們主觀地以為獨立進行操作就是一種單純的娛樂活動,由于有些課程可以到室外去實踐,所以對此很感興趣。然而,絕大部分的學生在實踐中忘記了尋找和分析問題本身,容易被周圍無關緊要的事情所吸引,因此學生們要么東張西望,不夠專注,要么沉浸在游戲里無法自拔,完全忘記了實踐的根本目的,至于能否從中發現什么樣的問題,悟出什么樣的道理,思路還不夠清晰,有的純粹是流于形式,探究的問題簡單膚淺。這種情況下,教師不得不舍棄學生的探究問題,而按照自己的構思進行教學,這種固定的“老師講課,學生聽課”的教學模式,往往在開始探究前,就已經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此時的探究課形成虛設,學生依然無法成為探究學習的主體,只好按照教師提前設計好的思路進行思考,這種探究問題的模式并不是本質意義上的研究,學生思維能力根本得不到培養,更無法發現問題。
2.缺少思考深度
大部分學生都能積極與小組內的合作人員交流,但是獨立思維能力優秀的學生卻只占少數。根據實際的分析和研究,課堂中的學生不善于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溝通,他們渴望動手操作卻羞于說出口,沒有一個可以自己操作的機會和環境,沒有進行獨立和深入的思考,便先進行提問。要么是題目跟問題不相符,要么過于形式化,無法探究到問題的本身,總之在進行提問時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探究式課堂的研究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提高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的策略
1.更新教學觀念
老師既是探究式課堂上的引領者,又是體驗教學中的執行者。只有經過老師在數學課上對探究式教學的不斷應用和實踐,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才能被學生所喜歡和掌握,因此,教師應該身體力行,提前適應新教學要求和新的教學觀念,主動引領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提前預習并進行課后的鞏固和學習,把“新課程”的要求運用到實踐中來,轉換課堂教學管理陳舊的想法,做到因材施教,與時俱進,確保課堂探究式教學理念得以應用,以往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活動”,現如今已經轉換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教學過程設計中,教師應始終立足于“做”而不是“講”,立足于引導學生對一個個問題進行具體分析,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不再以僅僅需要有正確的答案為主要目的,要努力讓學生在面對問題、困難、挑戰、挫折的體驗中,做出選擇、判斷、協作和交流之間的相互輪換,在操作中共同經歷一個終生學習數學的成長過程。這樣的數學教學才真正是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真正實現學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2.因地制定,因材施教
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大膽嘗試和使用各種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不同教學難度的課堂教學內容,不同綜合能力的學生,以及不同的教學環境條件,采用不同的課堂教學方法,從各個方面培養和提高全體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以利于提高課堂教學工作效率。針對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有的孩子雖然善于運用口語語言表達,但動手能力差,有的孩子做作業很細心,但邏輯思維能力卻弱一點。學習教育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思維結構通常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維,有的人擅長邏輯推理。因此,在德育教學中既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共性發展的需要,也必須要充分強調尊重每個學生的性格差異。
3.建立評價機制
評價一直是德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評價機制是學校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反饋機制。它不僅僅只是對數學教學工作結果價值測量,而且它是對今后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種價值導向。科學的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建設有利于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目標的實現,對不斷提高學校課堂教學教育質量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個性評價形式內容選擇應適當多元化。評價機制和評估內容決定了最終的評價效果。
4.提高教師素質
在探究教學實踐課程中,經常會發現教師已經根據探究的目標,提前精心設計了探究程序,在實踐過程中,直接引導學生按照事先預定的程序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探究活動,但是面對探究過程中出現的不可預測的新問題,教師則無法解釋和應對,導致探究教學無法高效有序進行。新課改的實施后,教師除了要認真備課上課外,還得關注和引導學生,讓他們動起來,自己去探究知識,自己總結失敗的原因和教訓,以期更好地改進教學策略。
四、結論
開展探究式教學,重點為了拓展學生思考的能力,使學生敢于摒棄舊的學習理念,運用多種思維方式“消化”所學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