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敖,薛換霞,姚曉瑋,張 蘭
(1.安康學院/陜南生態經濟研究中心,陜西 安康 725000;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依托區域資源稟賦培育和發展特色產業是貧困山區實現可持續脫貧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茶產業是中國貧困山區傳統農業和具有相對優勢的特色產業,與農民增收減貧密切相關。當前,中國茶產業正處于提質增效的轉型期,產業發展面臨著生產剛性成本持續上升、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國際國內市場發展不平衡、產銷失衡矛盾凸顯、資源利用率低、產業組織化程度低、研發與生產結合度不高等諸多問題。為此,許多學者從不同視角對中國茶產業轉型升級進行了深入研究,茹玉等[1]從全球價值鏈視角研究了湄潭縣茶產業升級創新路徑;鄧涵穎等[2]從SCP范式視角研究了湖南茶產業組織結構優化問題;王刻銘等[3]從全產業鏈視角研究了中國茶葉發展路徑;劉仲華[4]研究了中國茶葉深加工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鄭瓊娥等[5]從三產融合視角研究茶產業轉型升級驅動力及路徑;陳緒敖[6]從品牌整合視角研究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這些研究為指導當前茶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但針對特定區域的茶產業發展依然需要宏觀戰略指導。為此,借助企業戰略管理分析工具SWOT方法對區域茶產業發展態勢進行分析,為區域茶產業提質增效、制定產業政策提供科學建議,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按照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企業、產業的競爭戰略是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有利的、持久的競爭地位,而形成產業競爭優勢戰略的實質就是將特定產業與其環境建立聯系[7]。SWOT分析方法正是基于特定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內外部環境進行的系統調查,并按照一定的結構羅列出優勢、劣勢、機會、威脅4種主要影響因素,根據系統的相互聯系性進行相互匹配,從中探究相應的戰略策略,達到尋找適合發展路徑的目的。該方法成為企業戰略管理和產業規劃研究的主要工具和經典范式,有利于為政策制定者提供較為科學合理的政策建議和決策咨詢。
陜西省安康市轄區9縣1區,地處國家級集中連片特困區秦巴山區,北緯31°42′—33°49′,東經 108°01′—110°12′,國土總面積23 529 km2,山地、丘陵面積分別占全市總面積的92.5%和5.7%。這里屬于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又處于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帶,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其中茶產業是安康市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和農戶增收減貧的支柱產業,近年來茶產業呈穩定增長態勢(圖1),已初步形成中小企業聚集發展的產業集群。
1)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和富硒資源稟賦優勢。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是區域特色產業形成和發展的內在驅動力,也是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和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動力之源。安康既是秦巴山區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又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為綠色生態茶園開發提供了環境保障;典型的北亞熱帶氣候特點,雨量充沛、水熱同季、云霧幾率大、晝夜溫差大、漫射光豐富、土壤呈酸性等,滿足優質茶生長的地域、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特別是安康茶區54.2%的土壤硒含量達到中硒以上水平,其富硒資源具有形成時間早、面積大、地層厚、硒濃度適中、宜開發利用的特征,成為硒資源開發利用的優勢區。生態和富硒成為安康富硒茶最具典型的資源稟賦優勢。
2)種茶歷史悠久,具有產業基礎優勢。根據相關史料研究,安康紫陽貢茶久負盛名,早在西周時期就有人工栽培茶葉和出產貢茶歷史文獻記載[8,9]。茶產業是安康最具區域優勢的傳統產業和主導產業,截至2019年,全市茶葉種植面積達6.72萬hm2,產茶4.01萬t,綜合產值近200億元;現已建成市、縣級茶樹良種繁育示范園30多個,茶葉園區125個,創建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22家,市級規模統計企業61家,SC認證企業110家,各級茶產業聯合體16家,茶葉加工企業856家,經營企業672家;初步形成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的產業聚集化發展。
3)茶樹品種優良,茶葉品質高。安康茶區是中國最北部茶區之一,由于秦嶺的阻隔,茶樹越冬條件明顯優于同緯度的東部地區,加之幾千年的自然演化和人工培育,成為中國北方茶區豐產、優質、抗性強茶樹品種資源基因庫,為生產名優茶提供了資源基礎。品種優良、土壤含硒量豐富且氣候適宜,成就了安康茶葉先天具備茗茶品質。1990年安康紫陽茶經過全國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和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沈治平教授為首的13位茶學、營養學、醫學專家委員會鑒定,認定安康紫陽茶富含硒元素,是全世界首個認定的天然富硒茶,是“健康佳品”“保健佳茗”。茶學家、茶學教育家與茶樹栽培專家王鎮恒贊譽:“資源豐富、生態優越、名茶迭出、品質超凡”。近年來,以紫陽富硒茶為首的安康茶先后創建名牌產品57個,省級著名商標29個,知名商標15個,中國馳名商標2個;榮獲“國飲杯”等國家名茶大獎67項等。國內外專家一致認為安康茶具有資源稟賦好、天然富含硒、地理生態環境優越等名優茶的獨特品質。
1)土地資源稀缺,產業規?;藴驶潭鹊?。安康市土地資源以山地為主,大于25°的陡坡地占耕地總面積的60%以上,好地只占到耕地總面積的12%左右。由于山高溝深,土地資源支離破碎,分布零散,大多數茶園分布在土壤貧瘠的陡坡地上,不利于規?;?、標準化茶園建設,茶園土壤改良、土地規?;秸?、基礎設施建設等需要投入的成本相對較高,難以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和集約化經營,致使安康市茶產業長期以農戶家庭經營和小企業為主,缺乏引領市場的龍頭企業,產業抗市場風險和技術改造、品牌營銷等能力相對較弱。
2)產業科技力量薄弱,經營管理人才欠缺,資源利用率低,產品形式單一??萍贾螐娙鯖Q定著茶產業發展水平,科技資金投入和政策導向決定著科技人員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轉化。當前安康市茶產業科研力量整體相對薄弱,經費投入嚴重不足,科研成果轉化率低,面向企業的產品開發、經營管理人才欠缺,進而形成茶資源綜合利用率低,茶葉深加工和多元化產品的研發等短板日益凸顯,與發達地區及全球茶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形成反差。
3)品牌營銷管理力度不夠,多、雜、亂現象突出。安康市茶產業發展整體以中小企業為主,品牌依然存在“行內人講不清楚、行外人聽不明白”的“散小亂差”現象,茶葉產業品牌的市場廣度、深度都沒有達到與產品品質相匹配的市場認知度,具有一定市場認知度的紫陽富硒茶由于受行政區劃影響,其規模及品牌價值在全國排名中呈逐年下降趨勢。
1)政府對茶產業發展支持力度加大。茶產業是安康市扶貧產業和鄉村振興主導產業。為做強做優安康市茶產業,近年來在政府的主導下,先后制定出臺了《安康富硒茶產業體系建設工作方案》《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安康富硒茶品牌建設五年行動計劃方案》《“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使用管理實施細則》等政策文件,積極打造“安康富硒茶”區域公用品牌,已有95家企業申請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該商標成為陜西省惟一入選2019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目錄的茶葉公用品牌。同時,政府還積極組織茶企業通過參加茶展會展、茶博會等加大對安康富硒茶的宣傳推廣,夯實茶產業標準化建設,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對外貿易,提升安康富硒茶市場競爭力。
2)產業發展市場前景廣闊。安康富硒茶既是天然的健康飲料,又是一種富集硒能力很強的作物,具有抑菌、提神,防治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增強免疫力、阻斷亞硝胺合成、抗癌、抗突變、抗腫瘤、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修復輻射損傷等多種保健功能。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生活質量逐漸從溫飽型過渡到健康型,具有天然保健功能的富硒茶飲品市場潛力巨大。
1)茶產業供求結構性矛盾突出。根據中國茶葉消費的相關研究[10,11],近年來中國茶葉生產規模在發展慣性作用下持續擴張,生產潛能繼續釋放,茶葉種植面積和產量齊增的同時,茶葉生產能力總和大于消費能力總和,消費客群卻增長乏力,庫存量逐年增多,茶產業產能過剩。在中國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整個茶葉行業普遍面臨著經營成本持續上升的情況,產值增幅減緩,企業利潤受到嚴重影響。同時,茶葉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凸顯,行業中低效產能、市場競爭力不足等現象普遍存在,難以滿足消費升級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訴求。
2)高質量發展及茶葉出口面臨技術貿易壁壘,對茶產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隨著居民健康消費意識的增強,人們更加關注食品、飲品的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食品添加劑、標簽標識不規范等,國家進一步加大對各類茶葉及相關制品的市場監管力度,出臺更加嚴苛的食品安全標準,對茶行業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另外,以小企業為主的安康富硒茶要實現走出國門,還面臨著國際綠色貿易技術壁壘、國際化的品牌建設及銷售渠道營銷等難題。
在安康富硒茶產業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系統分析的基礎上,形成產業發展戰略的SWOT分析矩陣(表1)。由表1可見,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有著有利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稟賦優勢,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性發展機遇,同時面臨國內外諸多威脅和挑戰。以SWOT分析形成安康富硒茶產業發展戰略,其中SO為增長型戰略,WO為扭轉型戰略,ST為多種經營戰略,WT為防御型戰略,根據資源與戰略的匹配為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根據產業升級演變的基本規律,產業升級處于特定的區位環境之中[12]。欠發達地區的產業升級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為產業升級創造、變更、優化區位環境,具體包括成本、資源、市場、資金、集聚、科技、人才、政策、制度、文化等產業要素的系統整合,特別是成本、市場、集聚、人才等要素具有起步性、基礎性作用。安康富硒茶產業提質升級需要在政府主導下,通過有效的政策、制度供給,不斷創造和優化產業升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關鍵性要素,促進茶產業集聚,實現規模經濟,獲取市場競爭效益。
1)壯大龍頭企業,促進茶企的規模化、標準化經營。安康市茶產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在于破解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機對接,通過組織創新推動農業產業化、適度規?;蜆藴驶?,而“龍頭企業+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導模式,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戶占全國農戶的1/4以上[13]。龍頭企業在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扮演著資源整合、要素聚集、市場開拓及產業鏈延伸的組織者、農業生產性服務綜合集成者,也是產品品牌、標準、市場等戰略性資源的控制者,很大程度上決定農業產業鏈的競爭力、農業供應鏈的協調性和農業價值鏈的高度[14]。安康富硒茶產業升級最關鍵的措施不在于擴大茶園面積,而應集中資源把重點放在扶持龍頭茶企,培育出大的龍頭企業,促進規范化、標準化茶園建設,推進茶葉深加工,通過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2)加強產學研合作,培養職業化、專業化的茶產業人才。技術、人才支撐是產業持續升級的內在動力,安康富硒茶產業升級既離不開科技支撐,也離不開企業經營管理能力提升。通過產學研合作,不斷強化安康富硒茶綠色防控技術、深加工技術、質量標準控制技術以及商業模式創新,需要產學研的深度合作,從而轉變市場主體經營理念,培養職業化、專業化的茶產業人才,提升茶企業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從整體上、長遠上促進茶產業升級。
3)組建安康富硒茶品牌聯盟,加快茶葉品牌整合。品牌整合是特色農產品產業集群高端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趨勢。安康富硒茶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組建品牌聯盟是實現品牌整合的有效途徑。而通過品牌整合推動安康市茶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高端化發展,提升茶產品品質,延伸茶產業鏈條,賦予茶產業更高的市場價值和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進而獲得更好的規模經濟和效益,推進茶產業集群由低級階段向更高階段演進。
4)推進三產融合,延伸茶產業鏈。茶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生產生活方式、一種文化體驗。安康富硒茶產業升級必須充分挖掘茶文化資源、生態旅游資源,實現茶旅融合、茶文融合、茶養融合等,實現茶的多功能價值,開發茶業新的業態。

表1 安康富硒茶產業的SWOT分析矩陣
5)對接“一帶一路”倡議,開拓茶葉市場。提升安康富硒茶市場價值,必須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抓住“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機遇,積極參與貿易合作、展會、貿洽會、茶博會等活動,促進安康富硒茶市場認知度和美譽度,使安康富硒茶突破區域內循環現象,實現融入全球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