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加減法估算中,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估算,如何選擇估算策略,以往的教學中偏重于估算策略的選擇與訓練。該研究借鑒成熟的桌游作品,設計了紅軍長征為主題的桌游用于加減法估算學習,有利于學生感受估算的簡便性,理解估算的意義,提高估算能力。
關鍵詞:估算;數學游戲;長征
一、 引言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估算,即計算估計,是指個體未經過精確計算而只借助原有知識對問題提出粗略答案的一種估計形式。估算不僅有利于學生思維的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猜測、推理、判斷、糾錯等能力都有很大幫助。在加減法估算教學中,學生常常不知道為什么要估算,不知道選擇哪種估算方法。學生不喜歡估算是因為感受不到估算的優越性,估算比口算和筆算的思維復雜,而且不符合“計算要準確、計算結果要唯一”的信念。有研究認為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需要:在具體情境中學習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把握多種估算方法和策略,提高估算的技巧;估算與口算筆算相結合,提高學生的估算技能;堅持估算練習,培養良好的估算習慣。因此在二年級下冊,可以重點培養估算意識,讓學生充分感受估算的簡便性與應用價值,理解估算的意義。
二、 桌游
桌面游戲簡稱桌游,是指在桌子或平面上進行的游戲的總稱,例如國際象棋、橋牌、“二十一點”“大富翁”,以及“三國殺”等,都屬于桌面游戲。在德育方面,桌游能夠培養學生的共情力、團隊合作意識和規則意識。桌游還能增長知識,比如“車票之旅”,體現了火車線路設計的過程,包含豐富的地理知識。現有的很多桌游中也涉及量的數學知識。如“德國心臟病”,玩家輪流出牌,當所有人牌面上某種水果的數量是5的倍數時,先拍到鈴鐺的玩家獲勝,顯然可以提高學生的乘法和加法計算能力,也可將規則修改為“和為10”時拍鈴鐺,來訓練“十以內的加法”。“卡坦島”是一個資源收集游戲,每回合與骰子點數相同的地區會有物資出現,玩家必須了解概率,才能在游戲開始和擴張時選擇最高產的領地。
三、 桌游設計
(一)設計流程
首先,給桌游制定一個框架,賦予一個主題,從主題出發搜集相關資料,把資料中最具特點的內容和想要突出表達的內容篩選出來。其次,根據主題選擇一種游戲的機制,也就是確定桌游的類型,再把篩選出的內容和游戲機制相結合。然后設計游戲規則,游戲的規則可以借鑒同類游戲,并進行特色修改,規則包括如何開始到如何結束,每一個細節必須考慮周全。再次,進行測評,逐步修改使之不斷完善,同時要注意游戲的公平合理以及趣味性,這是最復雜的部分。以上步驟不斷循環,調整游戲主題和游戲規則,游戲配件的設計與規則基本是同時誕生的。完成測評和修改之后,便可開始制作了。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可能缺少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設計,因此可以在一款成熟的桌游基礎上,調整游戲的主題,修改規則和配件的細節。
(二)《長征》介紹
長征是在卡牌桌游《突入萊特灣》的基礎上,把二戰背景更換為紅軍長征背景,卡牌內容進行對應替換,把日本和美國的軍艦替換成紅軍將領與長征的艱難險阻,航程變成行程,事件卡修改為戰術卡。《長征》還結合了桌游《黑騎士物語,吃我一發》,玩家同時扮演國民黨和紅軍,一邊自己要完成長征,一邊要阻止其他玩家長征,使用紅軍卡來抵消阻礙卡效果,同時使用戰術卡盡可能阻攔其他玩家。游戲開始時,先把卡牌洗混,4名玩家每人拿6張牌后,依次出一張牌。出行進卡表示自己前進了牌上的距離,或者使用阻礙卡放在其他玩家面前,該玩家必須用紅軍卡取消阻礙卡后才能出行進卡,無法出牌時可以棄牌。行進卡的和超過10000時,將卡放成一疊表示1個10000里,達到25000時獲得勝利。(卡牌素材與規則詳見:https://pan.baidu.com/s/1qiAeqjkwqR08f_GUZk_7yA,提取碼:qct3)
(三)《長征》設計過程
合理化:①鑒于學生還未學習大于10000的數,規定超過的10000時按10000記,達到兩個10000和一個5000時勝利。②為方便學生計算,所有行進卡都是整十數,學生可以按照幾個十來考慮計算問題,仍屬于三位數的加法。③行進卡的總和為102600,4人平均值大于25000,有充足的卡牌保證有玩家能達成勝利條件。④行進卡數值是首項為300,末項為4260,公差為90的等差數列,最大的3張為4260、4170、4080,保證達成10000的階段目標,至少需要3張牌,達成5000的目標至少2張牌,給其他玩家操作和思考的時機。⑤阻礙卡有12張,紅軍卡14張,同時有戰術卡可以再次使用紅軍卡和拿走面前的阻礙卡,每名玩家面前最多兩張阻礙卡,保證玩家能消除阻礙卡,保證游戲參與度。⑥關于百以內數的加減與四則運算的拓展規則中,行進卡使用10張即可,不再計算數值,降低游戲難度,便于學生理解。
趣味化:①基礎規則之外,增加了拓展規則,其中的戰術卡可以增強玩家之間的互動,讓游戲有更多的變化。②紅軍卡上記錄了毛澤東等革命先烈的小傳,行進卡和戰術卡記錄了長征故事和長征組歌,增加學生的歷史知識,體會長征精神。
四、 桌游教學
(一)教學基本流程
游戲一般有游戲前準備、游戲中觀察、游戲中指導和游戲后交流4個階段。準備階段教師要介紹桌游的背景,講解游戲規則。游戲中教師觀察了解孩子在游戲中的狀態、行為特點并解讀其背后的動機。當學生出現疑問或者與同伴發生爭論時,教師要給予適時的協助和指導。游戲結束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分享在游戲中的體會,引導學生思考游戲中出現的問題。
(二)《長征》教學重點
在準備階段,要向學生介紹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突出長征過程中的艱難困苦,以及革命先輩艱苦奮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講解游戲規則,介紹游戲的組成內容,示范游戲流程,尤其是超過10000時按10000計。引導學生估算和用“幾個十”來計算。觀察時主要關注游戲能否順利進行,同時收集教學需要的素材,尤其是學生的疑惑和發現。讓學生著重介紹:“為什么用估算而不是精確計算”。還可以先讓學生以10000為目標進行體驗,然后交流游戲策略,教師把收集的素材和估算結合起來,提取出其中的數學問題。
游戲中蘊含了這3類估算的情況,游戲中學生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估算提高判斷速度,估算的類型較多,學生要靈活應對,不能使用單一的估算方法,在驗證是否達成10000時,相互間交流更能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而且卡牌較多時,會出現進位的情況,學生需要對結果進行調整,屬于估算的能力的進階。分享階段讓獲勝的學生介紹如何判斷行進卡和的大小,也就是不同階段如何進行估算,不同的數值采取怎樣的估算方法,估算的方法是什么。教師進行最后總結,歸納估算的策略。課后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游戲,加入拓展規則和戰術卡,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估算的長期訓練,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五、 小結
以桌游《長征》為載體,在大量計算中,讓學生充分感受估算的簡便性,理解估算的意義;在紅軍長征的情境中解決3類估算問題,使學生及時、靈活的選擇恰當的估算方法;與同伴交流中分享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通過游戲提高學習積極性,感受知識帶來的成就感;了解卡牌上的長征故事,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使用桌游,必須綜合考慮教學性和娛樂性,借鑒后的規則調整也需要考慮學生知識水平和規則講解難度,素材的收集和桌游制作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成品的制作則需要經費支持。因此找一個好的模板是很重要的,豐富的游戲經歷也能提高桌游設計的質量,最基本的還是保證知識的正確性,確保游戲中會出現教學需要的情境,要避免超綱甚至錯誤情況的出現。
參考文獻:
[1]徐群飛.3-8年級學生數的估算意識及估算策略的調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9).
[2]何永豐.淺談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估算技能的方法與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3(3):271-272.
[3]吳汀兒.桌面游戲的設計與開發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1(5).
[4]陳艷婕,傅添.“桌游”對小學生人際交往的促進作用[J].中小學德育,2016(2):24-27.
作者簡介:崔路,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聽濤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