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波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高房價也已經上升到國家一個重要的民生熱點問題,這也影響了新一代中國青年成家立業、價值選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發展。房價問題與我們的青年群體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住房不僅是個人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年輕人組建家庭的基礎。青年作為住房的“剛需”群體,已成為我國房地產市場的主要購買力。一方面,高房價不僅給年輕人帶來了經濟壓力,也考驗著年輕人的心理能力和承受壓力的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年輕人來說,住房與自己的發展和價值判斷選擇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如婚姻選擇、職業選擇、社會認知等。通過高房價成因、青年生活壓力困境、如何緩解青年壓力這三大方面分析,為廣大青年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供一個新的借鑒方案。
“近幾年來, 中國房價一路高漲, 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平均房價達四萬多,住房難等問題突出。”現在發展到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均超過6000以上,而當地居民收入卻比較低。高房價導致了大部分青年買房難、月供難承受等社會問題較為突出。另外,現在社會男女比例失衡嚴重,婚戀基本要素一般必需品是:住房和汽車。住房是婚姻的基礎,是房價上漲的間接原因之一,也是青年人心理壓力來源之一。
一、高房價成因:
(一)供需因素
“朱富強分析了高房價形成的供求原因。他認為,形成高房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自身的住房需求、富人的投資需求和投機者的投機需求,而前兩者是長期因素,也是根本原因;在供應方面,建筑成本和土地價格的上漲以及房地產開發商對高額利潤和租金的追求也導致了高房價的形成。”由于我國城鎮化人口的增加以及青年人結婚的需求,父母和青年人都會購置房產以備剛需,這促使房地產商和政府加強開發力度。然而我國城市用地和政府放地相對較少,這導致了供需不平衡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一些炒房客、炒房團、炒房公司的投資和投機行為,也導致供需失衡的一個原因;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房地產開發商故意控制房子數量,以達到一個需大于求的噱頭,刺激消費者買房的一個假象,這也導致供需失衡的一個方面,從而成為推動城市高房價的重要因素。
(二)經濟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商人、企事業單位職工和農民工的經濟購買力提高,導致大多數人喜歡選擇購買房屋和土地,從而促進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這也是房價高的一個經濟因素;還有就是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也對高房價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銀行貸款業務的擴大,這些也促使城市房價居高不下;再就是房地產市場供給成本增加,像建材價格、勞動力成本、地皮的成本等方面的增加,這些也導致了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三)政府因素
“根據政府因素對高房價形成的貢獻率,于壯雄等研究人員發現,政府因素占高房價形成因素的60%左右。”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性質決定了房地產市場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買賣雙方獲得的信息是不對稱的,政府可以在房地產市場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基于政治經濟學的分析,秦克濤學者認為,各地熱衷于土地開發,大力發展利益驅動的房地產業,使其極大地推動了房價的上漲。” “由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地方政府將采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發展,進而推動地價和房價的螺旋式上升。”通過這些學者的論證,我們可以看出政府在推動高房價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土地財政政策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通過房地產支柱產業帶動相關經濟產業鏈的發展。
二、生活壓力狀況分析:
(一)經濟壓力
相對大部分青年,特別是高校剛畢業大學生、社會青年和退役士兵中的男青年來講他們的經濟壓力比較大。因為他們剛畢業或者剛出社會務工、退役就要面對就業難、結婚難等社會問題。買房子成為廣大青年的主要追求目標,甚至沒有其他追求了。“沒有買房子的年輕人試著攢首付,而那些已經買了房子的人存錢來償還抵押貸款。高房價給年輕人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也讓很多年輕人心理上感到很大的壓力,幸福感也較低。”面對高房價,大部分青年心理壓力巨大,社會上出現了新三座大山(是指邁入21世紀的教育、醫療、住房。)的說法,這導致了青年心理壓力的巨大。大多數年輕人陷入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境地:面對“成家”和“立業”這兩個生命中的重要任務,而無法維持生計的工資和不穩定的工作正在削弱他們的承受能力,這對他們的生存價值和生命尊嚴是一個打擊,而房子無疑成為衡量他們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之一。
(二)就業壓力
高房價促使大部分青年就業的價值取向發生轉變:如職業選擇方面,大部分青年都想選擇從事高薪的崗位,而現實卻較短期難以實現,這樣導致他們面臨超大就業競爭壓力;還有大部分青年喜歡選擇穩定的工作來保障房貸的穩定(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這促使公務員考試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較為嚴重。就業選擇方面,較多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青年開始逃離,準備在房價相對較低的三四線城市工作。原本能容納就業人口不多的三四線城市,崗位競爭熱度也逐年增加。
(三)婚戀壓力
就當下婚戀觀來看,大部分適婚的男青年必須要購房。高房價給男青年擇偶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房可以讓男青年在結婚道路上的減少許多障礙,房子已經成為許多男青年選擇配偶的“墊腳石”。高房價導致了一些男青年在婚戀選擇上發生的較大轉變:如有些青年選擇推遲結婚、或者不考慮結婚、或降低擇偶標準等問題上面臨巨大的婚戀壓力。
(四)身心壓力
由于房價居高不下,給大多數青年在經濟、就業、婚姻等方面帶來了壓力。這些壓力綜合在一起給青年人帶來了極大的心理精神和身體機能壓力。為了緩解首付、月供、婚姻等經濟壓力,廣大青年犧牲了業余生活時間。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兼職或者副業,這種長期的身體疲憊和心理壓力的積累,如果不加以釋放,將對青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有些人可能年紀輕輕就患抑郁癥或者經常去醫院調養身息。
三、緩解青年生活壓力的措施:
當前我國居民收入水平貧富分化現象嚴重,房價問題是民生熱點問題,這關乎青年和社會的發展。“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只有政府解決當下青年面臨的困境,才能激起青年的斗志,更好的服務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政府調控
1.調節房地產市場的過熱需求
要調整房地產市場的需求過熱,首先要保證“剛需”群體的需求;只有保障有需求的住房群體,才能穩定房價,穩定經濟市場。政府可以加強銀行信貸管理,管控炒房行為,還可以加強房產登記,超標收取房產稅的方式穩定市場,再就是可以制定相關法律對不法開發商的圈地、囤地、虛假購買、哄抬房價等惡意炒房行為和借機囤積房源、轉手獲利的惡意投機者進行合理的懲治。
2.降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成本
“穩定房價、緩解供需矛盾的根本在于改革土地流轉制度,增加土地有效供給,調整建筑材料價格,從而降低房地產市場的供給成本。”降低房地產成本,應該從土地成本入手。地方政府不應該把土地作為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應該降低開發商拿地土地成本,規范好建材市場,把市場經濟活力轉向為創新科技引領,切實為人民群體深度考慮,為廣大青年同胞樹立一個風清氣正的經濟市場,讓多數人不會為一套房而低質量的活著。
3.調整房地產市場供給結構
政府需要加快建立具有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和同時租賃、購房相結合的制度體系,把深化供給側改革作為未來中國住房制度改革的重點突破方向,并建立結合市場分配和政府保障的住房體系。通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解決供給方面的結構性矛盾,可以實現住房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這樣才能保障大多數普通人民群體的生活需要,這樣才會讓廣大青年更有幸福感和社會歸屬感。
4.給予青年優惠政策
政府應該給剛需用房的青年群體給予購房補貼,落實經濟適用房政策和廉租房政策,減少青年住房壓力,給青年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在住房、看病、養老、出行等方面給予廣大青年便利。政府還有應該加強租售同權的政策,讓買不起房的青年也能享受同樣的社會權利。還需引導廣大青年的價值觀和婚姻觀的轉變,讓愛情和婚姻不能直接簡單的用物質來衡量。
(二)個人調節
1.立足現實,理性購房
“防止焦慮的關鍵是停止過度消費,即不要夢想也要“一步到位”。在當今房價飆升的時代,許多年輕人未經理性考慮就成了房奴。在他們看來,只有有了房子他們才能有面子,這意味著他們在這個城市有了立足之地;只有有了房子,他們才能有安全感。”青年人應該認清自我,理性判斷,不要盲目跟風,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謹慎購房,避免成為房奴。對于沒啥存款的青年,多考慮租房或者購買小戶型用房,有條件再選擇購買大一點的房子。
2.合理定位, 規劃人生
根據自身的條件,合理定位發展區域。在一線城市比較難得話,可以適當考慮到二線或者三四線城市發展,這樣也就沒那么大的壓力。正確的規劃一下自己的人生,走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選擇一份適合自己城市發展的可靠性工作。
3.自我調整,學會溝通
年輕人應該學會自我調整,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調節和放松自己的緊張情緒,注意勞逸結合,為自己的不良情緒和壓力找到適當的發泄方式。應該經常參加一些體育或文娛活動, 如打球、下棋、爬山等都可以及時排遣身心壓力, 減輕心理負擔。當自己無法解決心理壓力時,應該積極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持。父母、丈夫和妻子、親密的朋友都是談心的好對象,也可以使用社會心理咨詢機構來調整和緩解情緒。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