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新
【摘 要】對班級來講,和諧、文明的班風對優秀班集體的養成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因此,班級矛盾的分化與解決成為擺在班級建設面前的重要事項,而教師要善于利用矛盾這一契機,有效溝通,切實履責,培養起學生個體及集體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班級 矛盾 責任意識
社會的和諧是發展的原動力,穩定的社會局面更有益于政治、經濟的發展,更能保障人民的美好生活。同樣,對班級來講,和諧、文明的班風對優秀班集體的養成有著不可估量的潛在作用。因此,班級矛盾的分化與解決成為擺在班級建設面前的重要事項。
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常常發現學生在面對矛盾時,強調理由、推卸自己責任的多,主動認錯、勇于擔責的少;面對切實存在的同學關系緊張問題,選擇逃避、繞道而行的多,直面矛盾、主動解決矛盾的少。實際上這是學生責任心不強、不能勇于擔當、逃避心理的具體表現,它會導致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存在偏激,在成長過程中不能從自身找原因,不能主動活潑地發展,缺乏解決困難的勇氣,對將來的發展會造成諸多的不良影響。
有時候,當學生的心理日漸成熟,開始具備面對矛盾的勇氣時,卻往往因為找不到解決矛盾的具體途徑而被迫放棄。因此,教師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要善于留心學生間矛盾發生的情況,并運用科學的教育理念分步對矛盾進行分化,幫助學生有效解決相互之間的矛盾,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起學生的責任意識。
一、溝通——責任到人,解決有法
學生在班集體發生矛盾時,因為班級的空間較大,無法很好地聚焦矛盾發生的主體,因此將他們叫出來進行單獨對話溝通,能將責任清晰地定位。
班級中長期存在學生之間打鬧甚至打架現象,一直困擾著我,也是維持班級正常秩序、班級和諧文明的一大阻礙。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后,大多數情況下就是向老師報告,但經老師開解后,往往矛盾并沒有真正解決。接觸到“正面管教”的理念后,我開始采用“和平桌”來嘗試解決班級矛盾。我先在教室里設一張“和平桌”,“和平桌”上我特意擺了一盆綠色植物——吊蘭,它代表和平。我會鼓勵發生沖突的孩子去“和平桌”那里,做為和平解決問題所需要做的任何事情。讓發生沖突的學生可以不受干擾地坐在“和平桌”解決分歧,這不但提醒所有學生每個人都必須被尊重,而且是一種有益的解決方案。交流時間至少為5分鐘,并提供了交流內容的一些思路,比如雙方可以談一談:矛盾是如何發生的,我們現在該做些什么,以后如何避免再產生矛盾,等等。很多孩子會互相說出自己的不足,想出解決方法,說出之后的改變。有些孩子只是交流,直到最終他們感覺平和下來。有了這段單獨的溝通,雙方專注于解決問題,這樣的一個過程,本身就是建立學生友好交往模式的基礎,為產生矛盾的同學建立了情感聯結。有時候,矛盾就在一言一語中順勢解開了,基本不用老師調解。
一學期以來,每當學生有矛盾的時候,他們第一個想到的不只是老師,還有“和平桌”,從依靠外部力量到嘗試自己解決,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式漸漸地發生改變。這學期令我驚訝的是,他們甚至已經能獨立運用“和平桌”來自行解決問題。當有次小磊跟我說“老師,我和小揚之間發生了矛盾,放學后我們想去‘和平桌’溝通一下”時,我真正感受到“和平桌”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觀念上而且是行為方式上的改變。
其實“和平桌”只是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旨在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矛盾中的角色,以及懂得遇到矛盾時逃避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也有方法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使自己的人際關系重新和諧起來。
二、擔當——理清責任,切實履責
確定了矛盾主體,通過溝通后仍不能解決的矛盾,就必須依靠班主任的智慧,分條縷析將矛盾逐步分化。
1.責任分攤
一次課間,小磊向我報告了他和欣雨之間發生的矛盾。盡管他們已經去過“和平桌”,但兩個人都不愿針對此事進行正面溝通,并且都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我將兩個人一起叫到辦公室,讓他們針對矛盾分別陳述事情始末。小磊和欣雨在陳述時,并沒有具體說明自己的問題,卻總是在說對方的問題,明顯有推卸責任的傾向。直到我叫來了清晗,才了解了事情的全部始末。一次課后,小磊因沒有訂正好試卷答案正懊惱時,正好看到清晗訂正好了所有答案,他因為心急直接上去搶了清晗的試卷,而同桌欣雨看到此景,想為好朋友清晗打抱不平,所以她打了一下小磊,想讓他把試卷還給清晗。小磊氣得“牙癢癢”,意難平之下才來尋求老師的幫助。我耐心地聽完后,明白了他們溝通無果的原因,因為兩個人都認為在這件事上自己的動機是好的,盡管在方式上有問題,但都不應該承擔全部的責任。針對這樣類似的矛盾,我沒有簡單地讓他們互相道歉,保證下次不再犯,而是幫助學生理清責任關系。
我向他們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你們兩個人在這件事上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小磊是為了及時將試卷訂正好,欣雨是為好朋友打抱不平,但是在方式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小磊沒有征得清晗的同意就貿然去拿她的東西,顯然是不禮貌的,而欣雨在沒有弄清事情原委前就責怪小磊,并且采用了較為粗魯的方式,也是欠缺考慮的。”他們聽完都不禁點頭表示同意。接著,我把問題拋給他們:“在這件事上,如果責任是100%,你覺得自己應該承擔多少責任呢?”小磊這下主動承認:“是我的問題大一點,如果我不貿然去拿清晗的試卷,就不會發生矛盾,我應該承擔70%的責任。”我對他的回答表示贊賞。欣雨也說道:“我也有問題,如果我提前問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不粗暴地打他,那么矛盾也就不會激化了。我應該承擔50%的責任。”我不禁笑出了聲:“加在一起,怎么還多了20%的責任呢?”大家都笑了。
責任分攤,并不是推卸責任。學生在行事時,并不都存在不良動機,但往往會因為方式方法的不當,且缺乏正確的認識而導致矛盾的產生,但這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推卸自己的責任。理清責任可以引導學生平靜下來,使劍拔弩張的情勢有效緩和,同時對問題進行清楚、充分的認識,用理性的眼光評價自己的行為,明確自己的責任,從而達到有針對性的自我教育并承擔責任。
2.責任追蹤
當下的矛盾解決后,并不代表問題的全然解決。在清楚責任的分攤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勇于承擔責任,關注事情的后續動向,關注學生責任的承擔是否有落實。
一天傍晚,值日班長反饋班級情況時,談到了得宇和小璐、文慧之間發生的矛盾。通過三人的陳述,以及全班同學的描述,我了解了事情的始末。這件事發生在數學課,當時數學老師正針對學習上的問題對全班進行批評教育,個別同學包括得宇在內并沒有把這當一回事,相反他在課上暗自模仿起了老師生氣時的動作,坐在他周圍的文慧見此情景打了一下他的胳膊,身后的小璐見狀也有樣學樣,得宇挨了兩下打,有點生氣,而且覺得莫名其妙。
這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但問題的起源則是學生在課堂上的違紀行為。對此,我批評了違紀的個別同學,包括得宇,他們也意識到要尊重教師,尊重課堂。
對為什么要沖動打人,文慧告訴我是看不慣得宇對數學老師的態度,而關系要好的小璐也沒多想,跟著照做。首先,我對她們的行為動機給予了一定的肯定,遇到問題能及時給出自己的態度,但是在處理方式上卻不夠冷靜,并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打人是不應該被贊賞的。其實不止這一次,我通過平時的觀察加上班上其他男生的反映,我發現這兩個女孩子也總是會對班里男生動手動腳,態度蠻橫,這顯然是青春期異性之間不注重交往方式導致的結果。判定完責任后,我希望文慧和小璐能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對得宇的傷害,她們應道歉并做出補償,并在這件事上吸取教訓,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最后兩個人通過商量決定,文慧幫助得宇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教他難懂的數學題,小璐則負責幫他擦兩個星期的黑板。事后,我了解到,兩個女孩也確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
矛盾的解決,不能只關注于當下,如果確實因矛盾而對他人造成傷害,那就必須讓過錯方切實履行應有的責任,做出應有的賠償。對學生而言,履行責任這個形式,可以幫助他們樹立起責任擔當的意識,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規范自己的言行,不再隨心所欲放縱自己,以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三、追責——責任覆蓋,輻射集體
通常情況下,矛盾的發生只限于個人,那么,如何利用矛盾這一契機,培養起班級全員的責任意識呢?我認為,要進行責任的追究。
就拿班級打架一事來說,打架一事的惡劣性對班級班風的形成有著非常負面的影響,也不利于學生價值觀的形成。但是嚴格來說,若班級發生嚴重的打架事件,班級中的每個人都是有責任的。
家輝和尚敏是班級中比較突出的一對好朋友兼“死對頭”,兩個人在感情好時情同手足,感情不好時就有矛盾。有一天,兩個人在一起打鬧,鬧急眼了,一言不合就互相推打。當班里學生火急火燎地向我來報告時,兩個人已經打完了,都氣鼓鼓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當我詢問起當時的情況時,班里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吵開了,一人說家輝不對,一人說尚敏也有問題,都一臉義憤填膺的樣子。
在開解完矛盾雙方后,我面向全班說:“在這件事中,他們固然有問題,但是我想說,事情到這一步,在座的每個人都有責任。”同學們面面相覷,一時之間摸不著頭腦。我接著說:“不管是班干部還是其他同學,只要有一個人能及時站出來制止他們的行為,或者強行把他們拉開,讓他們冷靜下來,結果都不至于這么糟糕。可以說,你們都是冷漠的旁觀者。”同學們若有所思,面有愧色。趁這個當下,我及時讓同學們來分享一下此時的想法。平時比較有想法的同學漸漸舉起了手,有同學說:“老師說得不錯,我們當時有點抱著看熱鬧的心態,所以都沒有及時阻止他們。”有同學說:“因為他們平時關系時好時僵,所以鬧矛盾的時候大家都沒有太在意,想著等他們自己處理好,現在覺得當時的想法太不應該了。”班級里陷入了一片沉靜,大家都沒有再說什么。
利用個體的矛盾而對全班進行責任意識的培養,是既機智又有效的方法。大部分學生雖然沒有親歷矛盾過程,但從其他人的矛盾中也會反觀自己的問題,從而有意識地進行規避,可謂事半功倍。
社會的人際關系紛繁復雜,很容易爆發矛盾。班級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雖較單純,但伴隨著心理的日臻成熟,青春期情緒的不穩定,矛盾也隨之而來。遇到問題后,引導學生正確地意識,全面地分析,從矛盾中培養起自我的責任意識,不逃避,不推諉,勇于用恰當的方式,用實際行動來承擔責任,是學生在矛盾中的獲益之處。班主任也應該充分發揮教育智慧,利用矛盾的契機,有法、有效地進行正確引導,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和諧舒適的環境,創建良好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