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雯 張瑞林 王先亮


摘? ? 要:運用文獻研究法與邏輯分析法等,通過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概念界定,從“多鏈”融合視角分析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內在邏輯,以“供給力—引導力—驅動力”為主線構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進而提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路徑:1)完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元主體供給機制,構建共建、共享、共贏的冰雪體育產業主體網絡;2)整合我國冰雪體育資源要素,增拓“核心-衍生-新興”冰雪體育產業產值的增值空間;3)提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效能,探索構建 “全季、全時、全域”運營的冰雪運動場館多功能空間;4)以區塊鏈技術創新我國冰雪體育企業管理思路。以期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作理論參考。
關鍵詞: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產業鏈;適宜性框架;路徑
中圖分類號:G 80-052? ? ? ? ? 學科代碼:040301? ? ? ? ?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roug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and by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cha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logic of the value-add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hain” integration, take“supply force, guiding force, driving force” as the main line to construct the suitable framework of “multi-chain” integration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path of “multi-chain” integration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1) To improve the supply mechanism of multi-subject co-governance in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and build a network of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entities that are jointly built, shared and win-win; 2)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resources, and expand the value-added space of “core, derivative, emerging”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3)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efficiency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ice? and snow sports venues with “full-season, full-time, full-area” operation of the functional space; 4) To innovate the governance logic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enterprise with block chain technology. 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output value addition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chain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ce and snow sports enterprises.
Keywords: ice and snow sports industry; “multi-chain” integration; industrial chain; suitable framework; path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全面推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期。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信技術變革,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人才、資金等要素特征發生了變化,由此引起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結構的變化。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調整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實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結構平衡與可持續延伸是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加的根本途徑。但是,目前關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理論研究尚不充足,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實踐中面臨著嚴峻挑戰,亟需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理清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構建的學理邏輯。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獻研究法與邏輯分析法,界定“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內涵,從供需鏈、空間鏈、創新鏈、價值鏈等“多鏈”融合視角分析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構建的內在邏輯,結合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現狀,構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框架,進而提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路徑,以期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1?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在邏輯
1.1?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內涵
我國關于產業鏈的研究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有學者從不同視角對產業鏈的內涵進行了探討[1-3],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觀點,即產業鏈是同一產業中或不同產業中的企業圍繞產品或服務的價值增值,以滿足消費需求為目的,依據特定的邏輯與地理空間,形成上、下游相關聯的鏈式結構[4]。隨著科技進步與產品交易機制完善,企業為了節省交易成本,不得不尋求企業之間的合作以促成產值最大化,這為促進產業鏈生成提供了條件[5]。產業鏈的形成在于產業主體形成合作、共贏、共享,以供需鏈平衡為基礎,以價值鏈增值為導向,以企業為價值增值載體,通過企業的地理空間布局、生產與銷售信息交互,實現產業鏈的價值增值[6]。
根據上述研究,筆者認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是基于一定的邏輯關聯與地理空間關聯,以上游——冰雪體育賽事為核心、中游——冰雪體育賽事轉播媒體為支撐,下游——冰雪體育旅游、冰雪運動教育培訓、冰雪運動裝備及器材等產品或服務為衍生價值,形成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鏈網式產業結構[7]。上游的冰雪體育賽事資源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形成的核心動力,冰雪體育賽事價值提升會帶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發展,進而影響中、下游冰雪體育產品的生產與經營;中游——冰雪體育賽事轉播媒體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延伸的催化劑,通過轉播媒體擴大冰雪體育賽事影響力,集聚冰雪體育賽事資源,形成新的冰雪體育賽事商業模式;下游的冰雪體育產業鏈的延伸是以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核心動力與催化劑為支撐,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實現的路徑[8]??梢?,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是多鏈環主體相互作用的復雜系統,鏈環之間的銜接與匹配構成產業鏈的多個子鏈條,并通過交互作用形成鏈網式結構。
1.2?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與中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增值的邏輯關系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作為“多鏈”交互的多主體復雜系統,會受到系統內部與外部的因素影響。一方面,產業鏈受產業宏觀發展定位、市場消費需求、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產業鏈內各主體的相互競合對產業鏈結構平衡具有決定作用。產業鏈內各主體的競合關系主要由供需鏈、地理空間鏈、創新鏈、價值鏈等對接重組形成“多鏈”融合的產業系統結構。1)供需鏈的供需匹配是產業鏈價值實現的基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系統內任一子鏈條均以物質生產形態鏈的供需匹配為價值增值前提。2)地理空間鏈是產業鏈地理空間分布、生產與銷售信息交互的載體,體現同一產業內或不同產業內的企業地理空間布局與協同經營效應。由于不同地理空間與地理區位的營商環境不同,跨產業屬性與跨地理空間分布的企業相互聯結形成價值鏈,在地理空間分布上表現為產業鏈節點企業相互關聯形成網絡結構[9]。3)創新鏈主要體現產業鏈上、下游的復合型生產要素流動、轉化與價值增值。在眾多生產要素中,當知識要素轉化為物質生產要素時,所生成的復合型生產要素成為產業價值增值的重要源泉。隨著復合型生產要素的不斷嵌入,信息、知識、技術等要素在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不同鏈環中將會成為消費者的最終產品需求或服務需求[10]。4)價值鏈增值是產業價值增值的核心,價值鏈關鍵在于通過產業一體化或企業合作、共贏、共享實現規模經濟,提高產業鏈產值[11]。通過供需鏈、地理空間鏈、創新鏈與價值鏈4個維度體現出產業鏈中各相關產業主體之間的關聯[12]。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增值要通過“多鏈”融合建立產業主體之間新的競合關系,形成平衡穩定的產業鏈結構,推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不同發展階段的產值增值。
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可促進冰雪體育產業鏈結構的網絡化,網絡化的冰雪體育產業結構的價值增值主體漸由單一企業向多個企業合作轉變,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增值不僅受單一冰雪體育企業生產價值變化的影響,還受宏觀經濟政策與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綜合因素影響。因此,“多鏈”融合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邏輯關聯如圖1所示, X軸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增值的多鏈條關聯,代表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供需鏈、冰雪體育產業地理空間鏈、冰雪體育產業創新鏈、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與冰雪體育產業主體資源鏈的“多鏈”融合,其中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是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增值的主導,冰雪體育企業是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增值的主體,通過冰雪體育企業與人才、相關技術、物流等資源的緊密結合[13],實現冰雪體育產業主體之間的生產與銷售信息交互及冰雪體育資源共享,從而實現冰雪體育產業價值增值,并在一定范圍的地理空間內呈現鏈網式地理空間鏈形態;Y軸基于Z軸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定位,明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目標;Z軸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外部環境,包括宏觀經濟政策、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制約因素等;原點O是以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的供需為紐帶而形成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網式結構,表示在多產業鏈條分工協作中,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主體資源要素的重構。
根據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區域生產要素轉化為競爭優勢,除了勞動力的作用外,還應整合其他生產要素[14]。而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就是按照消費需求推動冰雪體育產業要素結構調整。以“多鏈”融合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是通過增強冰雪體育產業主體創新能力與要素整合能力,使冰雪體育產業鏈與人才鏈、資金鏈、技術鏈、物流鏈等銜接與融合,提高冰雪體育產業鏈條的科技含量和經濟價值,從而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提質升級?!岸噫湣比诤系暮侠砘纱龠M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系統中各產業結構的平衡調適;“多鏈”融合的延伸化可加強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系統中各經濟主體的協作;“多鏈”融合的高級化可帶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2?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面臨的現實難題與挑戰
2.1? 面臨的現實難題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中主要面臨著冰雪體育產業出現“斷鏈”結構、冰雪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不足,以及全季和全域經營滯后的3大現實難題。首先,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出現“斷鏈”結構。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主體經營能力薄弱,產業鏈結構松散,對消費需求響應速度緩慢。迂回生產沒有實現最終產品功能增加與生產效率的提高,卻引起了冰雪體育產業鏈迂回與附加值實現的沖突,未能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這主要體現為冰雪體育場地及設施的數量、配套服務供給等難以與消費需求相匹配;作為冰雪體育產業核心的冰雪體育賽事輻射帶動作用目前較薄弱,無法滿足冰雪體育市場與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消費需求;冰雪運動裝備制造業的企業數量少、規模小,核心技術薄弱與品牌知名度小,市場競爭力不強。其次,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度不足,冰雪體育產業鏈出現“孤鏈”形態。受冰雪體育產業鏈地理空間布局的制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要素流動不足,供給效率有待提高[15-16],在一定區域內出現了冰雪體育產業要素“點發散”狀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散點分布使冰雪體育產業在資源與地理空間上與其他業態融合不夠。這主要體現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旅游業、健身休閑業等未能實現全面融合,以“冰雪+”“互聯網+”為高附加值的產業形態有待加強創新。再次,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全季、全域、全冰雪運動項目經營能力需提高,冰雪體育產業鏈出現“弱鏈”。這主要體現為我國冰雪體育場館及場地受季節、配套設施、經營理念與運營模式制約,非冬季開展的經營活動匱乏,冰雪運動產品類型少,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消費體驗有待改善,冰雪體育消費產值有所下降。根據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面臨的3大現實難題,亟需優化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結構,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與產值增值。
2.2? 面臨的挑戰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冰雪運動全民參與的文化氛圍有待強化。大眾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供給不充分,冰雪運動場地與設施數量少。冰雪運動參與人群的冰雪運動技能有待加強培訓,大多數人的冰雪運動消費具有娛樂性、體驗性與偶然性的特征,對冰雪運動場地與設施及相關衍生服務的需求不多。2)冰雪體育人才有待加強培養力度。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亟需高層次人才、專業人才與復合型人才,我國政府、學校與企業的多元供給主體要協同互補,補齊在冰雪運動技能培訓、冰雪運動裝備等方面的質量短板與數量缺口,促進不同主體的資源要素的協同創新[16-17]。3)我國冰雪體育企業的“全季、全時”經營計劃有待完善,包括2022年北京冬奧會全周期的冰雪體育產業全域發展規劃,特別是要防止短期投資形成的斷崖式經濟增長等問題。對于“全季、全域”經營難題,亟待將短期投資價值鏈延伸為長期消費價值鏈,增強冰雪體育產品多供給主體之間合作的穩定性,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由前期投資建設平穩過渡為后期實現經營創收[15,17]。4)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治理機制有待完善,尤其是產業鏈內企業要與我國各級政府共同推進多元聯動的冰雪運動服務機制[18]。亟待調整供給主體結構,優化資源配置[19],實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在更大范圍高效整合與配置資源,形成供給合力,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目標的實現。綜上所述,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面臨主體資源不足與發展條件有限的雙重挑戰,亟待基于產業鏈結構調整,協調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多元供給主體的矛盾,推動“多鏈”融合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加強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內部業態與外部業態的融合,增強冰雪體育產業供給主體的穩定性,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價值增值。
3?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要素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是對“多鏈”融合能否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產值增值的基本要求。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要基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總體目標,明確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與協作所產生的產業鏈增值效應。增值效應是基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元主體協同發展,將各類資源要素轉化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資源優勢,促進冰雪體育產業鏈向合理化、延伸化與高端化轉變,不斷驅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趨向完善[20]。合理化即產業鏈各鏈節靈活與穩定,產業鏈結構合理與平衡;延伸化即產業鏈內部與外部的經濟活動環環相扣,強化冰雪體育產品與服務供給主體之間資源共享與效益共生;高端化即冰雪體育產業要素整合程度向高級形式轉變,冰雪體育產業核心企業的集約化程度能帶動冰雪體育產業鏈向更高質量發展[21]。因此,為了實現產業鏈合理化、延伸化與高端化,基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系統,構建以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為核心,由供給力、引導力與驅動力3大核心要素協同耦合的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適宜性框架(如圖2所示)。其中:供給力是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前提條件;引導力是基于物質生產鏈的服務創新與服務保障;驅動力是基于創新鏈的科技創新與促進消費的作用力。如圖2所示,1)供給力。按照冰雪體育資源要素與消費需求,將供給力體系分為基本供給力、核心供給力與延伸供給力。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基本供給力以整體性、標準化與協同性為基本原則,通過我國各級政府、市場主體協同供給機制,發揮主體企業“樞紐”作用,強化企業之間產業鏈縱向延伸的內在動力,驅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多產業鏈及單產業鏈的協調、高效、平衡與持續融合發展。核心供給力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適宜性框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合理化、延伸化與高端化能否實現具有決定作用。在知識創新驅動下,冰雪體育產業鏈的共生交互作用增強,產業價值轉移路徑增多,產業鏈要素流動加快,能促進產業鏈的穩定性,從多主體協同聚合與產業鏈要素升級等層面推動了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調整、功能增拓、產業鏈條延伸與產業融合途徑的形成。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延伸供給力借助于大數據分析、互聯網信息平臺,帶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信息流”“人才流”“技術流”的融合。2)引導力。引導力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服務的政策環境相關,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適宜性框架構建提供外部力量保障。引導力強調政府在多元主體鏈網中,將分散的、多方面、多領域、多部門的資源要素整合為網絡,通過政策協同治理創新、培育市場主體來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這既是對“政府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多元主體供給體系的進一步深化,又能使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產生溢出效應。3)驅動力。驅動力以物質生產鏈的科技創新為驅動,將我國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供給與我國居民差異化的冰雪運動消費需求精準匹配,從而成為形成冰雪運動個性化體驗服務、冰雪運動服務成本降低、冰雪運動產品或服務的消費市場及冰雪體育產業經濟效益提高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在供給力、引導力與驅動力3大要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要素條件。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立足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現實條件與目標,通過完善供給力、引導力與驅動力,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目標的最終實現。在以上3個要素中,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供給力與驅動力是從供需角度體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平衡與穩定及價值增值的影響因素,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適宜性框架構建具有決定性作用;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供給力與引導力是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前提條件和重要保障;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引導力與驅動力決定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目標,對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起推動作用。
4? ?中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路徑
4.1? 完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元主體供給機制,構建共建、共享、共贏的冰雪體育產業主體網絡
培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元化、多向性的供給主體,完善供給主體共享機制,使多元主體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與更廣領域中提高經濟效益。首先,扶持與壯大冰雪體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強化其在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中的中心地位與引領作用。引導冰雪體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參與完善冰雪體育產業鏈與冰雪體育產業供應鏈建設,提高我國冰雪資源利用率,使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內部各鏈環要素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整體之間的有序協同,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的體育服務企業、體育用品制造企業與銷售企業等市場主體營造資源共享的營商環境;鼓勵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集聚現代化生產要素,推動我國“國家冰雪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冰雪體育產業示范單位”的建設。其次,助推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的中小型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使其成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形成網絡式結構的基礎性資源,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形成關聯性強、信息互通的新合作模式。最后,加快推進我國冬季運動項目協會等參與冰雪運動公共服務,推動我國冰雪產業中公共體育服務信息網絡平臺建設,搭建我國冰雪運動服務信息與政策咨詢、冰雪體育產業資源配置信息的交互性集聚式互聯網服務平臺[22],促進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協同發展與公共效益提升。通過冰雪體育產業“龍頭”企業的引領、中小型冰雪體育企業跟進與我國冬季運動項目協會的合作,構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全鏈條、全主體的價值鏈網,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調整。
4.2? 整合我國冰雪體育資源要素,增拓“核心-衍生-新興”冰雪體育產業產值的增值空間
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創新鏈”“技術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有機銜接,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現代化服務體系創造新的增值空間。首先,“做強”我國冰雪體育核心產業。圍繞冰雪體育賽事、冰雪運動項目,完善冰雪運動技能培訓、冰雪體育賽事營銷等中介服務,促進我國冰雪體育休閑產業發展。重點舉辦具有觀賞性與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滑雪錦標賽”等國際性冰雪體育賽事。針對消費者的差異性消費需求,推廣深度體驗式冰雪運動項目,以提高我國滑雪場或滑冰場的冰雪運動服務質量及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滿意度。其次,“做精”冰雪體育衍生產業。發揮我國區域性冰雪資源、文化資源等優勢,發展冰雪體育旅游、冰雪運動產品制造等衍生產業。推進冰雪體育旅游的“吃、住、行、游、購、娛”6大要素的融合,縱深推進我國冰雪體育旅游業在“商、養、學、閑、情、奇”方面的拓展融合,促進我國冰雪體育旅游向全域休閑度假游轉型。加強體育科技攻關,提高我國冰雪運動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23],建設“冰雪運動裝備制造與研發基地”“冰雪運動裝備質量檢測基地”,對我國企業生產的冰雪運動裝備全產業鏈產品進行出廠質量檢測[24],為我國冰雪運動產品提供質量保障。最后,“做細”新興冰雪體育關聯產業。通過大數據分析、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高端的、數字化的、智能型冰雪運動產品,實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資源整合與價值鏈串聯。實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對生態環境、社會發展、文化景觀建設的衍生功能,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
4.3? 提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效能,探索構建“全季、全時、全域”運營的冰雪運動場館多功能空間
探索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元主體供給模式,提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系統的整體效能。首先,完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主體發展的秩序空間,建立區域主體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加強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規劃與我國城市發展規劃的銜接;改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基礎條件,加強城市交通路網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24]。其次,加強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發展的規劃,以冰雪體育賽事、冰雪體育人才培養[25]、冰雪運動場館的綜合利用為重點,組建我國的冰雪體育賽事運營機構,完善我國的冰雪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機制,申辦國際頂級冰雪體育賽事、舉辦我國國家級冰雪體育賽事;構建冰雪運動場館休閑度假功能的整體性空間,在滿足我國冰雪體育賽事舉辦需求的基礎上,形成我國冰雪運動場館的多種經營模式。最后,探索我國冰雪運動場館的“四季運營”模式。結合我國區域性自然資源稟賦與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基礎,加強對我國區域人文歷史古跡資源的開發,依托我國部分區域江、河、湖、海等水資源優勢,開展非冬季體育休閑旅游文化活動,建設水上運動訓練基地,提高冰雪運動場地及設施的非冬季利用率,構建“全季、全時”的集運動休閑、康養、旅游、娛樂為一體的冰雪運動場館的多功能空間。
4.4? 以區塊鏈技術創新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的管理思路
首先,區塊鏈技術[26]可以實現我國冰雪體育企業生產與管理數字化,能減少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間產品與服務交易行為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區塊鏈技術通過將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的誠信、知名度等要素轉化為可量化的、可傳輸的數字形態,維持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的交易秩序,使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之間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其次,將區塊鏈技術在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技術創新中應用,提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鏈形成效率。加強區塊鏈技術在冰雪運動產品的生產、銷售、銷后服務等環節的應用,促進冰雪體育市場主體的信息、資金、技術等要素資源配置的集成化與智能化,形成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中供給主體發展的協同效應。
5? ?結束語
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是驅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使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鏈延伸化與冰雪運動產品與服務高端化的內在要求。基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的產值增值目標,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在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定位與冰雪體育產業發展內在邏輯上,要能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實現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結構優化與功能升級。囿于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斷鏈”“孤鏈”與“弱鏈”的存在,從“多鏈”融合與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的邏輯關聯構建了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適宜性框架。為促進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系統產生產值增值效應,要深化完善我國冰雪體育產業中多元供給主體的協同發展機制,使多元供給主體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與更廣領域中提高經濟效益。整合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資源要素,推動我國冰雪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與協同發展;探索“全季、全時、全域”運營的冰雪體育場館多功能空間,提高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價值鏈的整體效能;以區塊鏈技術創新我國冰雪體育市場主體的管理思路。通過提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多鏈”融合的路徑,以期為我國冰雪體育產業產值增值作理論參考。
參考文獻:
[1]? 劉貴富,趙英才. 產業鏈:內涵、特性及其表現形式[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3):114.
[2]? 任迎偉,胡國平. 產業鏈穩定機制研究:基于共生理論中并聯耦合的視角[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2):180.
[3]? 郁義鴻. 產業鏈類型與產業鏈效率基準[J]. 中國工業經濟,2005(11):35.
[4]? 劉貴富,趙英才. 產業鏈:內涵、特性及其表現形式[J]. 財經理論與實踐,2006(3):114.
[5]? 熊磊,胡石其,文澤宙. 分工視角下的產業鏈形成與演化內在機理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3):129.
[6]? 程華,盧鳳君,謝莉嬌. 農業產業鏈組織的內涵、演化與發展方向[J]. 農業經濟問題,2019(12):118.
[7]? 吳玲敏,任保國,和立新,等. 北京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冰雪旅游發展效應及協同推進策略研究[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42(1):55.
[8]? 李燕領,王家宏. 基于產業鏈的我國體育產業整合模式及策略研究[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9):28.
[9]? 程李梅,莊晉財,李楚,等. 產業鏈空間演化與西部承接產業轉移的“陷阱”突破[J]. 中國工業經濟,2013(8):143.
[10]? 芮明杰,劉明宇. 產業鏈整合理論述評[J]. 產業經濟研究,2006(3):60.
[11]? 呂潔華,關俊威. 黑龍江省林下中草藥產業鏈構建及利益分配機制[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8,46(6):102.
[12]? 廖喜生,李揚萩,李彥章. 基于產業鏈整合理論的智慧養老產業優化路徑研究[J]. 中國軟科學,2019(4):53.
[13]? 劉志彪. 產業鏈現代化的產業經濟學分析[J]. 經濟學家,2019(12):5.
[14]? 劉芹. 產業集群升級研究述評[J]. 科研管理,2007(3):57.
[15]? 李國平,閆磊.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視角下的京張冬奧產業帶建設研究[J]. 經濟與管理,2020,34(1):7.
[16]? 李在軍,張瑞林. 冰雪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路徑探析[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6):510.
[17]? 笪志剛. 黑龍江省冰雪經濟發展的國際化思考與路徑選擇[J]. 商業經濟,2018(6):1.
[18]? 伍先福,楊永德. 產業鏈治理的核心論題[J]. 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18):75.
[19]? 李燕,駱秉全. 京津冀體育旅游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路徑及措施[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9,31(4):305.
[20]? 張莉莉. 產業鏈研究的一個新框架[J]. 企業活力,2010(11):95.
[21]? 李曉鋒. “四鏈”融合提升創新生態系統能級的理論研究[J]. 科研管理,2018,39(9):113.
[22]? 中國冰雪發展目標:到2025年產業總規模達到10000億元[EB/OL]. (2016-11-03)[2020-06-04]. http://www.sohu.com/a/118042825_488003.
[23]? 曾楚宏, 王斌. 產業鏈整合、機制調整與信息化驅動[J]. 改革,2010(10):62.
[24]? 張貴海,孫欣. 黑龍江省冰雪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 商業經濟,2019(9):1.
[25]? 郭金豐. 北京冬奧會背景下推動我國冰雪產業發展的對策[J]. 經濟縱橫,2018(8):118.
[26]? 付豪,趙翠萍,程傳興. 區塊鏈嵌入、約束打破與農業產業鏈治理[J]. 農業經濟問題,2019(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