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華
摘要:當前紅色旅游進入最好的發展時期。石河子市擁有新中國屯墾戍邊事業的歷史人文景觀,具備發展好紅色旅游的文化優勢。據此,文章簡要分析石河子市紅色旅游發展的基本情況,并以現有資源整合為出發點,為推進紅色旅游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石河子市;紅色旅游;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提出2020年實現紅色旅游全國年接待人數突破15億人次,為此,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的戰略部署,不斷提高石河子紅色旅游發展水平。
一、石河子紅色旅游資源概況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座城市最年輕。”在這片土地上,軍墾戰士創造了戈壁建新城、荒原變綠洲的人間奇跡,留下了屯墾戍邊事業的歷史人文景觀,成就了“戈壁明珠”的美譽,使得師市擁有開展紅色旅游的得天獨厚優勢。近年來,石河子搶抓“旅游興疆”戰略機遇,深挖軍墾文化資源,打出了“共和國軍墾名城”品牌。統籌軍墾博物館、周總理紀念碑等軍墾文化資源,打造宣傳展示兵團發展的重要窗口。加快軍墾第一連改造,推進優質資源市場化整合。通過探索文旅融合發展新途徑,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石河子紅色旅游逐步發展。為了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新時代發展紅色旅游的戰略部署,石河子紅色旅游發展水平需要邁上新的臺階。
二、推進石河子紅色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紅色旅游就其內涵而言,應從兩個維度著力:一是其作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教育工程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應重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二是其作為旅游業的一種類型,應遵循旅游業發展的一般規律,前者決定了發展紅色旅游必須樹立底線思維,不符合景區目標和價值取向的項目不能引入,同時提升文化性、參與性和體驗性,力求感染人、鼓舞人、激勵人;后者要求以市場化手段將紅色資源開發好宣傳好利用好,推動紅色旅游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推進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唯有將二者結合,才能創造顯著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據此,審視石河子紅色旅游發展,發現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紅色旅游景點間相距過遠,難以整合成一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石河子有軍墾博物館、周恩來總理紀念館和小李莊軍墾舊址3處紅色文化景區被列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還有軍墾第一連、西公園等較具知名度的紅色旅游景點。但是這些景點分布較為分散,距離較遠,以軍墾博物館為始點計算,最近的西公園有2.3公里,最遠是小李莊軍墾舊址有29公里。從距離上來看,難以將諸多景點有效整合,限制了紅色旅游精品線路的開發。
二是軍墾文化內涵挖掘不充分,紅色旅游品牌影響力逐漸弱化。師市擁有豐富的軍墾文化旅游資源、屯墾戍邊事業留下的歷史人文景觀,創造了戈壁建新城、荒原變綠洲的人間奇跡,贏得了“戈壁明珠”的美譽。2018年,軍墾博物館接待游客突破50萬人次,足以說明軍墾文化的魅力,但是除了軍墾博物館外,其它景點都沒能很好地挖掘軍墾文化內涵,拋開軍墾文化這一內核,僅僅依靠無聲的歷史遺跡,難以引起共鳴。以軍墾第一連為例,作為兵團戰士首批開荒地點,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現實啟迪意義,在創建之初,依靠老連長形象生動地講解吸引大批游客,但是后續發展勁頭越來越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感人肺腑的軍墾老故事沒有形象地展現出來,所以當老連長不再講解的時候,感染力就大大減少,加之軍墾第一連運營投入不足,導致其品牌影響力逐漸減弱。
三是紅色旅游項目配套保障不扎實,經濟效益難以凸顯。隨著游客呈現年輕化、個性化特點,單一的參觀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多樣化需求,游客逐漸追求“游、購、娛”一體化,紅色旅游也不例外。從數據來看,2018年,石河子旅游業發展勢頭迅猛,旅游總收入達到91.7億元,是2017年的2倍之多,說明全域旅游產業發展優勢逐漸顯現,在欣喜于成績的同時,冷靜地分析后發現。2018年,共接待游客926.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1.7億元,人次均989.75元,不足千元,經初步測算,新疆全區這一數值達到1716.95元,誠然,就新疆全區而言,優美宜人的自然景觀對中外游客有很大吸引力,這種自然稟賦是石河子不能與之相比的,而與石河子臨近、自然景觀相差無幾的昌吉市進行對比,昌吉市這一數值為1702.62元,是石河子的1.7倍。顯然,石河子多游客慕“共和國軍墾名城”而來,但是游而不能吃、游而不能購,導致經濟效益較低。
三、推進石河子紅色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著力將紅色旅游打造成全域旅游發展的亮點
2019年,石河子入圍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消息令人振奮,也激勵我們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持續努力。前述分析,可以看出,與周邊地區相比,石河子旅游總體發展形式不容樂觀。原因在于旅游業沒有精準把握發展優勢,使得石河子這座城市及旅游景區的魅力與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不相稱。石河子旅游業發展需要精準施力,而紅色旅游當仁不讓地位居首列。因為與新疆大部分地區優美自然景觀相比,石河子發展山水旅游并不占優勢;與昌吉市和首府烏魯木齊的地緣優勢以及昌吉地區的人口優勢相比,石河子發展休閑旅游也無優勢,而石河子擁有的紅色軍墾文化資源是獨一無二的,因此,應致力于將紅色旅游定位成全域旅游的亮點,加大紅色旅游投入力度,使紅色旅游成為推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
(二)著力發揮紅色旅游的輻射帶頭作用
紅色旅游可以帶動交通運輸、住宿餐飲、商品銷售等,但是就師市紅色旅游景區而言,大都獨立存在,缺乏與周邊街區的融合發展。以軍墾博物館為例,其對面為游憩廣場,兩相連接是軍墾文化最形象的展現者,游客來之后,可以直觀地感受兵團精神,可以說實現了教育價值最大化的目的。當前,石河子謀劃以軍墾博物館為中心打造軍墾風貌區,在軍墾風貌區的規劃中,可重點將軍墾博物館背后至五星廣場區域打造成軍墾風情一條街,并升級改造右側飲食一條街和左側購物一條街,三條街呈“T”字型分布,如此一來可實現軍墾博物館與前后街區的融合發展,打造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中心。
(三)著力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模式
目前石河子紅色旅游仍主要是遺址參觀的傳統模式缺乏文化性、參與性和體驗性活動,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和震撼力,難以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教育目的不能完全達到,經濟價值亦不能充分實現。因此,要創新紅色旅游發展模式,深入挖掘紅色旅游資源的軍墾文化內涵,加強紅色旅游資源與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的融合,并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增強紅色旅游產品的文化性、科技性、參與性和體驗性,做到將游客留住、真正讓游客受到教育的目的,同時切實實現經濟價值。應將紅色旅游資源與紅色文化產品有機整合,納入精品旅游線路, 將以軍墾博物館為中心的軍墾風貌區和以博物館文物背后的故事創作優秀話劇《兵團記憶》打包納入精品旅游線路,游客參觀完軍墾博物館之后,再去觀看《兵團記憶》,讓軍墾文物和軍墾故事在游客的腦海中、眼睛里“活”起來,產生“1+1>2”的教育效果。
(四)著力打造紅色旅游品牌
對比國內紅色旅游勝地,石河子的特色在于它是一座軍人選址、軍人開發、軍人建設的城市,因此,紅色旅游品牌的構建應與“共和國軍墾名城”的定位聯系起來,與城市形象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之上,加大紅色旅游宣傳力度,第一,選定品牌口號,宜簡潔、口語化,構思具有傳播性、體驗性的宣傳口號,如“軍墾第一城,年輕石河子”,軍墾第一城集中體現紅色旅游特色,年輕石河子則展現城市形象。第二,著力擴大紅色旅游產品知名度,科學籌劃、打造黨性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在干部教育培訓中引入體驗式教學,盤活紅色資源,講述軍墾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如開展“憶墾荒歲月? 悟初心使命”、“白紙繪新圖? 戈壁建花園”等具有石城特色的體驗式活動,一方面促進學員思想再洗禮、初心再覺醒、使命再升化、忠誠再淬煉,另一方面以此為契機,提升相關紅色旅游景區影響力和知名度。第三,加強統籌協調。作為新一輪機構改革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黨政機構改革決策部署,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文物局)正式成立,預示著石河子文化和旅游在更深層次融合發展,接下來應趁著改革的東風,成立以挖掘軍墾文化內涵,整合旅游資源為核心要務的紅色旅游項目發展機構,以統籌協調師市紅色旅游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維娜,馬睿.推動新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實事求是,2019(03):61-69.
[2]王紅光,楊薇.深入認識和把握習近平關于紅色文化的重要論述[J].紅色文化學刊,2019(01):80-87+111-112.
*本文系兵團維穩戍邊項目“兵團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研究”(項目編號:19BTZKC10)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委員會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