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英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幼兒園課程開展明確要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這是符合幼兒成長規(guī)律的,也讓幼兒教育有章可循。在幼兒教育實踐中,大多數情況下依賴集體教學,這是由基本國情決定的。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幼兒園中游戲開展的質量和提升也就備受關注。
本文從游戲觀察方法、觀察結果分析手段、對游戲的指導調整方式等三個方面進行論述,對幼兒教育提出了新的認識。
一、游戲的觀察方法
1.旁觀
對于活動范圍和幅度都不大的游戲,教師可以進行旁觀,只要不是出現突發(fā)情況就不需要介入。比如,從民間游戲“跳房子”衍生出來的單雙腿交替跳躍活動,可以鍛煉幼兒的體能和動作協調性,還能促進他們數感、方向感的認知和發(fā)展。這個游戲沒有與他人的肢體接觸,也沒有危險動作,是安全性較高的體能游戲,教師不需要過多干預。
在旁觀過程中,要關注全場的每一名幼兒,能夠預判他們的動作和行為,做到及時發(fā)現并處理突發(fā)問題。幼兒自主活動時,教師不能離場,也不能處理無關的其他事務。
2.維護
對于有一定技術難度的游戲,出現幼兒無法處理的環(huán)節(jié)時,則需要教師的幫助和維護。比如,物體的浮沉觀察,幼兒用不同材質的物品進行測試,在擴大實驗物品范圍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猜測,并把猜測結果和觀察結果進行對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需要進行簡單的記錄和對比。雖然記錄對實驗沒有直接影響,是一項輔助工作,但幼兒無法完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維護,以保證活動正常開展。
3.參與
有的活動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以維護秩序或增強活動的感染性。一種是輔助式參與,教師維持秩序和進行安全保障。如果開展活動范圍較大、參與人數較多的活動,必須由教師進行組織,必要時可以使用哨聲等輔助手段。在這類活動中,教師并不直接參與游戲環(huán)節(jié),而是從旁協助,指導學生參與,維護活動秩序。還有一種是浸入式參與,教師直接參與游戲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以同等身份參與游戲,既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了解游戲,又可以控制游戲節(jié)奏,提高幼兒的游戲興趣,增強游戲教學的效果。
4.記錄
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會對游戲過程進行記錄,并有相應的反思。但是很多教師不愿意整理這些內容,認為這是形式主義,沒有實際用途。這是錯誤的想法,其沒有看到觀察積累的價值。
現在技術手段多樣,在進行觀察的時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記錄。錄音、錄像、拍照、回看監(jiān)控,都是可行的。教師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資料進行整理,并且要不斷翻看、整理、反思。當這些資料在教學實踐和教育科研中發(fā)揮作用的時候,價值自然就會得到體現。
二、對觀察結果的分析手段
1.自省
針對觀察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反思,一般能夠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進行相應的調整。游戲中,有一個活動是警示孩子要愛護眼睛的:讓幼兒蒙上眼睛,在活動中體驗保護視力的重要性。有一名老師發(fā)現活動過程中孩子發(fā)生了肢體碰撞,導致整個活動瞬間變成了對對碰。老師思考后認為是環(huán)節(jié)繁多導致了碰撞,于是在后來的活動中減少了環(huán)節(jié),讓幼兒進行相對獨立的活動,效果很好。
2.討論
針對觀察后發(fā)現的疑難點進行討論,這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情況下,問題不一定非常明確。在與同事的討論過程中,或許可以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比如,在“玩報紙”的游戲中,老師發(fā)現孩子們要么心不在焉,要么歡天喜地拿紙團大鬧,完全不符合最初游戲設計的初衷。在與同事進行認真探討之后,便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就是目的性沒有從環(huán)節(jié)中得到體現,層次性不夠清晰,特別是這個游戲對大班的孩子沒有挑戰(zhàn)性。這就基本否定了整個活動的價值,但是也為新游戲的設計提供了經驗。
3.調查
有些新設置的游戲需要進行全方位的評估,這就少不了對幼兒的調查分析。這種調查可以在游戲后進行,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以采訪的形式出現。很多時候,幼兒的直接體驗對游戲的改進有直接影響,因為單靠觀察不一定能看到事情的本質。當然,調查的目的不是順從幼兒的意愿,而是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游戲環(huán)節(jié)。比如有的孩子怕累,那就增加趣味性,提高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
三、對游戲的指導調整方式
對幼兒游戲活動的指導可以體現在任一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說,教師應該在所有需要介入的時候要及時對幼兒活動進行指導和調整。
1.游戲放權
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自主性,只要是合理的要求,玩什么、和誰玩、怎么玩,都可以由他們自己決定,但是要跟進了解他們的游戲內容和組織方式,要防止幼兒自行組織活動過程中出現欺凌現象和不利于身心的活動內容。
2.時機判定
教師的良性介入是要找準時機的,也就是說不要隨意干擾幼兒的活動。幼兒在有事做的時候不太喜歡被打擾,如果教師干擾過多,會導致幼兒無所適從,行動能力得不到發(fā)展。當他們遇到困難求助的時候,或者在活動中處于危險的時候,或者幼兒對活動不感興趣百無聊賴的時候,教師要視情況進行恰當地處理。
3.正向引導
幼兒園教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奠基作用,教師對幼兒不僅僅要負擔看護的責任,還有教育責任。所以,要杜絕對孩子有求必應的現象。當幼兒向老師求助的時候,先要看他能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如果能,就引導他自己去做。當幼兒之間在活動中發(fā)生沖突的時候,也不要急著評判,要調查了解清楚再進行處理。對于活動的意義、游戲的價值,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