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玲
摘要:語言是人與人之間表達想法、交流思想、建立思維聯結最普遍、最公平的符號工具,對人的發展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處于敏感期和迅速期,此時開展語言教學尤為重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特別指出“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
關鍵詞:幼兒園;語文教育;研究
引言
語言表達能力對學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幼兒園的語言教育活動與幼兒今后的成長具有密切的關聯。只有打好語言基礎,幼兒才能夠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在社會上立足。
一、目前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幼兒園在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負責為學生講解知識,這樣的模式會使課堂變得較為單一,而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這樣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幼兒積極地學習語言知識,甚至會導致幼兒對語言學習失去興趣,這對幼兒今后的發展來說十分不利。
(二)幼兒教師語言教學活動意識不強
很多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沒有意識到可以將游戲活動與語言教學相結合,一般情況下都是分別開始日常游戲和教學活動。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教師如果想要讓幼兒靜下來在教室中學習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的事情,所以,教師要在日常活動中融入語言教學內容,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積極學習語言知識,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師自身語言素養存在差距在幼兒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們應該清楚地意識到,不同的教師在語言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教師語言專業素養不高,這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十分不利的,甚至部分幼兒教師存在發音不準確的情況,這會誤導幼兒,不利于幼兒的語言學習。
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教學策略
(一)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
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地與幼兒和家長進行溝通,并結合幼兒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幼兒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僅僅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幼兒可能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課堂活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教師為了讓幼兒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可以給幼兒播放識字歌或者是動畫,從而讓幼兒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激發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合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法
幼兒園應該與時俱進,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幼兒學習的專注力。幼兒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動:畫、視頻、圖片以及音樂等內容,將語言知識和這些內容;相結合,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為幼兒講授姓氏相關知識的過程中,如果僅僅是用于論述,難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甚至可能會讓幼兒產生抵觸心理,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給幼兒播放關于姓氏的動畫或者歌曲,教師再配合多媒體播放的內容進行課程講解,可以讓幼兒更加積極地投入課堂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幼兒實際的學習情況,完善和創新教學模式,讓幼兒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中掌握語言知識。
(三)采用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
幼兒教師應該意識到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探索欲望的階段,所以在開展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當地與游戲活動相結合,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讓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語言學習。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授完一些簡單的漢字后,可以組織幼兒開展跳格子的游戲活動,在不同的格子上寫上學過的漢字,讓幼兒進行搖骰子,搖到哪個字幼兒就要跳到相應的格子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幼兒的運動能力,還可以讓幼兒對學過的知識進行鞏固。
(四)提高幼兒教師語言素養
幼兒園應該意識到幼兒教師的語言教學素養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提升幼兒教師的語言素養和教學能力。首先,應該嚴把用人關,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過程中,應該明確幼兒園教師需要持有普通話等級證書;其次,對招聘的教師應該開展集中統一培訓,強化教師的語言素養最后,幼兒園應該有明確規定,在進行語言授課的過程中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夠保障幼兒學習到準確的語言發音,提高幼兒園的語言能力。
(五)創設語言互動環境
第一,教師應該創設良好語言教學環境,讓幼兒可以在舒適、自由的環境下培養閱讀習慣,為語言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教學資源和多媒體技術,營造語言環境的氛圍,將我國的經典名著以插畫、繪本的形式展現給幼兒,讓幼兒對中華文化產生:學習的興趣。第二,教師要為幼兒創造可以自主表達和師幼交流的機會,讓幼兒能夠通過閱讀活動,根據文本內容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一般教師要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基礎和綜合能力來考量,避免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難易程度設置有所偏頗,導致幼兒無法有效參與語言課堂教學實踐雹具體來看,可以從小班、中班、大班三個年齡階段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對小班的幼兒來說,幼兒由于身心發展還不成熟,所以在語言表達上常常會出現發音不清晰,無法通過語言促進有效的交流。因此,在這個階段,教師主要需要訓練的是幼兒的發音,幫助幼兒糾正發音不規范的地方。一般中班以上的幼兒發音器官基本成熟,差別就是語言基礎和詞匯掌握量的不同,所以教師在中、大班幼兒教學中,只要注意內容難以設置區分即可。教師可以與中班和大班的幼兒進行對話交流,通過實際溝通,讓幼兒能夠熟能生巧,掌握語言表達的邏輯、用語規范等。
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幼兒園語言教育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將兒童文學內容的趣味性、游戲性、情境性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創新教學思想,并且根據不同學段幼兒的語:言基礎,差異化設置教學內容和方式。
參考文獻:
[1]秦紅琴.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及有效教學策;略J.科技資訊,2020,18(23:126-128.
[2]李珊.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的提問策略探討J].才智,2019:(7: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