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海
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面實施的關鍵階段,需要通過綠色金融支持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取得長效發展。京津冀綠色發展主要受到綠色金融法律法規不完善、綠色金融產品供給不足、綠色金融發展存在市場失靈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必須加大綠色金融政策支持與激勵力度、加快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創新、探索推進綠色金融產品供給,以更好發揮綠色金融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支撐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新時代我國兩大國家戰略,綠色發展已經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基調。綠色金融是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進入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綠色金融以金融手段支持生態環境改善和產業升級轉移,在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綠色金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前,綠色發展既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旋律,也是指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理念。綠色金融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在金融領域的具體實踐,綠色金融創新的力度和廣度決定了京津冀綠色發展的規模和質量。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發展綠色金融,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綠色金融是一種制度安排,能夠有效引導社會資本進行綠色投資以此撬動技術、人才等資源流向節能環保產業,抑制資金流向污染耗能產業。探索綠色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策略與有效路徑,是京津冀協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綠色金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綠色金融法律法規不完善
近年來,綠色發展理念日益得到社會的認可,越來越來多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也認識到了綠色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性,但我國綠色金融相關立法工作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我國還沒有制定專門的綠色金融法律法規,全面系統的綠色金融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起來?!蛾P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完善與綠色金融相關的監管機制,有效防范金融風險”,該文件是指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但僅僅是政策原則性規定,更為細化的規定或細則缺乏,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金融的快速發展。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各地區扶持綠色金融的力度和措施也存在很大差異,形成出臺區域內統一的綠色金融規定或措施面臨諸多問題與挑戰。
(二)綠色金融產品供給不足
當前,國家扶持京津冀區域綠色產業和項目的資金缺口還很大。由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缺乏國家綠色金融政策的足夠支持,通過綠色金融撬動的社會資金沒有過多的進入京津冀區域內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所需的金融投融資支持還有很大提升空間。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綠色項目所需的銀行信貸一般期限較長,但銀行信貸資金來源于期限較短的存款負債資金,因而在綠色項目銀行信貸資金供給上存在綠色信貸資金期限錯配風險,客觀上影響了銀行信貸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動性;在資本市場融資工具方面,支持綠色項目的資本市場融資工具出于風險與收益對等的考慮,往往為綠色項目融資在財務指標等方面設置了較高的融資條件,從而導致京津冀綠色項目融資困難;在風險管理方式上,京津冀面向金融機構的綠色信息搜尋渠道和方式還有待拓展,客觀上加大了綠色金融風險管理的難度,抑制了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各類金融機構長期、可持續的綠色投資需求。
(三)綠色金融發展存在市場失靈
綠色金融供給主體是以“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發展目標的金融機構,由于金融機構本身無動力追求最大化的社會責任,導致金融機構缺乏投資綠色項目的內生動力。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綠色項目具有天然的“正外部性”,但多數受益人均無須支付相應對價,造成綠色項目的經濟收益小于社會收益,有的綠色項目甚至不能收回項目成本,更無法與其他非綠色項目收益相比,加上京津冀地區綠色發展相關政策的不完善,金融機構多以風險收益作為投融資決策的重要參考,導致具有“正外部性”的綠色項目得到抑制。同時,綠色金融業務均會涉及與綠色環保有關的專業技術和知識,金融機構因專業能力制約等客觀因素,無法準確評估某種綠色技術的商業可持續性,客觀上制約了綠色金融在京津冀地區的發展速度和質量。
三、綠色金融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策略建議
(一)加大京津冀綠色金融政策支持與激勵力度
市場無法解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綠色金融本身固有的問題。國家應進一步明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綠色金融的定位,加強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推動更多正向激勵的綠色金融政策在京津冀地區試點。為使更多資金投入到更多的綠色項目,我國金融管理部門可下放綠色信貸貼息管理權,通過政府購買等行為進一步提高京津冀綠色項目的市場價格,進一步降低京津冀綠色項目的投融資成本,加大財政稅收扶持力度,健全財政對綠色貸款的高效貼息機制,積極宣傳綠色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發展的最佳實踐,進一步增強京津冀區域內企業和社會公眾的綠色發展理念,將企業利益和企業、公眾的社會責任有機統籌,在京津冀地區營造“綠色發展、金融先行”的良好社會環境與氛圍。
(二)深入推進京津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
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是京津冀投融資的重要舉措。在多方配合、分工合作基礎上,結合京津冀綠色發展實際積極創新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建立健全市場化的綠色金融體系。一是探索建立京津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結合非首都功能疏解等重點工作,在綠色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或區域嘗試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積極主動打造集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租賃為一體的區域綠色金融生態圈;二是京津冀三地可積極爭取政策扶持與傾斜,試點建立京津冀區域內的政策性綠色銀行,不斷增加綠色信貸供給力度、提高綠色信貸供給質量,充分發揮政策性綠色金融的市場引導作用,加快構建綠色銀行體系;三是發揮京津冀區位優勢尤其是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優勢,依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政策供給優勢,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逐步放開境外投資者直接參與京津冀綠色金融的約束和限制;四是依托京津冀區位優勢,探索在京津冀地區建立全國或區域性碳排放交易中心,嘗試跨區域進行碳排放交易,鼓勵區域內金融機構積極探索以環境權益為質押的融資模式創新,進一步拓寬京津冀綠色項目的投融資渠道;五是摸索建立京津冀綠色金融風險協同防范機制,通過開展環境風險壓力測試、出臺綠色金融項目認證規則、建立綠色信息平臺、培育綠色認證機構或評級中介機構等方式,逐步完善京津冀綠色金融監管機制,有效防范綠色金融風險。
(三)積極探索推進京津冀綠色產品供給創新
深化京津冀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是推動京津冀綠色金融發展的重要工作,也是高質量推進京津冀綠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結合國內外綠色金融發展的最佳實踐,盡快研究制定京津冀綠色信貸、綠色證券、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等業務分類、統計指標體系,全面構建京津冀綠色金融發展質量評價評估體系,京津冀金融機構抽調業務科研骨干組建協同研究團隊,在中國人民銀行綠色標準工作組指導下,從產品服務、操作流程、風險防控等角度構建符合京津冀綠色金融發展實際的標準體系,從而更好規范京津冀綠色金融發展。應綜合運用市場化手段整體推進京津冀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工作,積極總結已有綠色PPP、綠色信貸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在完善改進基礎上,推出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租賃等一體化綠色金融產品解決方案,積極鼓勵區域內金融機構開展環境權益質押,通過貸款貼息、財政補貼、融資便利等綜合政策傾斜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到京津冀綠色項目建設。依托我國證券市場深化改革時機,建立京津冀綠色企業多層次的融資渠道,進一步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綠色證券的投融資與資金引導作用。京津冀區域的綠色金融機構應積極嘗試為綠色融資項目創設長期外匯套期保值工具,積極探索碳基金理財產品、碳資產證券化等結構性金融工具創新,積極推出低風險的綠色金融創新產品,以擴大公共投資杠桿作用,降低商業資本投資風險。金融監管機構可建立京津冀綠色金融機構的評估評價體系,逐步擴大綠色金融機構經營范圍,逐步建立起主體多元、產品豐富、層次清晰、規范有序的京津冀綠色金融市場。
(作者單位: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綠色金融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創新路徑研究(課題編號:20180302026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