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彬弘 方新越



【摘要】 2020年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在經濟下行勞動力市場需求減少、高校就業幫扶體系不成熟、畢業生情緒不穩定等就業壓力大的背景下,如何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保質保量完成變得更為急迫。本項目將基于宿遷學院的實踐,從政府、企業、高校、學生等角度出發,分析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對策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1.035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2020,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fac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In the economic downturn,the labor market demand is reduced,the college employment assistance system is immature,and the graduates' mood is unstable. How to ensure that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completed with quality and quantity has become more urgent. This project will be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uqian Universi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enterprises,universities,students,etc.,to analyz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石。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直以來是黨和政府民生工作的聚焦點,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202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874萬人,經濟下行的壓力和新形勢的疊加更是加劇了畢業生就業工作難題。目前,雖然國內形勢得到有效控制,但國外形勢仍在加重,受形勢影響,未來幾年內高校畢業生就業難上加難會成為一個持續性問題。
1 新形勢對就業的影響
受當前特殊形勢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嚴峻,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國內的生產總值同比下降了6.8%,是改革開放40年以來首次出現的經濟負增長[1]。與此同時,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大量的人才需求,就業難本就是一個結構性問題[2],當前的特殊形勢更是加重了就業難度。
從短期來看,在第一季度,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無法正常運轉,各大中小企業復工也不斷推遲,尤其是飲食、住宿、旅游等服務業受到影響極為嚴重。特別是對出口型、外貿導向型企業的沖擊尤為明顯,很多企業面臨著人工、租金等成本運轉壓力,外加上國內外貿易供給不匹配、物流不暢通等問題,不少企業都陷入了裁員甚至破產的境地。
從長期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一個總體趨勢不會改變。在給我們帶來許多苦難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物流、通信、醫療、軟件等產業逆流而上,人工智能、直播電商、餐飲自主化及無人化趨勢加強。目前,國內形勢好轉的同時,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下,此次危機對于就業的影響會降到最低。
2 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2.1 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狀況
本部分使用的數據是根據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數量,并按照學院一定比例發放的300-400份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04份。在有效樣本中,按性別劃分,男生占比38%,女生占比62%;按是否就業劃分,88%畢業生已經就業,22%畢業生未就業。以下是從已就業者地區分布和未就業者求職考慮因素兩個方面分析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
2.1.1 已就業者地區分布
我們選取已經就業的畢業生群體作為分析樣本,宿遷學院畢業生江蘇人居多。從全國范圍來看,東部地區比較發達,所以在東部(非北上廣深)就業的人數也比較多,占比86.96%(見圖1)。其中,已經就業人數中,絕大多數畢業生選擇在家鄉就業,占比高達70.52%(見圖2),可見家鄉經濟發達、有歸屬感等因素對畢業生吸引力較大,相反西部的吸引力就很小。
2.1.2 未就業者求職考慮因素
在我們調查的未就業畢業生群體樣本中,未就業的學生希望去事業編制的呼聲最高,占比36.11%,黨政機關占比25%,外企、國企和民企分別占比13.89%、13.89%和8.33%(見圖3)。對于理想的月薪酬,50%的受訪者希望薪酬在5k-6k,6k以上占比22.22%,4k-5k占比19.44%(見圖4)。
2.2 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新形勢下,2020屆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主要體現在就業競爭者增加,考試延期打亂原有計劃,網上就業信息繁多復雜,線上招聘模式不習慣,焦慮情緒嚴重等方面。其中,就業競爭者增加、網上招聘信息繁多復雜、焦慮情緒嚴重成為了多數畢業生的煩惱(見圖5)。具體分析如下。
2.2.1 總體勞動力需求減少,就業競爭者增加
新形勢下,我國整個勞動力市場不穩定因素驟增,尤其是進出口貿易方面,不少外貿企業不得不減工減產,快速轉型以適應國內市場。一些中小型企業在經營上也出現了很多困難,甚至是瀕臨倒閉。BOSS直聘4月8日發布的《2020應屆生春招趨勢報告》顯示,截至3月31日,在春招季活躍求職的2020年應屆生較2019年增加了56%,但企業對應屆生的招聘需求規模同比下降22%[3]。
國外形勢的不斷惡化,原本打算出國留學繼續深造的畢業生出于對安全的考慮就會選擇暫緩出國,進而先在國內就業。而留學已經畢業原先打算長居國外的學生也多半都回國,他們都會成為高校畢業生強烈的就業競爭者。在新形勢下,很多企業裁員,導致今年同期失業人數比往年明顯增加,大量失業者需要市場消化,而企業的復蘇與創辦需要時間,他們與大學生的競爭關系很可能延續到未來的就業季[4]。
2.2.2 線上招聘方式不成熟,信息復雜更新遲緩
2020年上半年眾多高校延期開學,高校就業指導部門無法高效對接相關企業招聘工作,并且企業在用人需求方面未能與高校進行有效溝通和信息傳遞,線下春季校招也被相應地推遲或取消。很多企業為了更好地生存與發展而被迫改變企業經營戰略,招聘方式也進行了革新與優化,線上招聘模式日漸火熱起來,成為一種常態化趨勢。
然而,相比線下招聘,線上招聘方式仍不夠成熟,弊端較多,如企業招聘信息更新遲緩,招聘市場信息不對稱,供需不均衡等不足等等,導致很多畢業生無法適應這種新型應聘模式,及時接收企業發布的就業信息也受到諸多阻礙,無法實現與招聘崗位信息精準匹配。
2.2.3 焦慮情緒嚴重,未來發展定位不清晰
每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時都會產生一些心理波動,過度的自卑或者自信都會給畢業生帶來負面影響。個體就業壓力本就是客觀存在的,而新冠肺炎的來臨加速了心理變化,可能所帶來的恐慌還未完全消逝,畢業就業的焦慮又隨之而來。很多畢業生缺乏對未來的規劃能力,一方面對職業了解不足,對崗位的認知不夠;另一方面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清晰,就業期望值偏高。
當前宿遷學院多數大四學生會選擇考研,但其中有一部分同學帶有從眾心理,學習較為被動,結果自然也就差強人意。還有一些同學選擇公務員、市委選調生、事業編制等較為理想的就業方式,本身這些就業渠道就比較窄,不少人中途因為競爭大或者自我意識不堅定而放棄。
3 減緩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對策
通過分析宿遷學院2020屆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分別從政府、企業、高校、學生等角度,探討新形勢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3.1 精準化落實政府政策,強化各部門職責擔當
做好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政府方面需要及時讓畢業生充分了解今年中央和地方發布的一系列穩就業保就業舉措。在今年這一特殊時期,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揮的顯著優勢,以及中華兒女展現出的民族精神無不激勵著廣大高校畢業生勇敢承擔社會責任。政府也應鼓勵高校畢業生積極到基層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就業,而非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此外,政府要快速響應,及時調研,了解畢業生就業心理和就業需求,多方面拓寬渠道,挖掘更多的工作途徑。政府部門負責人按工作內容進行不同的任務分配,明確各自的職責擔當,專門人員要定期對已發布的招聘信息進行核實、審查,避免有虛假或錯誤信息,確保信息的真實性、時效性。
3.2 校企“線上+線下”合作,定向推薦和共享員工雙結合
雖然特殊形勢在短期內阻擋了企業的線下校園招聘,但并不妨礙當地特色企業可以和高校通力合作。學校方面可以建立專門特供本校師生使用的就業一網通小程序,避免平臺過多帶來信息的重復亦或是學生錯過本地信息。在確保招聘單位信息真實可靠的前提下,將所有符合要求的校招企業納入其中,招聘單位彼此之間形成一個關系網;同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長對其進行分類,方便學生可以快速根據自身條件以及就業意向找到適配崗位;再借助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實時更新招聘信息和畢業生就業動態。通過“線上+線下”模式,雙向匹配檢索到最合適的畢業生并向用人單位定向推薦。此外,企業還可將“共享員工”模式運用在高校畢業生招聘工作中,在一些特殊時期可以通過平臺與其他公司實現員工共享,公司方面可以暫時減少用工壓力,員工方面也能體驗不同的企業經營模式。
3.3 開設心理咨詢平臺,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
在全球經濟受到沖擊,多家企業面臨倒閉危機的背景下,畢業生面對此情形不免會對就業產生焦慮心理,為更好地完成畢業生就業工作,學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開設心理咨詢平臺,例如在“企業微信”上增加心理咨詢板塊,學生可以在此留言,校方應安排心理老師或者聘請校外的心理咨詢師及時回復學生,必要情況下可以線下聯系學生本人。一方面加強畢業生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增強信心,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要讓他們明白眼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另一方面也可以對畢業生更好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根據社會需求變化,合理調整就業心理預期。學校可以在輔導員、專業課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聯系紐帶,通過舉辦就業形勢講座、朋輩求職就業經驗分享會,借助抖音、小紅書、微博等較為受學生歡迎的方式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找到不一定最好但最適合自己的崗位。
3.4 理性分析自我,靈活轉變就業觀念
大學生到了本科四年級,一定要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知。如果想要提高學歷,那就認準目標,積極努力考研爭取一次上岸;如果不幸失敗了也不要氣餒,靈活轉變就業觀念。面對考驗,很多畢業生膽子變小做決策猶豫不決,但我們要明白就業本就是一個不斷優化的過程。可能我們的第一份工作并不是非常符合預期,但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對專業加深了解,積累工作經驗,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未來的就業形勢越發復雜,在校大三學生也要盡早做多手準備,加強自己的專業素質,善于發現自我的優點并最大化,以備在未來求職過程中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 馬琬清.新冠疫情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9):34-37.
[2] 蔡紅建.當求職季遇上疫情期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怎么看怎么辦[J].人民論壇,2020(Z2):124-127.
[3] 沙華國.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問題探究[J].就業與保障,2020(10):193-194.
[4] 馬燦.疫情中的大學生就業狀況與建議——基于生涯建構理論視角[J].中國大學生就業,2020(16):34-39.
【作者簡介】
顧彬弘(1999-),女,宿遷學院本科在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方新越(2000-),女,宿遷學院本科在讀,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