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巍巍 李旻 高旭
〔內容提要〕以亞洲杯為契機,多措并舉,有力有效推動大連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推動體育消費機制創新、政策創新、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形成若干可復制推廣的典型經驗,以點帶面,促進我國體育消費規模持續增長、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可帶動整個經濟向好,為穩增長、促消費、惠民生做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亞洲杯 體育消費 試點城市
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有利于拉動經濟增長,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有利于增進社會和諧,是建設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

一、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的工作要求
2020年5月19日,國家體育總局下發《促進體育消費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對包括大連在內的40座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提出六項工作要求,見圖1。
二、重大體育賽事對體育消費的影響
從國內外的經驗來看,重大體育賽事的舉辦能吸引人們親身從事體育運動和觀賞體育競賽,提升體育類產品和相關產業的消費,帶動舉辦城市體育及其相關產業的經濟增長。
例如,2019年上海市舉辦的12項重大體育賽事共帶來30.9億元的直接消費,相關產業拉動效應超過102億元,稅收收入累計達7.56億元。2020年,雖受到疫情影響,但上海大型體育賽事經濟效益依然突出。例如,上海馬拉松共帶來4943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相關產業拉動效應達到1.4億元,為政府帶來稅收收入528萬元,且賽事對第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尤為顯著。
三、大連建設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優劣勢分析
(一)優勢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長期以來,大連市委、市政府堅持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作為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加以推動。
二是產業門類齊全。在鞏固傳統優勢足球、田徑項目的基礎上,大連又推進了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和示范項目建設。全市體育產業門類齊全,體育統計目錄中的各個分類行業都有所發展。

三是基礎建設良好。截至2020年末,大連擁有體育場地11132個,體育場地總面積2065.7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94平方米,超過全國人均2.2平方米、遼寧省人均2.11平方米的水平。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51.93%,高于全省46.49%和全國37%的水平,《國民體質測定標準》總體合格達標率(不含學生)92.1%,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3.5人,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見圖2。
四是運動氛圍濃郁。大連依山傍海,浪漫時尚,素有“足球城”“田徑之鄉”“游泳之鄉”“徒步城市”的美譽,體育文化悠久,體育基礎雄厚,市民崇尚體育、熱愛體育運動。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全民健身主要指標均顯著高于國家平均水平。足球是大連市民最熱衷的運動,全市足球人口接近50萬。現有業余足球俱樂部618個、足球隊2700余支,每年舉辦各類業余足球賽近7萬場,參賽人次超過30萬。
(二)劣勢
一是缺少資金保障。北京在全國率先設立了體育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每年5億元。目前,在計劃單列市中,除大連之外,青島、廈門、深圳、寧波均已設立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二是供需矛盾突出。目前大連的大部分體育資源難以克服時間、空間上的供需矛盾,無法承擔起服務大眾、惠民利民的社會責任,造成資源浪費。從時間分布上看,工作日閑置嚴重,節假日人滿為患。從空間分布上看,金州體育場、市體育中心等多座大型體育場,由于遠離市區、配套滯后、交通不便,無法滿足市民健身和觀賽需求。
三是居民收入較低。體育消費和居民的消費觀念、消費水平有很大關系。近幾年,大連的經濟發展較緩,相較其他副省級城市,大連的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較低,在15座副省級城市中僅排名第12,見圖3。
四是消費有待轉型。目前大連并沒有專門的體育消費數據統計,但從2019年大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構成可看出,生存型消費(食品、衣著、居住)比重為57%,用于休閑娛樂的相對較少,見圖4。目前居民的消費類型仍處在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轉化的過程中。

五是專業人才短缺。體育從業人員短缺是制約當前全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普遍性問題,對于大連來說尤為嚴峻。從數量上看,目前大連體育產業從業人員只有約2-3萬人,相對于蓬勃發展的體育產業存在較大供給缺口。
四、以亞洲杯為契機促進大連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的有效路徑
第18屆亞洲杯足球賽將于2023年6月在大連和其他9座城市進行。在建設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的關鍵時刻,全球頂級重大賽事之一的亞洲杯的到來無疑為大連注入了一陣“強心劑”。建議大連以亞洲杯為契機,多措并舉,全力推動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具體建議如下:
(一)夯實體育消費基礎
一是出臺實施方案。目前全國40座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已有南京、廈門、西安、成都等10余座城市出臺了各自的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大連也要加快進度,出臺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盡快展開工作。
二是健全統計機制。深化統計監測工作,建立多部門聯合開展的統計調查和消費監測制度。完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拉動地區消費調查統計辦法,準確評估體育賽事活動對本地區衣、食、住、行、游、購、娛全方位消費的促進作用。健全體育消費數據的收集、監測、分析機制。
三是盤活存量資源。促進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符合開放條件的公辦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有效利用目前已有場所如體育中心、游泳館、健身房等,鼓勵各類場館向市民提供更多低價、免費開放服務。
四是保障體育用地。建造更多的體育場館、設施,不僅政府自身要參與,也要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新建基地、營地、球場等項目,要優先供地;新建改建城市次干道以上道路,兩側可建設健身步道。鼓勵和引導利用廢舊廠房、商場等閑置設施,改造成健身休閑與商業服務融合發展的體育綜合體。
(二)加大體育消費供給
一是繁榮體育賽事。構建聯賽、商賽和社區賽事體系在內的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體育賽事發展新模式。借助此次亞洲杯契機,為今后大力引進國際賽事,積極申辦世錦賽、世界杯賽等國際精品賽事積累經驗。打造大馬①、大徒②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精品賽事。

二是加強宣傳推廣。以亞洲杯為契機,強化與電視媒體及報刊、網絡新媒體合作,制作一批體育主題宣傳片,對群眾體育運動進行有效宣傳推廣。加快體育信息化建設步伐,依托政務大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核心數據的集中、規范、整合和信息資源互聯互通。
三是打造本地品牌。以品牌活動促消費引領。完善以國際、國家、省、市級品牌為主體,“一區一品一示范”建設為重點的全民健身活動體系。爭取引進1-2家體育用品制造業和服務業龍頭企業,同時做大做強本地體育用品品牌。
(三)豐富體育消費業態
一是發揮傳統優勢。以承辦亞洲杯和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為契機,繼續發展傳統優勢項目——足球。進一步加強足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普灣新區青訓基地和萬達青訓基地等現有高標準足球場地運營效益。按照世界一流標準建設梭魚灣專業足球場地,打造百億規模足球場館群,輻射帶動體育消費升級。
二是重視新興業態。加快時尚休閑運動發展,針對不同人群體育消費需求,量身打造多元化的體育賽事活動,豐富體育消費市場。對瓦房店市將軍石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長海縣長山群島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等體育產業園區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大力發展電競產業,出臺大連電子競技產業促進政策,引進高水平賽事,拓展電競周邊衍生品研發和銷售,打造大連體育產業新增長極。
三是促進深度融合。積極實施“體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探索“體育+醫養”融合模式,積極推廣“運動處方”,構建“體育醫養”培訓體系;推進“體育+康養”工程,開發“體育+森林康養”產品,建設體育康養特色小鎮;推進“體育+文旅”工程,擴大體育品牌賽事影響力,開發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推進“體育+互聯網”工程,持續推進公共體育文化服務平臺建設;推進“體育+金融”工程,加強體銀合作對接,支持金融機構、保險公司進入體育產業有所作為。
(四)激活體育消費市場
一是拓展消費空間。有效拓展體育健身、觀賽、培訓、旅游等消費新空間。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激發體育市場活力。加大力度支持“大連濱城體育節”“體育歡樂惠”“全城百項體育賽事”活動。籌劃舉辦“大連體育產業嘉年華”活動,設立企業展示、商品銷售、賽事互動等版塊,線下云端同步進行。
二是發展智慧體育。推進大數據、5G、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在體育健身服務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應用,積極發展智慧體育,建設智慧體育場館。深入開展已有的“我為大連體育代言”等系列直播活動,展示大連體育在企業、項目、活動、人才等各個方面的特色品牌和優秀代表,不斷擴大受眾規模,廣泛提升體育消費影響力。
三是落實消費優惠。為激發市民體育消費熱情,根據對市體育局的調研,建議“十四五”期間每年投放一批體育消費券以帶動體育消費,力爭到2025年大連體育消費在全省乃至全國處于領先地位③。對于對大連體育產業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給予一次性獎勵。
(作者單位:大連市發展改革研究中心)
①即大連國際馬拉松賽,是被國際路跑協會、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委員會列入國際標準的馬拉松賽事之一。從1987年第1屆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了33屆,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馬拉松賽事之一。
②即大連國際徒步大會,開始于2003年,至今連續成功舉辦18屆,每年約有30萬人參加。
③2019年,大連人均體育消費為2000余元,其他副省級城市平均為2500-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