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吉布
又是一年新春到,歲末年初傳來同業的好消息,江西省檢驗檢測認證總院掛牌成立,為市場局管理的副廳級事業單位,承擔特種設備、工業產品、農產品、食品檢驗檢測認證職能。山西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即山西省標準計量研究院揭牌。市場監管、農業農村、糧食和物資儲備、藥監等22個機構組成。各地的同行系統都在整合資源優勢,著力做大做強隊伍。憑借技術水平和職能手段,非行政管理機構逐漸向市場服務邁進。誰的市場服務意識強,誰的專業技術競爭力度大,誰的用戶口碑好,誰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就高。打破行業壁壘,跨地區拓展業務范圍,質優價廉的“殺手锏”悄然在同行之間展開。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優化調整十個重點實驗室,其中: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三個,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兩個,中國特種設備檢驗院兩個,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一個,北京市和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各一個。除了“國家隊”的先天性優勢難以抗衡外,磨拳擦掌的上海、廣東、江蘇、安徽、湖北、山東也不甘示弱。找差距,補短板,上項目,挖人才,爭一流,創佳績,但凡有條件、有能力、有作為的地方,都著力務實干。少動嘴,多動手,默默敬業,暗中使勁。去年全國有259名通過考核合格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的評審核專家。遼寧有9名,其中:遼寧省檢驗檢測認證中心2名,分別是食品院和器械院各1名;沈陽食藥所1名,大連食品院1名,鐵嶺檢驗檢測認證服務中心1名;國家農藥質檢沈陽中心1名,遼寧地質礦產院1名;民營的遼寧通正檢測公司3名,遼寧高壓電器產品質檢公司1名。其他省市的計量院、質檢院都有不少人入選。專業機構是干專業工作的,沒有專業人才,何談江湖地位?傳統的“正規軍”與民間的“游擊隊”角逐,孰輕孰重比高低,論輸贏。專業戶云集的場所,專家就是學者,沒有學術交流的氛圍,缺乏技能比拼的環境,頂尖帶頭人空白的隊伍,在業內外根本不具有權威性的單位,再悠久的歷史,再大的靠山,再多的從業者也是烏合之眾,平庸度日。
能夠憑手藝吃飯的集體,不應靠行政機關的庇護,演化成為“二衙門”。去行政化思維很難,官僚習氣妨礙事業的發展。學術與技術的氛圍還不夠濃郁,市場競爭意識還不夠強烈,個人本職業務的技能還不夠過硬,在同行中對口的專業還不夠領先,心想事成的愿望還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改變小而散的各自為戰,齊心協力匯聚在一起,合并同類項,造大船的目的是要做“王中王”!
聽鐘聲回蕩,一元復始;看春色清和,萬象更新。歲序常易,華章日新。躍滄海,跨千山,已入春光。不馳于空想,不鶩于虛聲。不負時光,自有萬水千山。已經進入新的一年,多些精力務實干。別把差距當兒戲,知己知彼下功夫,練好金剛鉆,承攬瓷器活。面對新挑戰,確定新目標,努力新作為,爭取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