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郁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53)
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加強環境保護的代表性產物之一,該類型汽車以電能作為驅動車輛行駛能源,不會排出對氣體污染物[1]。從結構組成來看,新能源汽車與普通汽車的區別在于電源系統,前者利用鋰電池供電,后者依靠燃燒汽油、柴油方式作業[2]。所以,鋰電池電源系統是新能源汽車開發的關鍵。目前,電源系統中鋰離子鋁殼模組堆疊存在長度不合格問題,如何提高模組堆疊控制,成為了當前重點解決問題[3,4]。針對此問題的探究,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控制方案,本文嘗試引入智能化控制技術,設計了一套模組堆疊控制系統。
本研究在傳統模組堆疊控制基礎上引入智能化控制技術,打造雙控體系,以此提高控制精準度,提高作業質量。如圖1所示為模組堆疊控制工藝流程。

圖1 模組堆疊控制工藝流程
第一步:系統按照MES生產需求下單。
第二步:開啟物料加工電芯作業模式,開始向模組堆疊加工裝置送料。
第三步:通過掃碼OCV,檢測當前物料是否達到加工標準,如果不合格,將物料轉入NG臺,如果合格,開始執行第四步。
第四步:采用等離子清洗方法,對物料采取清洗處理。其中,應用到的裝置為端板和端絕緣板。
第五步:堆疊物料。在側板的帶動下,系統啟動視覺拍照模式,實時監測堆疊情況,從而確保堆疊作業正常。
第六步:CMT焊接。
第七步:判斷人工焊縫檢測是否達到標準,如果達到標準,則進入下一步,如果檢測結果為不合格,則NG下線。
第八步:按照生產標準,檢測模組長度是否達到標準,如果達到標準,則進入下一步,如果檢測結果為不合格,則NG下線。
第九步:模組靜置,采用激光焊接工序加以固定,生成合格產品。
傳統的堆疊生產工藝,以人工操作為主,控制各個生產環節設備作業狀態,部分操作需要人工處理。這種生產工藝不僅作業效率低,而且堆疊控制精度較低。為了改善堆疊控制現狀,一些廠家嘗試開啟半自動堆疊控制模式,部分操作利用設備操作,雖然改善了產品質量,但是仍然存在產品缺陷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智能化控制,將檢測、控制、執行3項重要操作,從人工操控模式轉變為智能化雙控模式,將這種新型控制模式應用至如圖1所示的堆疊控制工藝流程中。
本系統的智能控制部分主要由3個模塊組成,分別為執行模塊(執行系統)、控制模塊(控制系統)、檢測模塊(檢測裝置),配合其他生產工藝模塊,形成完整的堆疊智能控制系統。如圖2所示為系統框架結構。

圖2 系統框架結構
該系統框架結構是一個閉環系統,按照模組堆疊生產控制需求,將模組參數數據輸入到控制系統中,自動轉化為系統作業操控命令,發送至執行功能模塊。該模塊接收到控制命令后,按照此命令開始生產作業,完成堆疊控制。生產執行命令完成后,利用加壓裝置,對電池模組進行加壓,使得電池具備供電基本條件[5]。為了保證電池模組達到質量標準,本系統增加了質量檢測裝置,對模組的各項指標性能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作出判斷[6]。如果電池模組達到質量標準,則印刷合格標志,如果未能達到標準,則需要轉入控制功能模塊,針對質檢不合格之處采取處理,轉入執行模塊,經過加壓處理,再次生成電池模組產品。
從整體來看,該系統完成一次電池模組生產加工及檢測操作后,系統自動轉入下一次操作循環,形成一套閉環管控系統[7]。
3.2.1 動態檢測功能模塊
本系統中的動態檢測模塊,主要檢測模組壓力和長度是否達到產品加工標準。該功能模塊的作業原理:以傳感器作為質檢工具,通過采集電池模組的壓力數值和長度數值,對檢測對象質量達到情況作出判斷[8]。其中,長度檢測使用到的裝置為電缸閉環伺服控制,按照產品生產質量標準,輸入參數限定范圍,如果超出此范圍,則認為當前模組長度未能達到標準。反之,模組長度符合生產標準[9]。關于模組壓力的檢測,使用到的裝置為壓力傳感器,采用動態壓力檢測方法,在活動端的控制下,模組在檢測設備上移動,各個部位通過傳感器固定位置時,都會生成檢測數據,如果超出規定的壓力范圍,則判定該產品不合格。
3.2.2 智能控制功能模塊
本系統的智能控制功能模塊選取西門子PLC和倍福控制系統組成,利用TwinCAT軟件開發自動化控制程序,根據電池模組堆疊控制需求,編輯系統作業程序。在PLC和倍福雙控制下,生產線按照產品生產加工要求開始作業,實現來料、等離子清洗、堆疊智能化操控,以此提高操作質量和效率[10]。從系統整體結構來看,該控制模塊作為核心控制器,開啟此模塊作業狀態,能夠實現執行功能和動態檢測功能。
3.2.3 執行功能模塊
該功能模塊按照生產工藝流程,配置電池模組生產所需的設備,通過對這些進行智能化操控,從而實現高效高質量生產。其中,使用到重要裝置包括壓臂、對中夾具、導軌、伺服電缸、焊接臺底座等,物料沿著導軌傳送至生產線后,在伺服電缸作用下,開始物料加工,通過伸出導向桿,完成壓力傳感器作業位置控制[11]。與此同時,根據生成需求,調節壓臂、中夾具等裝置作業狀態,使其滿足產品加工需求。
系統功能實現,利用倍福系統和PLC控制器,對電池模組生產相關設備進行控制,相關狀態信息在HMI界面顯示,通過調解軟件操作程序,實現系統智能化控制功能[12]。如圖3所示為系統軟件功能實現的核心流程。

圖3 系統軟件核心程序
該程序主要是對模組堆疊操作規范性進行控制,按照生產標準,設定長度模組壓力標準范圍和長度標準范圍[13]。通過檢測這兩項參數數值,與設定范圍進行對比,如果超出范圍,移除不合格模組,而后清理HMI數據。如果達到標準,開啟CMT焊接處理模式。為了提高產品合格率,對于一些超出標準較小的電池模組,采取微調處理,再次質檢。
按照系統結構組成情況,按照系統硬件框架結構,在TwinCAT軟件環境中運行程序。如所示為系統測試環境[14]。本次測試中,模組長度控制范圍461±1 mm,設置焊接壓力上限和下限數值分別為6358 N、14685 N。
本次測試設置3組實驗,每組MES下單數量不同,分別是625、595、610,以傳統生產加工工藝作為對照組,以本系統作為實驗組,分別測試兩組控制方式下的電池模組產品生產合格情況,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如果焊縫質量不合格數和長度不合格數均控制在3以內,則認為該控制方法達到電池模組生產控制標準[15]。
表1中測試結果顯示,與傳統生產工藝相比,本系統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焊縫質量問題和長度問題,應用系統后產品合格數量大幅度增加。雖然部分電池模組的焊縫質量未能達到標準,但是在合格率控制范圍之內。

表1 控制系統應用前后模組生產狀態
本文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源系統的開發展開了探究,以系統中的電池模組堆疊控制為例,提出了一種智能化控制系統。該系統以PLC和倍福系統作為核心控制器,根據模組堆疊控制需求,下達模組生產執行命令,以智能化控制代替傳統人工控制模式,實現智能化操控。測試結果顯示:該系統能夠準確控制電池模組堆疊操作,產品不合格數量控制在2以內,符合生產控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