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坦坤 劉延鵬
摘 要:隨著工程當中混凝土建筑技術的廣泛應用,混凝土建筑完裂縫的問題也成為了當前施工單位面臨的一個重要難題。當前解決混凝土裂縫問題,主要是通過控制質量、加強質量監管等措施,保證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技術符合要求,從源頭上避免裂縫產生。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縫;成因;防治策略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取得到較快的發展和進步,各類建筑不斷涌現出來,由于建筑與人們的日常生產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人們對于建筑的質量也有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但當前國內建筑還存在許多混凝土裂縫問題,所以,這就需要針對裂縫問題加以研究和分析,切實找出裂縫形成的原因,進而采取具有針對性地措施予以應對和控制。
1建筑工程發生混凝土裂縫的成因探究
1.1混凝土材料質量問題
從建筑工程來講,其混凝土材料主要有骨料、水泥、水以及外加劑等,而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如果所使用的材料存在質量問題,無法滿足工程設計相關標準及規范,那必定會引發混凝土裂縫問題,進而對整體工程建設質量造成極大的影響。如在施工過程中所使用的骨料粒徑不符合相關規范、且摻有雜質等,均會對骨料與水泥二者的粘合度造成影響,并最終致使整體工程的抗裂性能受到影響而有所下降。
1.2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既有偶然因素如火災、地震、劇烈碰撞,也有自然因素如高溫、雨雪、濕度等的影響,自然因素對混凝土裂縫影響較多,高溫季節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水分快速流失,對現場澆筑的內外溫差控制有利,因高溫氣候下水分流失過大需要注意后期的保溫養護。在低溫條件下實施混凝土澆筑,內外環境溫差過大極容易產生收縮,拉應力過度集中時導致出現混凝土裂縫,在凍融循環的環境反復凍脹導致嚴重裂縫產生。干燥天氣下澆筑的混凝土結構表面水分流失速度過快導致出現收縮從而產生裂縫。有試驗研究表明,外部環境溫度不超過10℃時,混凝土內部礦物質失去活力,水化反應也無法進行且難以達到標準強度值,外部環境溫度達到0℃時,混凝土中的水結冰,混凝土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壞。
1.3施工工藝不當
在建筑工程施工項目中,施工工藝不當也會造成混凝土開裂。在當前施工條件下,施工控制當中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在澆筑過程中,對于鋼筋密集部位或建筑重點部位沒有進行分層澆筑,采用一體式的澆筑,導致內部分布內部配料分布不均勻,建筑質量不夠密實,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第二,混凝土在自由下落過程中容易產生離析,出現水泥、骨料混合不均勻的現象。如果沒有充分地混合均勻,由于時間過長會導致混凝土配合混合出現分離現象,對后期的工程質量有較大的影響。第三方面,模板支撐不夠牢固,混凝土建筑由于熱脹冷縮狀況,出現變形開裂現象。第四,混凝土澆筑時間間段過長,澆筑過程中容易出現硬化現象,產生冷縫。第五,混凝土建筑完成后未及時進行養護,混凝土建筑出現脫水過度飽和等現象,導致及早的出現裂縫。第六,拆模時間過早或拆模方法不當,導致建筑出現裂縫。
2混凝土施工裂縫改善方案
2.1強化施工材料的控制
(1)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需對所使用到的材料加以管理和控制,無論是材料的技術選擇,還是性能等方面均需嚴格按照工程設計相關標準和規范來進行實施和使用;同時,還需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來對所使用的材料加以調整和優化,盡可能避免由于材料問題而引發裂縫。(2)當材料準備工作完成以后,施工單位還需進一步強化材料的控制,尤其是對骨料、水泥等的配置應當具備科學合理性。(3)強化外加劑的使用。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對于材料的使用時,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和標準來添加一定量的外加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材料質量,確保工程整體建設質量,盡可能避免混凝土裂縫的產生。
2.2在進行混凝土配合比時要科學合理
材料配合比合理性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有直接的作用,能滿足混凝土規范要求和施工需要?;炷撂涠鹊目刂菩枰獜臐仓课?、施工工藝、現場條件、技術操作特征等進行綜合考慮,注重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選用偏粗的中砂,盡量少用硅灰和高細度礦渣,一方面要精密控制原材料砂、石的質量,級配的添加劑可以根據施工工藝、現場環境條件選擇不同性能的材料,如選用高效減水劑降低水的使用量,泵送混凝土添加引氣劑,冬季施工添加早強劑,夏季考慮到稠度變化摻入緩凝劑,地下室結構添加防水劑等,有效改善混凝土流動變化性能、凝結時間、耐久性,保證建筑結構符合強度要求時控制水泥使用量,減少混凝土裂縫出現的可能性。
2.3合理控制相關溫度
溫度的變化以及溫度的適宜程度都會影響混凝土的結構。因此,在施工過程當中,相關的企業、施工組織應該做好提前的調查工作,對施工地點的溫度以及溫差做相應的記錄。并且在施工開始之前,選定較為適宜的溫度進行工作,制訂好施工計劃,盡量避開高溫以及低溫天氣。在進行混凝土配置的時候,可以對石子進行噴水、降溫的操作,這樣在混合材料的時候可以降低實際溫度,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減少裂縫的現象出現。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在混凝土當中安裝冷卻水管,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減少內部的持續膨脹從而降低裂縫現象出現的概率。
2.4控制澆筑過程
混凝土澆筑過程是控制裂縫產生的重要過程,在澆筑過程中,首先應該根據混凝土建筑的數量、混凝土建筑結構不同研究容易出現裂縫的部位,測算出重點部位與施工縫之間的距離,采用加固處理的方式,避免出現裂縫。同時,為了避免在運輸或長時間等待過程中,由于混凝土供應不及時導致混凝土出現離析的現象,要對混凝土運輸的距離運輸方式澆筑時間等進行統一的規劃,合理的對混凝土進行調配。澆注完成之后,會由于重力的作用,混凝土會出現離析的現象,骨料分布不均勻,容易在表層產生收縮裂縫。因此在最終凝固之前,需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施工,一般來說,要對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模壓處理。一般在24小時之內,混凝土初步凝結,這時要結合工程施工的振動狀況,研究在施工過程力的擾動對混凝土結構造成的問題。當混凝土最終凝固后,可以小批量地運送施工的材料,注意對材料進行分散化放置,確保混凝土凝固后受力均勻。盡量避免集中應力壓迫的現象,當混凝土凝固時間充足達到規定的強度之后,再進行正常化的施工。為了減少裂縫的出現,可以通過鋪設木模板或手腳架等,將建筑過程中的應力分散開來,進一步增強混凝土材料的剛度,避免出現形變和震動。
2.5注重混凝土后期養護措施
澆筑混凝土完后要及早對其表面實施收光,要求比較高的表面可實施多次。養護的材料可根據不同環境選擇塑料薄膜、養護劑、濕麻布、濕草簾、鋸木屑等進行覆蓋或噴灑。養護的時間可參照不同季節進行選擇實施,要注意早期養護工作,夏季氣溫高,養護時間在澆筑完成后24h實施,在高溫、干燥氣候下及早噴水養護,冬季則要48h后實施養護,合理的時間養護能較好地避免表面發生起皮問題的出現。不同的水泥養護時間均不相同,如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水泥砂漿的養護分別為7d和14d,時間必須控制在規范要求范圍內。
3結語
我國大量建筑工程建設滿足人民改善物質生活環境需求,建筑工程質量越來越受到人民高度關注,混凝土裂縫問題的出現直接影響到建筑物外觀,甚至抗滲、承受荷載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因此,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防范和減少混凝土裂縫的產生,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顧軍.鋼筋混凝土結構裂縫的原因與防治策略探究[J].大眾標準化,2020,No.335(24):20-21.
[2]韋茂.房屋施工混凝土裂縫的原因及防治策略探究[J].城市建筑,2019,016(027):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