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英慧 高靜學
〔內容提要〕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后疫情時代數字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質為經濟數字化轉型,表現為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本文分析了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現狀與問題,提出了構建“數據平臺+行業方案+智慧城市”融合生態體系,以公共數據應用為先導,培育數據創新能力,激發數字化轉型意愿,鼓勵數據貨幣化等融合發展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 實體經濟 融合發展 數據創新 數字化轉型
新冠疫情催使經濟數字化加速度發展,以“后疫情、目標驅動、可持續與包容性”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新常態正在形成。順應后疫情時代發展,大數據成為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與新資源。《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大數據同各產業深度融合,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將有助于實現“十四五”期間大連高質量發展,從而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的先導區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區的目標。
一、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內涵與維度
以大數據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高速發展,成為推動社會經濟根本性創新與顛覆性變革的新動能,帶動了企業組織模式、行業生態系統與社會經濟的系列巨大變革。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指利用大數據分析能力形成的數字智能,推動實體經濟實現基于數據價值鏈的變革與發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表現在既相互關聯又有差異的兩個維度: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是以海量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發展進行數據創新,以數據創新為驅動力形成新型數字產業。產業數字化是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或產業升級。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在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深化發展中實現,二者相輔相成,互為條件、相互促進發展,最終實現大數據內化為實體經濟的關鍵生產要素與增長新動能,從而推動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
二、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現狀與問題
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仍處于成長期,但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對地區經濟發展貢獻率不斷提升,成為大連經濟增長新亮點。
1.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融合支撐能力有待提升。根據數據測算,盡管大連大數據產業總體規模不大,但年增長率高達10.07%(高于2009年GDP增長率6.5%),大數據企業數量年增長率為40%。同時,大數據產業集聚趨勢顯著,企業多數集中在高新園區,形成了以高新園區為核心,向西甘井子區、向南沙河口區、向東北金州新區拓展輻射的大數據產業空間布局。從企業分布行業領域來看,大連大數據產業體系尚不完善,大數據企業以服務行業為主體,占比為94.7%,其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數量最多,占比為80%。產業體系不完備、優勢領域不突出等產業發展問題導致對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支持力薄弱。
2.融合領域有限,程度不高。隨著大數據技術與產業的快速發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不斷深化,推動了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也衍生出新業態、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使得融合體現在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兩個維度。通過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數據中心建設等措施,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取得一定成績,但是總體來看,融合領域有限,并未充分利用大連優勢領域實現深度融合。僅從產業數字化層面來看,傳統三產數字化轉型仍然處于起步階段,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稍快于工業和農業,農業數字化滲透率較低,工業數字化主要集中在推進大連傳統制造業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發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正在穩步推進中,優勢傳統產業借助數字化轉型尚未形成顯著新優勢,融合僅處于初級階段,數據倍增、疊加效應尚未充分顯現。
3.企業缺乏數字化轉型動力與能力。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主力軍是企業。從涉及大數據業務的企業情況分析,盡管提供大數據產品或服務側重點不同,但94.7%的大數據企業隸屬于服務行業,且數據業務特色不顯著。根據數據測算,僅有21%的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多數企業數據創新能力不強。數據創新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基礎,是推動融合兩個維度發展的根本原動力,是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數據貨幣化實現途徑模糊導致企業缺乏實施數字化轉型的內在動力,而數據創新能力薄弱又使某些企業有心無力,即使企業自身有采取數字化轉型的意愿,但受自身認知與創新能力所限,推行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舉步維艱。
4.缺乏專項政策指引與資金支持。根據大連“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要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主導產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目標。這勢必需要借助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戰略新興產業合理布局與發展。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需要政策引導與支持。目前,大連政府頒布了多項涉及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但并沒有頒布針對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專項政策。而我國其他城市和地區都已提出了大數據產業專項政策,明確規劃與指導本地區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并有相關財政配套政策支持。
三、推進大連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策略選擇
作為東北亞貿易與交通樞紐,大連擁有海量特色數據。在全球數字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在國家戰略帶動與大連發展訴求下,大連應抓住“十四五”戰略發展關鍵期,大力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搶占數字經濟發展制高點,實現彎道超車,以數帶百業,實現“十四五”期間大連“兩先區”高質量發展目標。
1.做好融合頂層制度設計與供給
根據國內外先進政策與經驗,做好融合制度設計與供給,以彌補當前大連大數據產業、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空白。當今世界數字經濟高速發展,數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如何在日益競爭激烈的數字經濟市場中占領一席之地,需要科學布局產業,把握產業前沿。大連發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應利用作為東北亞貿易與交通樞紐的自身優勢,將產業定位與布局納入全球價值鏈中大連角色與地位的思考中。立足于大連經濟發展未來5—10年長遠利益與規劃,契合國家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戰略需要,將大連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促進政策制定應綜合考量發展需要與產業定位,謀定而后行。
2.打造“數據云平臺+行業解決方案+智慧城市”的融合生態體系
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需要開辟多領域、全方位的融合場景。首先,積極建設特色大數據云平臺,讓大連成為東北亞數據中心。依據大連傳統貿易、海運等數據優勢,搭建東北亞經濟圈云平臺,為東北亞地區貿易提供數據共享與交易等服務。同時,依托東北亞核心樞紐港建設海港物流大數據云平臺服務,為東北亞核心樞紐港建設提供物流數據及相關配套服務。將特色大數據云平臺建設與大連自貿區發展有機結合,從而實現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助力自貿區開放能級提升。其次,制造業等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是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重點領域。大連將制造強市列入“十四五”期間發展的重要目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也已經成為制造業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十四五”期間,推動大數據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智能制造業,實現制造業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作為海濱旅游城市,大連應利用大數據技術為旅游業數字化發展提供契機。運用大數據推動旅游業實現綠色發展,是平衡經濟增長與生態和諧的需要。通過利用智能手機、社交平臺與GPS等數據信息,提供實時旅游信息,實現智慧綠色旅游。再次,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拓展融合應用場景。為實現“蔚藍時尚濱城”的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目標,發揮大數據產業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基礎作用,推動大數據產業與智慧城市互動融合建設。智慧城市將成為大數據應用的核心區,也是促進大數據創新的實驗中心,二者交互發展,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在更廣闊的新領域實現融合發展,從而提升大連營商環境。“數據平臺+行業方案+智慧城市”模式打通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各類應用場景,形成融合生態體系。
3.公共數據應用為先導,推動數據開放與共享
大連政府應將公共服務大數據應用作為本地區大實施融合的重點工程。以政府公共數據應用作為重點試驗區與先導區,這不僅可以推動政府自身服務職能轉變與效率提升,還可以帶動相關產業、企業參與數字化轉型。以政府公共服務數據應用實施為發展契機,必將帶動私人部門乃至社會范圍對數據無形智慧資產的重視與利用,培育全社會數據開放與共享的潮流與氛圍,為融合提供更多機會。同時大連政府應加快出臺促進數據開放與共享的政策文件,督促各級政府機構加快信息數據化進程,對不涉密的信息數據進行分類開放與共享。
4.培育數據創新能力,激發數字化轉型意愿
數據創新能力是融合發展的核心動力,培育具備數據素養的勞動力是基礎,孵化數據初創企業是關鍵。依托高校現有專業資源,通過產學研協同研究項目聯合培養社會急需數據從業人員,形成多層次、多元投入的數據能力社會培訓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需要構建數據能力智力池。政府在政策、技術、資金等方面扶持中小企業跨越數字鴻溝,從內在動力與外在壓力雙重層面激發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意愿,成為數字經濟與產業變革的有生力量。
5.鼓勵數據貨幣化,創新投資模式
數據貨幣化是企業參與融合與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根本動力。大連政府應采取政策與資金支持數據貨幣化,遵循市場規則和數據價值鏈,鼓勵企業探索數據貨幣化新途徑,開辟新商業模式。激發融合市場主體投資的同時強化政府投資引導。政府應設立專項資金重點投資數據創新研究領域,以項目資金帶動基礎研究,后期通過政府技術采購或公私伙伴關系繼續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項目。創新多種融資渠道,以政府項目資金帶動融合重點領域投資。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注: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數據創新驅動下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服務化耦合機制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9BJL085),遼寧省社科聯重點項目“以數字經濟為牽動,引領我省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項目編號:2021lslzdkt-01),大連市科協科技創新智庫項目“基于數據創新的大連數字產業集群發展對策研究”(項目編號:DLKX2021A0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