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
摘 要:確保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是電力部門的重要工作內容。本文以輸電線路安全穩定運行為中心,對其主要的運行安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因對策略。以期幫助電力部門更好地維護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促進我國電力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輸電線路;安全;影響因素
隨著時代的發展,電力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工作的必需品,因此,確保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確保電力供應的持續性尤為重要。作為電力部門,應對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因對策略,以此確保電力供應的持續性,為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更有力保障。
一、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一)自然環境因素
大部分輸電線路屬于室外電力設施,因此自然環境對其運行安全性的影響非常明顯。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安全的環境因素主要有:冰凍、高溫、大風、暴雨、雷電、樹障等。其中“雷電”和“樹障”是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安全性的最主要環境因素。“雷擊”的危害主要體現在:(1)雷電直接擊中輸電線路,產生顯著的壓降,從而對線路內部造成一定程度破壞(2)雷電經過避雷裝置后再次擊中輸電線路,損壞輸電線路,造成輸電線路癱瘓(3)雷電擊中輸電桿塔,造成桿塔損壞,導致輸電線路出現故障(4)出現直擊雷現象,導致輸電線路短路、跳閘,若直擊雷擊穿絕緣子,會對整個電網系統產生嚴重的破壞。直擊雷是危害性最大的雷擊危害。“樹障”的危害主要體現在:樹木枝葉未及時修剪,與輸電線路的安全距離不足。當出現暴雨、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時,樹枝容易出現彎曲或折斷現象。若斷枝搭接輸電線路或刮斷輸電線路,則會引發火災、觸電或電網癱瘓等安全事故[1]。
(二)外力因素
外力破壞也是影響輸電線路運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現有:(1)市政施工、房建施工過程中,因施工管理不當,引發的機械設備刮碰輸電線路、運輸車輛沖撞輸電桿塔、地下施工破壞地埋電纜等現象(2)個人或生產企業私接電路偷電行為(3)不法分子惡意破壞輸電線路設備、盜竊電纜行為(4)鳥害。該問題對輸電線路運行安全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鳥類糞便引發的污閃危害。這是鳥害的最主要表現。鳥類在飛行或休息過程中會在輸電線路上排便,其糞便具有導電性,當空氣潮濕或雨水天氣下,沾有鳥糞的輸電線路或絕緣設備就容易發生污閃危害,從而嚴重影響輸電線路的運行安全性;另一個是鳥巢引發的短路故障。部分大型鳥類會在輸電線路或桿塔上筑巢,筑巢過程中叼入的金屬導體會短接空氣從而引發短路故障[2]。
(三)設備質量
具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輸電線路電力設備的投運時間最長可達20年。如此長時間的運行使用,必然會導致電力設備功能狀態下降,出現不同形式的問題,如:變壓器密封圈老化,出現漏油、滲油問題;絕緣子秒面污垢過多,導致絕緣性能下降;耐張線夾、并溝線夾、接續管等導線連接部分松動,導致連接件發熱熔斷;水泥輸電桿老化開裂;電纜中間頭、肘型頭、終端頭絕緣老化;防震錘、外耐張線夾、絕緣子金屬構件銹蝕等等。此外,電力設備自身質量問題也會影響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輸電線路的規模不斷擴大、復雜程度不斷提升,涉及到的電力設備也不斷增多,因此設備質量因素對輸電線路安全性的影響也會愈發明顯[3]。
二、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應對措施
(一)環境因素應對策略
環境影響因素的應對策略主要有:(1)引入衛星遙感、紅外監測、無線傳輸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智能化、自動化等輸電線路實時監控預警系統。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實時掌握線路運行狀態,在輸電線路遇到極端天氣或氣候的第一時間進行預警,使線路維護檢修人員能夠及時通過應預案進行應對(2)加強對雷擊危害的應對。一方面預防雷電繞擊危害,具體措施有:根據輸電線路電壓等級科學設置保護角大小,電壓越高保護角越小,保護角越小,保護性能更優越;在200kV輸電線路桿塔上安裝負角保護針。另一方面,預防雷電反擊危害,具體措施有:通過并聯方式將避雷器安裝于絕緣子旁;使用石墨接地模塊降低輸電線路桿塔接地電阻;加裝引導裝置(3)加強對樹障危害的應對。具體措施有:縮短樹障區段巡視周期,及時修剪樹障區樹木;使用無人機巡視,從而消除巡視死角,提升巡視工作實效性[4]。
(二)外力因素應對策略
環境影響因素的應對策略主要有:(1)利用網絡監測設備代替人工巡視。在施工區域或外力破壞問題高發區,安裝高清監控設備,利用無線通信技術將監控設備與輸電網絡監控中心系統連接,從而實現輸電線路的實時監控(2)在重點區域架設安全警示標語和電力設備防護裝置,一方面提醒施工單位注意避讓輸電線路,另一方面保護重要輸電線路設備不受不法分子破壞和盜竊(3)加強對私接線路、偷電行為的監管和打擊力度(4)定期使用無人機進行巡檢,及時排查攀爬桿塔、在危險區域放風箏、釣魚等行為(5)加強對鳥害的應對。具體措施有:在絕緣子上方安裝防鳥擋板;在輸電桿塔遠離導線的位置懸掛人工鳥巢;在重點防鳥害區域,安裝防鳥刺;定期清理絕緣子及重要輸電設備上的鳥糞。
(三)設備質量因素應對策略
環境影響因素的應對策略主要有:(1)利用無人機可見光檢測技術,對輸電線路設備,絕緣子、螺栓、懸垂線夾、耐張線夾、防震錘等關鍵構件進行全面的精細化巡檢,及時排查設備構件存在的質量隱患,在第一時間進行維修或更換,確保設備時刻出于安全的使用運行狀態(2)當輸電線路出于大負荷運轉狀態下時,利用紅外檢測技術對主要電力設備的運行狀態進行檢測。相較于傳統檢測方法,紅外線檢測能夠實現近距離帶電檢測,從而顯著提升設備缺陷的發現幾率(3)積極進行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的開發,提升設備的功能性和質量性,使其具備自主檢測、自動報警功能,從而確保電力設備具有更好的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5]。
結語:
綜上所述,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會受到自然環境、外力破壞、設備質量等因素的影響,而導致安全性和穩定性下降,為人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帶來隱患。因此,新時期背景下,應從以上三個層面出發,從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手段進行有效應對,從而最大程度確保輸電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推動電力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鄧浩光.淺析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及防治措施[J].中國設備工程,2021(03):157-159.
[2]李俊玲.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討[J].科技風,2020(23):134.
[3]肖勇,管鑫.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30):130-131.
[4]唐毅武.架空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影響因素與防治技術[J].時代農機,2019,46(09):62-63.
[5]胡超,張樂,呂田浩.輸電線路運行安全影響因素與有效防治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