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興權
一、歷史意識的概念
歷史意識是哲學思想和心理學思想最基本的概念。它是個人觀念中對現實生活的再現思維能力,也指個人觀念中對這種在線思維能力在不同的思想水平中的特殊形態。心理學中,歷史意識主要是人的心理思維水平發展的最高階段,這是人類一種特定的反映思維形式。在學術界中,對歷史意識這一名詞的解釋并不一致,其中一種觀點主要認為,歷史的意識是對歷史現象的描述和相關的記憶,并且在實事求是的思想下對經驗進行總結,吸取其中的智慧精華,并將它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并且能夠對未來生活進行展望的一種思想理念和思想要求。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歷史意識是超越時空的基礎上,對歷史進行審視的思想狀態和觀念。在對歷史中的文化知識和材料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綜合概括的基礎上,將歷史事物當成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存在。依據歷史思想給予的啟示,并且依照歷史進程的發展規律對歷史現象進行觀察和展望,無論是哪種歷史觀點,都將成為一種歷史意識,這種能力是能夠將過去發生的事實運用到現實中來,并且對未來進行預測的一種能力。
二、如何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意識,最關鍵的是要在教學中全面地對教學的目標進行有效貫徹,也就是在知識和能力、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以及學生對歷史的情感態度和歷史價值觀的教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實現這三種能力呢?
(一)深化課程教材的改革
在當下的新課改中,歷史教育的改革正在火熱進行中。高中的歷史教材,無論從歷史教材的結構設定和課程內容的編寫上,還是從歷史知識架構的深度和廣度上,和之前的教材內容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變化和發展。首先,在教材的編寫版本上,由舊的教材編制結構過渡到了專題的形式。每一個模塊都和古今中外歷史相鏈接,讓學生能夠對這一專題進行立體把握,形成立體形象的思維模式,進而培育學生學習歷史的思維模式。其次,在課程的內容編排上,除了必修課程以外,還增加了選修課程、體育活動課程和綜合型的社會活動課,將歷史課程和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夠引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對歷史現象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還能在歷史教育的過程中,實現培養學生樹立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的目的。第三,從歷史課本知識中可以看出,新教材在知識內容上進行了很多調整,賦予了多方面的創新。比如,在教材中增添了與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相關聯的知識,這不僅體現了當代社會鮮明的時代特點,而且注重培養學生走向世界,教會學生全面觀看歷史現象,放眼全局。同時,加入了將社會歷史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關聯的內容,等等。這些歷史教材內容的調整,使歷史知識也變得生動形象,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而且提升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
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簡單地傳播歷史知識并不能實現培育學生歷史意識這一目標。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應當先明確教學目標,將僅限于簡單的知識傳授轉變為推進智力發展和提升思維能力,以及對學生的歷史意識的培育上,真正將應試教學轉變為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的歷史意識觀念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
學校的教育主要是在課堂中進行的,教師是課堂教育中重要的組織實施人,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育模式,摒棄單一、刻板的傳授知識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經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精心策劃,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全面分析、判斷、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學生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除此之外,在課堂的基本教學課程之外,還應當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育學生的歷史意識。例如,學校或者班級之間,組織開展有關歷史知識的辯論比賽、觀看與課程內容有關的歷史影片、組建研究小組研究當地歷史等。
(三)提升教師自身的歷史修養
課堂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者,應當具有比較高的歷史修養,才能夠更高層次地對學生實施教學,才能將教材和課堂教學充分結合,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發揮出積極的作用。
歷史展現了社會的發展進程。換言之,歷史指的是在時代的長河中曾經發生過的事件,但是,歷史所指的意義并不在于以往所發生的事情,其真正的意義在于現階段和未來。培育高中生樹立正確的歷史意識,能夠讓學生形成治國齊家的基本思想。當前情形下,學校都比較重視培育學生的歷史意識,但是在教學方面,還需要學校和老師不斷努力,強化自身建設,才能為祖國培育出更多出色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