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波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50)
近年來,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并將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明確了將構建以新能源體系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能源體系發展逐步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轉型,電力系統運行特征將發生顯著變化,需配備足夠的靈活調節電能和儲能設施,加快抽水蓄能開發建設的需求更加迫切[1~3]。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項目開發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尤為突出,為更好解決環境問題,全過程環保咨詢的概念應運而生[4,5]。2016年4月15日,國家環境保護部印發了《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環大氣〔2016〕45號),意見指出:大力推進環保咨詢服務業的發展,鼓勵有需求的工業園區和污染型企業聘請專業型第三方環境咨詢機構,解決園區和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環保問題,提供一體化環保解決方案[6~8]。全國各地陸續制定相應的服務規范、標準及管理辦法,不斷豐富全過程環保咨詢的體系和內容,但考慮到目前全過程環保咨詢的應用對象更多傾向于工業園區及產污企業的環境管理[9~11],服務對象尚未涵蓋以生態影響為主的抽水蓄能項目[12~15],因此,探索出一套可應用于抽水蓄能項目的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模式十分必要。本文將以浙江某抽水蓄能電站試點服務對象為例,分析該類項目在開發建設中環境管理及保護環節存在的問題,制定個性化的咨詢服務內容,探討全過程環保咨詢在抽水蓄能類項目中的應用效果。
規劃選址階段需注意工程選址、布局與項目所在地“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規劃的符合性,上下庫區及施工場地選址應充分與生態環保、自然資源及林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注意盡可能避讓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域。
工程設計階段需充分考慮庫區下游的工農業用水及生態用水需求,重點關注庫區壩后河段生態流量的下泄量是否滿足相關用水需求,重點調查工程所在河段是否涉及魚類三場及洄游通道、是否涉及種質資源保護區、是否分布有名木古樹及珍稀瀕危動植物,重點考慮設計階段采取環保減緩措施及配套建設環境保護設施。
工程建設階段因參建單位多,各單位環境管理水平良莠不齊,環境管理機構搭建及專職環保人員配備不完善,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程度不足,環保措施及設施未滿足“三同時”的環保要求,施工環節各類污染物處理處置不當,環保管理臺賬制度不完善,環境應急預案未及時完成編制及備案等。
蓄水及投運階段應及時核查生態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檢查生態流量下泄設施及流量在線監測系統的配備情況,及時組織開展蓄水階段及主體工程環境保護自主驗收。
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模式始終貫穿抽水蓄能的全部開發建設過程[16~20],咨詢服務內容豐富,從環境咨詢、環境監測、環境應急及環境管理4個模塊入手,各服務模塊見圖1,主要服務內容如下。

圖1 抽水蓄能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內容
規劃選址階段提前介入、全程互動,使工程選址、布局及規模滿足生態保護紅線、各類環境敏感區的管控要求;設計階段配套完成環境保護章節的編制工作,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編制工作,為項目開工建設提供合法規范的環保支撐;按照環評及批復文件要求,及時開展各環境要素的監測;及時組織開展蓄水階段、主體工程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協助企業核查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環境管理措施手續的履行情況、“三同時”制度及環境保護責任制開展情況,環保設施設備運行監控方案及管理臺賬合規性等執行情況,核查危險廢物管理體系及管理臺賬情況,全面加強環保合規化管理。
對抽水蓄能項目開展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協助項目開發公司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完成備案,定期檢查應急預案更新情況,有效把控項目開發過程中的主要環保風險,檢查相關應急處置措施、應急設施和應急物資儲備情況,有效排除項目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隱患。
組織施工期環境監理,檢查施工單位存在的環境違法行為,并及時督促進行環境整改;開展企業日常環保法律宣貫宣講,定期解讀環保新法律法規及環保政策;協助項目公司開展環保人員專業培訓、環保數據管理、污染物排放超標預警及整改措施建議,環境污染事故調查匯報等;協助企業加強與各級環保主管部門的溝通,配合開展生態環保主管部門的監督檢查及例行抽查。
幫助項目公司規范環境保護工作規章制度,建立準確完整的環境管理臺賬記錄,完善環境管理及環境保護技術檔案,符合項目公司自查及生態環保部門的檢查要求。
以浙江某在建抽水蓄能試點服務應用對象為例,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在施工中期介入工程建設過程,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探討了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在抽水蓄能工程開發建設活動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及時梳理了項目公司已有的環保流程及文件規范性,重點檢查設計文件中環保措施及設施的設計深度、經濟合理及技術可行性、環評文件的編制及批復獲取情況、風險應急預案編制及備案情況,排除了工程建設各環節所存在的環保隱患,并條理化的提出了后續所需開展的各環保事項。完善了項目公司內部的環境管理體系、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并編制完成了環境事故風險應急預案及備案工作,規范了其環境管理臺賬內容。同時搭建了環境信息數字化管理平臺,對環保檔案進行了有效歸納整合,利用大數據平臺初步實現了項目環境相關信息的動態化管理和智能查閱,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模式有效規范了項目的環境管理流程。
檢查了已開展的地表水、環境空氣及聲環境各類環境要素、項目各類污染物排放口的監測工作,核實監測點位、監測頻次、監測指標及監測方法的規范性,保證了項目公司及時了解工程區域環境質量變化趨勢并有效確保施工期污染物的達標排放。協助業主單位重點核查施工營地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放口水質的達標情況、砂石料加工廢水經三級沉淀處理后回用水的達標情況、隔聲屏障的隔聲效果、棄渣場采取抑塵措施后的環境空氣質量情況、綠化恢復情況等。
以工程最大棄渣場東南側150 m處的敏感目標A村為例,晝間砂石料加工活動噪聲對其影響較大,項目公司委托某監測單位每季度在A村處開展聲環境質量監測工作,自2018年1季度以來,該處聲環境質量變化情況見圖2,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從2019年底介入后,針對該敏感目標處施工期聲環境質量超標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采取增設3.5m高的隔聲屏障、車輛限速等措施后,該敏感目標處聲環境質量改善較為明顯,有效減緩了施工活動的噪聲影響。

圖2 敏感目標A處聲環境質量變化趨勢
另外,針對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不達標情況采取增設調蓄池、加強運維管理、加大出水監測頻次等措施,使生活污水設施達標率穩步提升;砂石料加工廢水經三級沉淀池后難達標情況新增加藥(絮凝劑)環節,使回用水水質達標率提升至95%以上;另外采取加強隔聲屏障維護、完善傳送履帶密閉措施、加大灑水抑塵的頻次等措施。自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介入后,有效降低了環境污染事故的發生頻次,大大減少了環保方面的信訪投訴,有效發揮了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的防治性作用。
檢查了已開展環境監理工作的階段成果,有效保證了各類環保措施及設施滿足“三同時”的要求,環評及批復中提出的環保措施落實率達90%以上,針對環保措施的不足要求及時組織開展整改。開展了環保專項核查,梳理出工程自建設以來的環保投訴和企業目前存在的環保問題共計24項,其中由于施工懸浮物超標造成的水環境問題共8項、施工噪聲導致的敏感目標處噪聲超標共6項,4項為施工揚塵導致的大氣污染問題,2項為固廢問題,1項為企業存在的環境風險,3項為環境管理問題,各類環保問題分布情況見圖3。

圖3 項目核查時存在的環保問題分布
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通過月度回訪、環保例會等形式,督促項目公司及各參建單位及時完成了多項環保投訴事件的閉環處理,補齊了項目公司在環境管理中的短板,填補工程存在的環境風險漏洞,目前仍有5項環保問題正在整改,其中2項為水環境污染問題、空氣問題、固廢問題及環境管理各1項,經整改后仍存在的環保問題分布情況見圖4。

圖4 整改后環保問題分布
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介入后,積極協調各參建單位對重點環境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有效填補了項目開發建設中存在的環保漏洞及管理短板,充分發揮了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的協調性作用。
(1)通過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模式在抽水蓄能項目中的初步試點探索,該服務模式在環境管理及保護中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可根據抽水蓄能項目生態影響的特點提供個性化的“一企一策”的環保咨詢服務模式,為抽水蓄能項目從項目立項、規劃選址、工程設計、環評編制、環境監理、環境監測、環保竣工驗收、環保培訓等環節提供“一站式”技術咨詢服務。
(2)在新的形勢下,全過程環保咨詢可有效提升項目公司在抽水蓄能項目開發建設中的環境管理水平,改善粗放式的開發建設模式,采取源頭預防、實時互動、全程參與模式,減緩開發建設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全過程、全時段、全方位為項目環境管理提供專業環保技術支撐。
(3)生態類建設項目全過程環保咨詢尚處于探索階段,建議各地區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及時健全以抽水蓄能項目為代表的生態影響項目的服務規范、服務團隊標準及管理辦法,不斷完善監督管理體系,促進全過程環保咨詢服務模式在生態類項目中的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