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龔丹,黃 聰,馬丹丹,胡金旭
(1.黃岡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湖北 黃岡 438000;2.中南安全環境技術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71)
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污普”)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根據《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1]《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的通知》[2]等相關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進行的一次重大國情、省情和市情調查。通過開展該項工作能夠準確判斷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科學有效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對于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戰略意義[3]。為此,全程參與了黃岡市二污普工作,根據普查數據,分析黃岡市各類污染源的排放情況,探討現存的環境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污普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
普查對象為全市范圍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以下簡稱“工業源”)、農業污染源(以下簡稱“農業源”)、生活污染源(以下簡稱“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4]。
鑒于二污普數據的重要性,本文對于《黃岡市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公布之外的各類源的具體數據不作展示,僅進行系統分析。
黃岡市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于湖北省東部,轄區內一共兩市、兩區、七縣,127個鄉鎮街,3318個行政村。2017年末,全市普查對象數量11528個(不含移動源)。包括工業源3600個,畜禽規模養殖場4056個,生活源3756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04個。
全市工業源行業以非金屬礦物制品業(971家),農副食品加工業(330家),紡織服裝、服飾業(260家),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和金屬制品業(225家)為主,基本不涉及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存在56家造紙和紙制品制造行業,但均為小型或微型企業;全市規模化畜禽養殖業以生豬養殖場(1072家)、蛋雞養殖場(2683家)為主,另外還包含173家肉牛養殖場。
2017年黃岡市各類污染源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見表1。

表1 黃岡市廢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根據上表和二污普的基礎數據可知:2017年黃岡市廢水的主要污染物主要來源于農業源和生活源。黃岡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數量在湖北省排在第一位,種植面積也較大,所以化學需氧量、總氮、總磷排放量農業源占比最大。同時,黃岡市也是一個人口大市,人口數量在湖北省僅次于武漢市,但是城鎮化水平較武漢差得多,大量農村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處理,直接排放,導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排放量占比也較大。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的排放量占比較低,主要因為黃岡市以小微型企業絕對偏多的工業企業類型構成,且大多配備了污水處理設施。但是揮發酚、氰化物、重金屬均主要由工業源排放:揮發酚主要來源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氰化物主要來源于汽車制造業;重金屬主要來源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和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2017年黃岡市各類污染源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見表2。

表2 黃岡市廢氣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
根據表2及二污普的基礎數據可知:2017年黃岡市廢氣的主要污染物主要來源于工業源和生活源,農業源僅氨的排放量占比最高,移動源僅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占比最高。工業源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主要來源于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廢氣中的重金屬均由非金屬礦物制品業貢獻。生活源廢氣的二氧化硫和顆粒物主要是居民生活能源的使用產生。農業源廢氣中的氨主要是來源于畜禽養殖和含氮化肥的使用,移動源廢氣氮氧化物占比最高是由機動車尾氣的大量排放導致。
一是畜禽和水產養殖中投放使用的餌料及動物排泄物不經過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溝渠或者開放水域里,導致水質惡化,最終造成水體富營養化[5];二是過量施用的化肥、農藥經地表徑流或地下徑流匯入環境水體后,將形成大量較輕污染的水體,這種污染會伴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加重,治理的難度極大[6];三是農業源中產生的大量的氨通過與酸性氣體反應形成氣溶膠,是PM2.5的重要組成部分,所造成的污染不但影響能見度,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同時氨還會加劇溫室效應、導致土壤酸化和水體富營養化[7]。
根據二污普調查情況可知,黃岡市城區和鄉鎮污水處理廠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但是管網系統還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低,尤其是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很不穩定,入戶支流管網建設還不到位;農村污水缺少處理設施,存在較多人工濕地建設未投入或后期缺乏維護導致效果不佳等情況。因為種種原因,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入環境水體,對水體造成了極大的污染[8]。
黃岡市的小微型企業數量眾多,部分企業在環保設施的安裝和管理上還沒有達到應有的要求和效果,導致工業源對水和氣的污染貢獻率均較高。同時,工業源還是揮發酚、氰化物、重金屬等污染物的最大貢獻者,對環境的危害極大。
隨著經濟的發展,機動車的增多,機動車尾氣產生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對大氣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另外,加油站、儲油罐、油品運輸企業在儲運和罐裝的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有機物,這些污染物會對大氣和人體產生極大的危害[9,15]。
加大雨污合流制管網改造力度和雨污分流制管網建設步伐,杜絕通過雨水管線排污或沖刷入河入湖。針對農村生活污水,結合地形地貌、污水收集設施及居民點分布等現狀條件,靈活選擇市政接管、鎮村集中處理模式,對近期難以覆蓋的地區可因地制宜建設分散處理設施[10]。同時完善生活垃圾收集處理等工作,以推進污水的綜合治理。
根據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狀況、水體功能和水體承載能力的不同,因地適宜,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適養區等,優化整合畜禽分散養殖點。針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大力推廣零排放養殖技術,達到養殖廢棄物減量化控制、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的目標;對于小型養殖場和農村散養戶,應采取種養結合、資源綜合利用的方法,按照雨污分流、干濕分開、飲污分離的治理要求進行基建改造,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11];對于種植業產生的面源污染,應從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這一源頭著手,通過現有溝渠、人工濕地等措施減少農業面源對環境水體的污染[12]。
加強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加快建材、水泥、化工、陶瓷等行業運輸、裝卸、儲存、轉移與輸送以及生產工藝過程等無組織排放治理。加快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加強礦山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廣露天開采濕式抑塵技術和礦石加工封閉作業方式[13]。構建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嚴格執行環評“三線一單”制度,完善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生態環境信用評價制度。
督促加油站、儲油庫、油品運輸企業改進作業方法,減少油品蒸發;利用油氣回收系統,收集油蒸汽。促進交通“以電代油”,完善節能相關基礎配套設施,逐步提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使用比例。結合“智慧交通”建設,持續提升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交通疏導以減少汽車怠速時的尾氣排放。淘汰本區域范圍內的黃標車,加大老舊車船淘汰力度,通過經濟補償等方式,鼓勵和支持高排放機動車船和老舊工程機械、農用機械等非道路移動機械提前報廢[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