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思含
相信同學們都聽過這樣的說法:高中三年的學習是場馬拉松;學習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堅持做下去,不管結果怎么樣,等等。在經歷了高三眾多的作業與考試的“磨礪”,相信同學們都能在“量變”呈波浪式前進與螺旋上升的曲折過程中,收獲“質變”的勝利果實。我愿將高三看作化繭成蝶的時光,經歷了漫長的蟄伏期,同學們終會迎來嶄新的自己。
作為經歷了高中三年洗禮的高中畢業生,結合老師的平日傳授與引導、同學們之間的交流,我在高三文綜科目學習方面有一些心得體會想與大家分享。
一、地理
1.多做題
正如老師提醒我們的,地理享有“文科中的理科”的名號,做題自然是提分的關鍵。不知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做題時一頭霧水,但看完答案就豁然開朗,甚至不用老師或同學講解點撥,你就已“窺透禪機”,一邊對自己沒做對感到痛心不已,一邊感到這道題妙不可言。如果有的話,那么你內心一定是渴望提升并且已經有一定的學習思考與感悟的。多做題的目的就在于夯實基礎,形成正解,幫助我們積累地理小專題知識、豐富答題角度、優化答題術語,同時讓我們依據有限的所學知識回答新的地理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知識遷移。
2.做新題
在已有的地理知識積累之上,做新題可以提升解題能力。首先是挖掘題干信息的能力,其次是理解概念的能力。高考題雖萬變不離其宗,但總會有新變化,因此,多做新題可以幫助我們適應做新題的感覺,掌握前沿的地理概念,豐富知識儲備。
3.重視積累
可以將選擇題與大題積累分開整理,可不用太過區分知識范疇分類整理,依據時間順序記在本子上便是不錯的選擇。對于選擇題,可關注解析,積累地理小常識、別人的好思路;對于大題,可挖掘核心知識點(如這道題考查集裝箱、水庫、港口),補充積累遺漏的答題要點,后期在其他題目的基礎上再進行延伸擴充,整理出自己的地理小專題。同時,還要注意根據題目信息直接得出的要點,學會優化語言,使自己的直覺、寫出的答案與標準答案逐漸貼近。
二、政治
相信同學們或多或少都有這樣的感受,平常多背書、字跡工整的同學政治大題得分普遍偏高,而政治選擇題同一水平的同學得分差距不會太大。這是為什么呢?
1.背書
“課本”可謂是學習政治的靈魂。課本的邊邊角角的內容都有可能出現在選擇題題目中。熟讀課本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語感、快速排錯。在熟悉課本知識點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自己動手整理知識結構,把課本“讀薄”,同時編織知識網,以備大題之需要。不過不用緊張,知識結構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必操之過急。此外,不必太過拘泥于知識結構的形式,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選擇。還需關注的是,任何時候背書都不算晚,有疑惑就翻翻書,背一背知識點,激活記憶,循環鞏固。
2.練習
當我們做過的題足夠多后,會發現政治選擇題有基本套路(常見錯誤表述、常挖的坑),這需要我們逐步積累自己的易錯點。對于政治大題,首先,在高三的練習與考試時應注意時間,因為要寫的字比較多。其次,應有分點意識,從多角度回答(例如分主體:黨、政府、公民),不能因沒審清題而針對一個小方面大答特答,擠占有限的答題空間。在訂正時,應注意積累專業術語。后期如果時間緊張,可以多看題、多審題、多研究答案與題干的聯系。
3.時政熱點
可從多方面積累:老師印發的資料、做過的試卷、《試題調研》等。同樣,不用太過強迫自己整理總結全面,因為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同樣的時政背景會有不同的考察角度、不同的設問要求、不同的答案表述。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角度和必答點。
三、歷史
1.基礎
兩條主線記憶:高一高二時我們已經在老師的引導與教授下掌握了課本(政治、經濟、思想)知識,高三一輪復習,歷史老師帶領我們以時間為主線梳理歷史脈絡,把握時代特征。
關注課本細節:我們常常會聽說對歷史課本倒背如流的“大佬”,或許他們的境界我們難以達到,但歷史課本中關鍵的細節我們一樣需要熟練掌握。例如,中國古代經濟部分便需要準確記憶,掌握基本歷史常識。
記憶方法:歷史老師常常提醒我們:“熟得記出來。不要花很多時間只背一部分,而要一輪一輪地循環鞏固,熟練記憶。”知識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鞏固,不要奢求一勞永逸,一次性背一大部分,之后卻不聞不問。
2.做題經驗與技巧
選擇題:選擇題一度是我的痛點,常常在糾結中錯選,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會經歷這么一個階段。我常會聽老師說“錯得沒有水平”,意思就是我們犯的錯誤很低級。如何提高選擇題的正確率呢?首先,應用基本史實排除錯誤選項,熟悉了解歷史事件和歷史名詞概念,掌握其特殊性。其次,應注意題干的表述,關注時間、空間、人物和程度用詞。最好能深入總結一下錯因,優化自己的思路。
25分大題:關注普遍性與特殊性。普遍性是根據時間得出時代特征,回到歷史事件中,答案很大程度上會設置得分點,即所謂的套路。特殊性則要求我們根據材料得出答案,這一方面需要我們加強日常積累,另一方面需要對材料分層、縮句,提升篩選與概括信息的能力,“自己的話用教材的知識表述”是我們歷史老師常提醒我們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要一句一句讀材料”,材料中的每句話都不是廢話。
12分大題:我認為以下三點是并行不悖的。1.積累經驗,掌握常見常用標題,積累思路。2.掌握題型,摸清基本套路與格式。3.夯實基礎知識,熟悉時代特征,通過專業而生動的歷史知識表達為自己的答案增色添彩。
改革題或人物題:熟悉選修課本上的幾次大改革;掌握時代特征,拿到基本分;通過知識遷移熟悉情景(例如,少數民族漢化改革參見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高三文綜考試訓練
高三文綜考試將非常頻繁,當我經歷了高三一年的學習后,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學弟學妹參考。
無數的文綜限時訓練是磨煉心態的過程。我由最初的慌張、做不完卷子,到后來勉強卡著點寫完,再到高考基本能掌控每題用時、從容把握時間,這樣的成長是無數次有效練習的結果。
了解自己是怎樣應對題目的,優化解題機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試,我們應對題型掌握程度、各類題目的大致用時與得分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時,還要注意面對難題采取何種措施,不要跟自己較勁,先做其他題,回頭再看這道難題,或許你會豁然開朗。
提升時間分配意識。在平常考試時多嘗試幾種答題順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模式,最后做到從容不迫。
關于做題時“模棱兩可”如何應對,這可以算是文科生的永恒話題。首先應根據知識點排錯;其次根據題目信息、題干設問、選項(三者缺一不可)排錯;最后是“平常練感覺,考試相信感覺”根據平常練習出的感覺得出答案。
要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老師們的經驗比學生豐富,也能根據學生的狀態給出具體的建議。當你的文綜科目學習處于迷茫期時,和老師多交流、排解壓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五、考前狀態
考前一段時間:保持高三文綜常規動作,可以看《試題調研》保持題干、總結整理補充知識點。當你不知道應該做什么時,可以找到自己的薄弱章節,理順思路,嘗試以講故事的方式復述一遍。例如我在臨考前還覺得自己對于羅斯福新政以及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不熟,我采取的措施是回到課本,自己將這段歷史再復述一遍,不求一板一眼復刻原文,但求思路貫通。最后,高考前,老師仍會給學生少量保溫練習,考前的錯題一定要弄明白,不要讓自己帶著“未竟事業”的負擔上陣。
考前晚自習:文綜考試在第二天上午,經歷了第一天的語文、數學考試,想必大家的心態會有少許波動,這是正常的,但要戒驕戒躁、不卑不亢,要精神飽滿地應對第二天的考試。記得我在文綜考試前的晚自習抄寫了這么一段話“不放過一點疏漏、不放棄一絲希望,你已經努力了許久,堅持到最后,你就能成功。只有戰勝自我,才能天寬地闊。”以不擾亂自己的心緒為宗旨,可行范圍內的高考熱點考前梳理是錦上添花。
最后,送大家一句話“苦盡甘來的一天,山河星月都作賀禮。”那些看似枯燥卻飛快的“日復一日”,會讓你在某一天看到堅持的意義。祝愿同學們能保有對夢想最純粹的信仰,在高三征途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