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蕊
摘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要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為主,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服務于語文課堂,以語文教學內容為主。老師和學生不能過度地依賴信息技術,但是也不能吝嗇使用,要針對性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強大作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在教學改革的潮流中,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融合一直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尤其是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教學內容的有效融合可以化解一些初中語文面臨的教學問題。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定的問題,比如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用性有待提高。因此,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出現的問題并且提出了將兩者有效融合的策略。
一、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出現的問題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實用性不強
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的應用雖然給老師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但是信息網絡的爆炸式資源也使得老師在整合教學資源的過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很難制定出合適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目標,這也就讓信息技術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的實用性不強。因此,傳統教學方式和信息化教學方式的轉化仍然不是很成功,還是處在一個傳統教學方式為主,信息技術為輔的一個尷尬的處境。信息技術的使用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但是很多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 使用還不熟練,只是著重使用演示文稿,但是單調的演示文稿并不能阻止學生上課時候的走神,信息技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及實用性得不到體現。
(二)老師和學生對信息技術過分依賴
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雖然對優化教學策略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還是不能很好地將信息化的知識和自己的學習思維融合在一起。信息化的應用不僅沒有推動學生學習思維和教學進度的進步,豐富的教學資源還讓學生和老師眼花繚亂。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英語確實為語文教學增添了許多新奇的圖片和有趣的視頻,但是大多數學生對這些課件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表面,處理信息知識的能力欠缺,不能把這些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而老師在授課的時候對于多媒體等技術過于地依賴,老師過多地使用互聯網上的資源,減少了備課的時間,這可能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儲備比較的雜亂。
二、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的優化策略
(一)合理運用,突出教材重點難點
對于信息技術的便利條件,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合理地利用,在PPT中突出重難點,PPT中的彩色和各種圖案的突出能夠吸引住學生們的課上注意力,可以明顯地告訴學生哪些是重點,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重視。除了對知識點的記憶,學生的理解能力也需要鍛煉和提高,尤其是在教授難點知識的時候,老師在網上搜索到的視頻可以通俗易懂地將教學內容簡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內容。比如古詩文的理解對于初中語文來說一直是一個難點,古詩詞的多音字詞在讀法和釋義上都有差異,老師通過視頻講解給學生梳理出一些重要古詩詞的常見字詞及其常見釋義和發音,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二)提高認識,老師正確認識信息技術
老師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能讓信息技術發揮出怎樣的作用都取決于老師,因此老師必須要樹立和提高正確運用信息技術的意識。語文老師能否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內容完美融合,需要老師把信息應用的技術和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并且體現出來。以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的《孔乙己》為例,老師通過制作PPT,將孔乙己意氣風發和窮困潦倒的兩種情景進行對比,讓學生直觀感受那個封建年代,腐朽的思想和科舉制度給當時人們精神和生活造成的損害,將孔乙己的形象更加突出。信息技術在分析這種語文教材中的人物的時候有獨特的作用,老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還要時刻保持重視信息技術的意識。
(三)創設情境,學生掌握基礎知識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補充知識,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這也是教學中信息技術應用的最廣的一個方面,老師通過為學生創設教學中的情景,為學生補充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外知識,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積累和理解。比如學生在學習《三峽》這篇文章的時候,很多學生其實對三峽并不熟悉,語文這一學科就是需要學生有足夠的知識積累,因此老師可以通過視頻和圖片,以及組織學生觀看網上關于三峽的紀錄片,以此來讓學生對壯闊的三峽的由來以及意義有大致的了解,這不僅有利于他們的課文的理解,也有利于他們的課外知識積累。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信息技術在語文領域的應用不僅僅停留在制作課件,在突出重難點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老師針對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提高自己的意識,并且以教學內容為主,讓信息技術真正的服務課堂。
參考文獻:
[1]蒙玉強.情景式教學法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探究[J].品位·經典,2021(19):160-162.
[2]王濤,王亭月,劉衍玲.讓美的情感在語文課堂中流動——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