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為社會所歡迎的有用人才和優秀人才,使之能在社會中獨立生存、長期發展、幸福生活。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并不遙遠。在教育領域,新課改的要求,更是把人的發展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為了培養學生的全球化思維,提高學生獲取豐富信息,儲備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社會、觀察社會的能力,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為了培養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的技能,學校有了培育“校園小記者”計劃。
關鍵詞:校園;小記者;培養分析
一、 引言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時代對于教育的要求,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通過對小記者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為以后的學習積累一些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在實踐中,發現他們的特長,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培養的校園小記者是在三年級至六年級中文筆較好、熱愛新聞寫作、志愿參加記者活動的學生,是一群積極采集新聞、迅速傳播信息、讓學生了解實時情況的隊伍,他們的工作,推動了校本建設,提升了校園文化的豐富性。
二、 了解校園小記者的職責,培養高度責任感
只有具備強烈責任感的人才能全心全意完成自己承擔的責任,責任感是一個人做人、做事的根基所在。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的人,會及時、高效標準地完成自己的任務,這是對他人的尊重與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與負責。這樣的人,會得到別人的信任與贊譽,別人也會放心地把重任交給他。責任感是一個人對他人、對家庭和集體所負的責任的認識、情感和信念。做人是要講責任感的,做好校園小記者的相關工作也是。承擔責任,要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能力。君子敏于行,訥于言,少說多干,講求實效,把責任看作重于泰山,以大無畏的精神承擔責任,履行責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做好一項工作必不可少的素質。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傳達給學生相應的責任意識,讓他們在思想上有所領悟與啟迪,進一步展開其他工作。那么,校園小記者的職責有哪些呢?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采集新聞,二是反映問題。第一點,采集新聞。小記者的肩上,正是擔負著這樣一份責任,也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小記者就要密切關注本學校,本地區的動態,一旦有什么重要的事情發生,優先知道的應該是小記者,進行及時的采訪報道,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知道最近發生了什么新鮮的事情,當然,也可以傳播給其他學校,一起分享,交流,借鑒,讓他們在分享的實時報道中有所感悟,有所啟發;第二點,反映問題。作為校園小記者,是一個為校園服務的組織,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便是反映廣大師生的心聲。學生在學校里,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方面,多多少少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就需要把大家的苦惱和要求,及時地向學校反映,呼吁有關方面幫助解決問題。如果在這兩個方面能夠完成好,校園小記者思想意識領域的培養就達到了相關目的。
三、 講授新聞知識,培養新聞敏感度
(一)新聞的定義、內涵、要素、生命
從古至今、古今中外,有很多學者都對“新聞”二字下過定義。還記得美國有位博士的定義極為有趣,他說:“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雖然對于新聞的定義各有不同,但也有一個普遍的定義,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從這句話中,便可得知新聞的三個內涵:事實、新、報道。首先,事實。大家都知道,事實是新聞的本源,新聞無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離不開事實二字的。從內容上講,新聞必須是以事實為根據的真實信息,真實性對于新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形式上講,新聞必須以事實說話,如果報道的新聞不真實,胡編亂造,誰還會繼續聽呢?其次,新聞必須有新意。構成新聞的事實,必須滿足人們未知、預知和認知方面的需要。創新是事物的源泉與動力,好的新聞一定是新穎的,能抓住讀者眼球的。第三,強調新聞的真實性,新聞并非就是事實本身,而是對事實的報道,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所報道的內容要為讀者所接納。第四,新聞必須是公開傳播的事實,只有采用新聞手段,通過新聞渠道傳播的事實,才能成為新聞。如果是在小范圍內傳播,或者內部傳播,都不屬于新聞。
接下來介紹新聞的五要素,要素即構成新聞事實。要素即是構成新聞的主要因素,一般包括何事、何時、何地、何人、何故,后面增加了一個如何,何事是指發生了什么事情,以此類推。事實是新聞的生命,新聞真實是傳媒的生命,作為校園小記者,應該像維護真理那樣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可以舉一個生活的例子,就好比一個人說假話,他固然是不對的,可他不會造成特別大的不良后果;可作為記者,弄了一條假的新聞,然后通過傳播媒介發布出去,后果不堪設想,甚至會影響社會安定。因此,事實是對于新聞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作為新聞工作者的道德底線。作為一名校園小記者,要時刻謹記“真實”,嚴守自己的道德底線。
(二)培養新聞敏感度
選擇事實,判斷新聞價值的能力就是新聞敏感度。缺乏新聞敏感度,就很難捕捉到有影響力的新聞,遇見了好的新聞,也可能與之失之交臂,換句話說,新聞敏感度是一個記者必不可少的秘密武器,也可能是一件制勝的法寶。那么,如何培養校園小記者的新聞敏感度呢?第一,關心國家事。作為一名校園小記者,關心國家大事是小記者應該做的事情,前文也提到,是小記者的職責所在。你只有了解了國家的大政方針,才能宣傳這一方針的主題,發現具有影響力的新聞線索;第二點,關注身邊的小事情。關心國家大事不等于就說不要關心身邊的小事情,對于身邊發生的事情,應該更加的關注。關心國家大事,你才能知道哪些身邊的小事值得關注,哪些素材值得去挖掘,兩者是相輔相成的;第三點,開動腦筋,勤于思考。一條好的新聞離不開思考。比如說同樣一條新聞,有的記者可能就去表面上報道,這樣一點新意都沒有,而且對待工作極不負責任,這樣就會顯得新聞極為一般,而有的記者經過了深入的思考,仔細地調查,寫的新聞就會很有分量;第四點,學會抓住“新聞眼”。小學生可能不知道新聞眼是什么,但應該都知道眼睛的重要性。就像學過的成語“畫龍點睛”一樣,成語中的“睛”是指龍的眼睛,寫新聞也是需要點睛之筆的,當校園記者,就要學會去抓住這個新聞眼。只有好的思路是不夠的,在采訪中,可能會出現多種情況,這是事先無法預計的,這個時候,就要知道如何取舍,看它對所采取的新聞是否有幫助,或者出現的新情況是否可以成為新聞眼;第五點,學會挖新聞。有些新聞是很明顯的,有的是會議新聞,有的是活動新聞,比如說一些規模較大的活動,新聞單位都會派一些新聞記者去進行相關采訪、報道。但對于校園小記者,機會終究是難得的,需要大量報道的是什么呢?當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當然日常生活也可以作為得天獨厚的條件。學校中那些司空見慣的事情,你看起來毫無新聞價值可言。但是你只要注意觀察事物發生的變化,哪怕是微小的變化,找到事物可以成為新聞的價值,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將國家大事,學校新近工作安排以及新聞媒體這一時期的新聞要點結合起來,深入思考,就會寫出具有價值的新聞。總的來說,需要一雙敏銳的眼睛去挖掘新聞素材,而作為一名校園小記者,要時刻關注學校的動態,鑒別各類消息的重要性,不斷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度,才能不斷地在工作領域進步、成長。
四、 培養小記者的素質與能力、練就過硬本領培養小記者的素質
記者的素質與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需要經過后天的訓練獲得的,可以通過下面的途徑來培養小記者的素質與能力。首先,要讓他們多看。多看看身邊的人和事,多進行觀察,及時發現一些生活中,校園中發生的變化,總結出一定的規律,一步一步形成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同時,多看,也要多看一些好的報紙雜志,當然網絡化的時代,也可以看一些公眾號,新聞App等發布的優秀新聞作品,進行借鑒;其次,要讓他們多讀。通過閱讀,對于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校園小記者,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多多了解相關的知識,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領域。現代社會,對于記者的要求可謂越來越高,希望記者是一個專業全能的人才。這就要求記者應該盡量多地汲取各類學科的知識,同時還要擁有一兩門專業知識,知識面越廣越好,越有思想深度越好;然后,教導他們多思。校園小記者,要注意在學習的同時,還要不斷思考,培養不斷思考的能力。孔子也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與思考兩者要融會貫通。記者不是簡單地將新聞事實復述一遍就可以了,他也要根據新聞價值標準來選擇可用的素材,作為一名校園小記者,要想被別人記住,那一定要在日常工作中,在新聞實踐中形成個人的特色與風格;最后一點,就是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招募小記者的時候,有一點就是要有一定的寫作基礎,要文筆好一點的。寫作是一個記者的基礎,要讓他們多寫,每天堅持寫一點東西,任何事情要發展,都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當量變達到了質變的條件時,就會發生質變,所以要為質變打好基礎,沒有量變的積累是不能有質的飛躍的。剛開始作為一名小記者,學寫的時,寫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要動筆,要寫,要堅持。除了以上的培養小記者的多看、多讀、多思、多寫的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采訪能力。讓他們知道采訪的定義、主要作用、一般步驟、怎樣列好采訪提綱、怎樣做好采訪的筆記以及采訪的方式與技巧。采訪能力,也是作為校園小記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 結語
校園小記者,是校園的眼睛,是開啟校園之窗的使者,同時也是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者。作為一名記者,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你也會收獲一份喜悅、一份驚喜,一份成長的禮物。老師也要肩負起責任,盡己所能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李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校園學生記者的培養與管理[J].傳播力研究,2019,3(35):252.
[2]王文畢.放大報社校園小記者活動的公益與效益:以銅陵日報社為例[J].中國地市報,2019(11):38-39.
[3]熊體康.打造綠色校園的“生力軍”:桂林市橋頭小學環境教育小記者活動側記[J].環境教育,2018(Z1):48-50.
作者簡介:陳璽明,甘肅省平涼市,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新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