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澈
(聊城大學 美術與設計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文化創意是文化的再造與創新,文化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特別是近年來旅游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旅游方向越來越多地從陸地旅游向海上旅游方面發展[1]。因此只有進一步促進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才能夠不斷優化其發展質量,而文化要素作為旅游業發展的基礎和重要要素,貫穿于海洋文明的起源過程[2],海洋文化旅游應該進一步加強文化創意,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質量,豐富海洋文化旅游的內涵,從而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是提升沿海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需要,同時也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表現,特別是現階段我國海洋文化旅游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我國作為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大國,應該大力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層次,形成鮮明的中國特色,才能夠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長遠發展。通過近5年旅游業增加值預測趨勢圖可以看出我國的海濱旅游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圖1 2016-2021年中國海濱旅游業增加值預測趨勢圖
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不僅有助于促進沿海城市經濟發展,同時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提高了海洋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了經濟效益、文化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規劃與經濟司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中指出:2019年我國海洋生產總值為8941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海洋漁業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增加值占主要海洋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50.6%、18.0%和13.2%(見圖2),因此海洋旅游業作為海洋經濟的重要因素,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圖2
沿海城市一般屬于東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沿海城市依靠大陸和海洋優勢,在對外貿易、經濟往來等方面具有較多的發展優勢,特別是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行和海上絲綢之路政策的引導,給予沿海城市更多的發展契機[3]。但是相較于之前的發展速度,沿海城市的發展呈現出一定放緩趨勢,很多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沿海城市應該緊緊發揮海洋優勢,不斷整合本地區的資源,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而海洋文化旅游是依托于海洋文化發展起來的旅游行業,不僅有利于進一步開發沿海文化資源,同時為沿海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現在旅游行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內動力行業,有利于刺激消費,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發展海洋文化旅游不僅可以以文化增強經濟發展承載力,同時還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沿海文化資源建設,提高其經濟發展質量。文化創意視角下的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可以促進沿海城市文化旅游呈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增加對于顧客的吸引力,促海洋進文化旅游產業質量的提升,同時海洋文化旅游充分發揮了文化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了其經濟發展質量。文化創意下的海洋文化旅游不僅有利于提高人們旅游的質量,還可以了解更多的海洋文化,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旅游人群,在促進經濟發展質量的同時,進一步豐富當地的文化內涵和文化底蘊,為沿海城市經濟的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進一步提升沿海經濟發展速度,為沿海城市邁向國際化大都市奠定良好的基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日常生活經常處于緊繃狀態,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讓人們急需找到壓力的宣泄途徑,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于我國國土面積較大,人口較多,越來越多的地方利用區域差距優勢結合旅游資源發展旅游產業。近年來,沿海城市旅游人數大幅增長,因此沿海城市應該進一步促進旅游資源的開發,滿足人民群眾越來越多的美好生活需要。海洋文化旅游資源包括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海洋養殖、海洋加工、海洋養生等眾多產業,可以滿足人們旅游途中的多種需要,特別是“五一”假期和“十一”假期以及雙休制度等的實施為人們外出旅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開始轉變觀念加入到旅游大軍的行列。因此進一步增強文化創意,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可以增強海洋文化旅游的特色,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質量,讓人們了解到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當地人們的生活狀態和風俗習慣,既增加了人們的精神享受,同時還可以滿足人們的味蕾享受。而增強文化創意是促進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因此在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應該以人民群眾的需求為著力點,提升旅游質量,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
海洋文化資源歷史悠久,蘊含在海洋文明的起源過程當中,歷經時代的洗禮和沖刷,逐漸融入人文特征[6],從而更具多樣性,也不斷豐富了海洋文化的內涵。旅游資源的開發一般會立足當地的特有資源,而海洋文化資源無疑成為了沿海地區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依托,將海洋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相結合,不僅有利于深度挖掘當地的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同時還能促進文化旅游資源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在原有的文化產業基礎上衍生出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文化產業群,從而推動海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文化創意視角下的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并不是將海洋文化產品進行簡單的疊加,而是不斷豐富其層次和創意,凸顯文化理念和文化特色,形成附加值更高、市場價值更大、對于人們吸引力更強的文化產業集群,特別是近年各地都在促進傳統文化的發揚,在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大力倡導文化元素,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旅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可以為文化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的進一步傳承和創新,因此在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之中增強其文化創意,可以促進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進一步發掘,拓寬其發展途徑并且不斷進行優化和整合。特別是現在社會越來越關注旅游質量和旅游體驗,因此文化資源可以豐富旅游的內涵,將兩者協調統一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之中,進一步促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文化在當今旅游產業中的重要作用,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雖然現階段我國海洋文化旅游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特別是不同沿海城市文化旅游產業雷同化現象比較嚴重[7],沒有凸顯地方特色,甚至同一地區都會因缺乏協調和配合造成文化產業項目的重復建設,造成了大量資源浪費。特別是隨著人們對于旅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這種現象會影響海洋文化旅游的進一步發展。現階段海洋文化旅游配置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旅游文化產業只有進一步增強其特色性,才能夠促進其長遠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要凸顯其發展優勢,在發展過程中結合當地的特色文化和特色資源,增強其專屬性,特別是在海洋文化產品的開發過程當中,很多地方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沒有深領略文化的內涵,也沒有進行深層次的創造,處于淺層次文化資源的開發狀態,缺少一定的創意,既沒有形成新的具有特色的產業文化集群,同時還導致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處于一種散亂的、沒有特色的盲目建設的狀態,我國海岸線比較長,蘊含豐富的海洋文化資源,因此應該采取合理的發展途徑,避免同質化發展。這樣才能增加人群的吸引力,促進海洋文化旅游向高質量的方向發展。
特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文化的精髓所在[8],特色文化是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能夠體現地方特色的文化。特色文化可以成為地方的代名詞,如山西的窯洞,云南的竹樓等,發展海洋文化旅游資源應該增強其地方特色,將當地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和特有文化融入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去。由于社會發展節奏的增快,很多的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在經濟發展的步伐中逐漸遺失,這不僅是我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損失,同時也是人們精神財富上的損失。在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的過程中應該促進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將地方特色文化、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入到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去,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海洋文化旅游產業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地方特色,特別是當前越來越多旅游產業與地方文化融合,在提高了人們見識的同時,弘揚了本地的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但是在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之中與當地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合程度較低,很多沿海城市在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當中脫離了本地區的發展實際,沒有凸顯當地的文化要素,失去了當地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作為支撐,海洋文化旅游的內涵就不夠完整,同時在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想要進一步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質量,豐富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理念,發揮文化要素在旅游產業中的重要作用,就應該充分發揮地方文化資源在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內涵。
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應該融入協調發展的理念,但是就當前階段來說,海洋文化產業的協調發展理念體現得不充分,在海洋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環境污染情況較為嚴重,同時海洋文化旅游沒有與周圍的資源和環境有機協調統一,海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資源浪費較為嚴重的情況。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協調融合理念不強,沒有在發展過程中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特別是隨著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流量,但是在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很多文化旅游資源遭到破壞,同時文化旅游發展過程當中造成了大量的垃圾,特別是對于海洋的污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影響。同時為了迎合旅游市場的發展存在較多的亂建和亂搭的現象,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發展規劃,同時造成了資源的大量浪費,這種情況不僅會破壞海洋文化旅游的協調性,同時還會阻礙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進一步發展。要加強發展規劃,統籌各種文化要素,在發展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既要注重各種要素的協調統一,同時又要注重與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統一,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但是當前社會發展中呈現出了較為不協調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該立足當前海洋文化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以促進海洋文化持續發展為目的,增強海洋文化旅游的協調性,加強文化創意,融入各種文化要素,從而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與資源、環境協調統一。
文化創意是促進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要素,文化創意既要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同時又要融合文化特征,還需要立足海洋文化旅游的實際狀況。要注重在創意的過程中發掘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豐富文化內涵,同時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多元化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文化創意之中,促進人文性和經濟性的統一,從而為海洋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指明新的道路和方向。
文化創意視角下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應該進一步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多元化發展,立足于當前文化旅游產業,不斷創新和拓展文化產業的新形式,從而促進文化產業多元化的發展。在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融合體育、養生、娛樂、民族傳統文化等多種類型[9],不斷拓展和延伸文化旅游的發展形式,同時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融合科技和創新等元素,創造新的文化產業集群,在發展過程中與陸地文化配合,相互依托,增強產業發展的深度。另外可以吸取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將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與電影產業或者電視產業、圖書出版產業相結合,強化對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宣傳作用,在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創新,提升文化產業的內涵和價值。同時可以借多種契機增強海洋文化產業的影響力,例如利用海上帆船項目或者戶外游泳項目提升拓展海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當前旅游行業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海洋文化旅游資源應該拓展其發展路徑,增強文化創新性,避免與其他國家或者地區的海洋文化旅游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雷同性。應該立足我國沿海城市的發展特點,與城市經濟發展相結合,不斷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質量,促進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延伸和拓展,將文化與旅游資源相融合,明確文化載體的多樣性,從而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多元化。
促進海洋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應該不斷豐富海洋文化旅游的內涵,海洋文化旅游當前內涵比較單調,因此應該進一步豐富海洋文化的內涵。文化內涵只有不斷豐富和發展,才能夠增強海洋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傳播力。海洋文化內涵應該立足于本地文化,打造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形象。同時海洋文化旅游內涵應該不斷增強其特色性,與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聯系到一起,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形成互聯網+文化的發展格局[10]。同時深刻剖析海洋文化的內涵,將海洋文化與宗教文化、圖騰文化和古老的傳說聯系到一起,結合人們對于海洋的好奇心理,建立海洋特產示范區和海洋示范基地。同時海洋文化應該迎合時代的發展要求,不斷提升其文化底蘊。海洋文化旅游既可以與經濟發展理念結合,同時又要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充分發揮文化在海洋旅游資源中的作用。海洋文化旅游只有進一步提升其內涵,才能夠增強文化的軟實力,特別是在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融入新的理念,賦予文化新的內涵和價值,使文化理念更加能夠與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活狀態和審美相適應,在滿足人們美好需求的同時,增強文化的創造力。將生態理念和發展理念融合到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過程之中,以文化創意為立足點,結合海洋文化內涵豐富海洋旅游文化的層次,從而增加海洋文化旅游的厚重感,增強其在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在增加文化底蘊的同時,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文化旅游應該增加其差異性,立足于當地的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在文化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融入當地的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發掘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既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發揚,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文化資源,豐富人們的旅游體驗。特別是現在旅游產業的發展越來越注重與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的融合,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可以體現海洋文化的深刻內涵,同時增加與別的地區的差異性特征,因此在增強海洋文化旅游創意的同時應該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在海洋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增加民族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的展示空間,同時可以建立民族傳統文化展示基地,將海洋文化與當地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融合到一起,既可以豐富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層次,同時還可以增強人們旅游過程當中的旅游感受,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例如青島在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過程之中,就融合了當地的啤酒文化,這樣既豐富了海洋文化的內涵,同時滿足了人們的旅游需求。因此在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深入與當地傳統文化和旅游文化相結合,這樣既可以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增強海洋文化旅游的發展質量,特別是隨著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旅游產業中的感受,只有與當地的特色文化和傳統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海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在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融入綠色發展理念,合理規劃海洋文化產業布局,注重加強對于海洋生態文明的保護,海洋文化旅游應該在增強創意過程中注重生態環保理念的滲入,同時注重加強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人們在參與海洋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海洋生態文明的認識,在加強文化產業的建設過程中應該不斷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避免重復建設,同時應該針對海洋文化旅游過程中呈現出來的問題制定優化政策,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只有將綠色理念和科學發展理念融入到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當中,才能夠促進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應該在促進海洋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加強計劃性,合理開發利用海洋文化資源,同時推動海洋文化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綠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海洋文化產業應該不斷增強其創新性,促進環境保護與海洋文化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特別是當前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都在融入綠色環保理念,因此只有在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樹立綠色發展理念,促進綠色文化產品的開發,在旅游過程中注重加強人們的生態保護理念,提升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才能提升海洋文化發展的質量,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1]。
海洋文化旅游是立足于海洋文化資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海洋文化資源的發展有助于提升沿海經濟發展的質量,促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豐富文化資源的內涵,但是現在階段我國海洋文化旅游開發過程中開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雷同化現象較為嚴重,沒有與當地的傳統文化有機融合,同時環境污染較為嚴重。因此應該增強文化創意,不斷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多元化,提升海洋文化旅游的內涵,促進傳統文化與海洋文化旅游的融合,將綠色理念貫穿到海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之中,從而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現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重視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斷發掘文化的潛力。我國海岸線比較長,有著豐富的海洋文化,特別是近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為海洋旅游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因此在推進海洋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掘當地的文化要素,并且進行優化和重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創新文化的載體,豐富文化類型,使文化與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在體現文化內涵的前提下,不斷創新文化表現形式,提升文化動力,凸顯文化在海洋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從而促進文化資源的優化配置。文化是海洋文化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海洋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應該吸取一些發達國家海洋文化旅游發展的經驗,增強其特色性,將各種文化進行再造與創新,既促進文化的傳承性,增強文化旅游發展的動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因此應該在海洋文化旅游發展過程中圍繞文化多動腦筋,提升文化創意,增強文化底蘊,增加對于人們的吸引力,這樣才能夠為海洋文化旅游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而促進海洋文化旅游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