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榕
摘要: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正式施行,環保稅的正式施行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產生了一定影響,文章通過分析環保稅施行前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表現,驗證了環保稅的施行確實提升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和質量;同時文章進一步探究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經營之間的關系,從利益相關角度發現確實企業業績表現與環境責任履行存在關系,業績好的企業其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會更高。這將有助于從企業直接利益的視角去思考如何通過政策制度來強化企業社會環境責任履行。
關鍵詞:環保稅;環境;影響
一、引言
近年,我國國家經濟取得巨大成就和喜人成績,但同時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峻。當前政府和學術界都就守住環境底線,發展高質量經濟做出了不懈努力。2018年1月1日環保稅正式施行,勢必從政策層面給企業環保責任的履行帶來不小的變革。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是社會了解企業獲取環境資源、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方式,也是企業接受監督、綠色生產的主要途徑。關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形式、內容,相較于1989年環保法,新環保法中第55條做了明確要求,這從立法層面要求企業履行更多環境義務、披露更多環境信息。
李四海(2015)等研究發現,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有明顯的尋租傾向;同時也有其他學者證實了該觀點,不同政治尋租傾向下企業環境表現不同。因此,通過從利益相關的角度探究環保稅的正式施行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有助于在弄清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與企業業績之間關系的同時從政策層面去思考如何加強企業環境信息披露。
二、指標及描述分析
(一)數據來源
1. 環境信息披露數量、環境信息披露數量:根據樣本企業年報、社會責任報告參照沈洪濤(2012)的評分體系進行手動打分。
2. 資產收益率:衡量企業的盈利能力,分析環保稅前后企業的盈利表現。
3. 企業償債能力:衡量企業經營能力,分析環保稅實施前后企業的經營能力是否有所改善。
4. 市盈率、托賓Q:分析企業績效。
5. 財務杠桿:企業財務杠桿、經營杠桿、綜合杠桿。
(二)描述性分析
文章以1112個上市重污染企業為樣本,進行描述性分析,樣本企業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得分的最大值為4.23,最小值為-1.35,平均值為0.0052,平均披露數量不高;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最大值為1.48,最小值-3.13,平均值0.0405,最大值較小且最小值嚴重偏低,說明企業整體披露質量不高。而樣本企業的資產收益率最大值為12.386,最小值為8.4579,平均值9.85;償債能力最大值為0.344,最小值0.0352,平均值0.05298。
三、數據信度分析
(一)披露數量排名前后100信度
根據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得分排序,并以2017年得分前后100家企業為基準分別分析2018年得分前后100家的數據得分信度。
結果如表1顯示,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 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表現差的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的信度為0.781,雖然信度不高,但可以接受;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信度為0.982,高信度,信賴數據;ROA、償債能力、托賓Q值、資產對數的信度分別為0.953、0.977、0.951、0.997,均是超過0.9的高信度結果,表述數據在統計學意義上可信。
2. 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表現好的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的信度為0.985,信度非常好;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信度為0.89,信度好;ROA、償債能力、托賓Q值、資產對數的信度分別為0.81、0.957、0.857、0.987,均超過0.8,數據信度好,可繼續統計學意義上的進一步分析。
(二)披露質量排名前后100信度
根據樣本重污染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排序,選取得分前100家企業和得分后100家企業進行信度分析。信度檢測結果為:
1. 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表現差的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質量的信度分別為0.961、0.945,超過0.9,信度表現非常好,可以信賴數據;ROA、償債能力、托賓Q值、資產對數的信度分別為0.921、0.972、0.944、0995,均超過0.9,數據在統計學意義上可信。
2. 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表現好的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質量的信度分別為0.972、0.976,超過0.9,信度表現非常好,可以信賴數據;ROA、償債能力、托賓Q值、資產對數的信度分別為0.905、0.97、0.865、0.998,均超過0.85,數據信度好,可繼續進一步分析。
四、環保稅實施前后環境信息披露情況對比
(一)環境信息披露數量
分析發現,2017年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平均得分為-1.68,2018年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平均得分為-1.10。從數據上來看,環保稅實施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數量上升0.58。原因可能是,新環保法正式施行對于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有了更強的制度約束。
(二)環境信息披露質量
相較于信息披露數量需求,信息使用者更關注信息披露質量,因為披露質量更能反應信息的重要性、相關性、可比性。基于此,本文根據2017年和2018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前后100名進行匹配,選出2017和2018均處于前后100的企業,以此來看環保稅實施對其企業的影響。結果由表2可知:匹配所得的2017年前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平均得分0.9895,2018年平均得分為1.046,高出2017年0.0565。同時,可以看出,匹配所得的2017年后100家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平均得分-1.7188,2018年平均得分為-1.0956,高出2017年0.6232。可以得出結論:環保稅實施后前100家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提高0.0565;相較于前100家企業,后100家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改善更為明顯,改善效果接近前100家的11倍,為0.6232。
五、環境信息披露情況與企業表現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環保稅實施后,樣本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數量提高; 從披露質量上看,對樣本企業中質量排名靠前后靠后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均有改善,并且質量排名靠后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改善程度更大。基于信號傳遞理論,原因可能是,環保稅的正式施行從立法上正式規范企業稅賦征收細節,這將在一定程度上使履行納稅義務的企業更愿意將自己承擔的社會責任向社會公布,獲取良好的社會聲譽,市場對于愿意披露自身環境信息的企業更信任,因而環保稅實施之后樣本企業應該在統計學上具有更好的業績表現。接下來文章也將分析企業業績表現,進行證實。
(一)企業盈利能力
由表3可知,2017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前100家企業平均ROA為0.03721034,2018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前100家企業平均ROA為0.03458036,2017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后100家企業平均ROA為0.02632641,2018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后100家企業平均ROA為0.00021655。由此可知,環保稅實施后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但環保稅實施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高的企業下降程度低于環保稅實施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低的企業。因此,環保稅實施后短期企業的盈利能力會有所下降,但對于注重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來說這將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機會,因為相比2017年,2018年信息披露質量高的前100家企業其平均資產收益率差距比信息披露質量高的低100家企業平均資產收益率差距高了2.38%。
(二)企業經營能力
分析得到,2017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前100家企業平均償債能力為0.49,2018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前100家企業平均償債能力為0.47,2017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后100家企業平均償債能力為0.37,2018年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得分后100家企業平均償債能力為0.39。由此可知,環保稅實施對信息披露質量好的企業影響不大,但提高了環保稅實施前環境披露質量不高的企業的信息披露質量。
(三)企業績效水平
由表3可知:2018年樣本企業的市盈率為31.41,2017年樣本企業的市盈率為31.28;即環保稅實施后企業的市盈率有所增長,可能是因為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提高帶來市場的良性循環。
同時可以看出,2018年樣本企業的托賓Q較2017年有所下降,因為托賓Q是一個長期績效的反映值,要看長期,短期變動不影響長期。
六、結語
(一)環保稅實施提高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
通過以上分析,無論是從環境信息披露數量還是披露質量上,環保稅實施后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得分均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的問題是,雖然披露數量和程度有所提升,從整個重污染行業來看,環境信息披露水平仍然不高,要想更進一步加強企業履行環境信息披露的社會義務需要政府和企業進一步加強溝通。
(二)短期環保稅對企業業績表現影響并不明顯
分析2017年和2018年企業業績表現我們可以看到,2018年樣本企業的資產收益率及托賓Q值均有所下降,這說明短期內環保稅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是負向的,可能是因為當企業加強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后,市場需要一定時間的適應。
(三)企業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發展能力
結合2017年樣本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后100家和2018年后100家企業償債能力表現可知,2018年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更高,同時企業其償債能力更強。償債能力強意味著企業的資金流更充沛,融資約束更小,更有利于企業持續發展。
(四)企業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相對價值
相較于2017年,2018年樣本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更高,結合2018年樣本企業的市盈率高于2017年樣本企業市盈率,可以知道環境信息披露質量更好的企業的市盈率更高,表明環保稅實施后企業信息披露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相對價值。
參考文獻:
[1]沈洪濤,馮杰.輿論監督、政府監管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J].會計研究,2012(02):78-78.
[2]李強,馮波.環境規制、政治關聯與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基于重污染上市公司經驗證據[J].經濟與管理,2015,29(04):58-66.
[3]劉海建,呂秀芹,董育森.是否皆為利己——制度轉型深入期企業家政治聯系的雙重角色[J].南開管理評論,2017,20(04):114-128.
[4]鄭建明,許晨曦,張偉.放松賣空管制與企業環境信息披露質量———基于重污染企業的準自然實驗[J].中國軟科學,2017(11):111-125.
(作者單位:重慶三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萬州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