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芳
核苷(酸)類藥物(NAs)不僅可抑制病毒復制,控制病情進展,而且安全、有效、服用方便。目前,國內上市的抗乙肝病毒核苷(酸)類藥物分為兩類:一類為核苷類藥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韋;另一類為核苷酸類藥物,包括阿德福韋酯和替諾福韋酯。它們統稱為“核苷(酸)類藥物”。其中拉米夫定上市時間最長,但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耐藥率亦逐年增高。因此,目前在臨床上拉米夫定耐藥最常見。
1.什么是拉米夫定耐藥?
通俗來講,病毒一旦產生了拉米夫定相關的耐藥基因位點,病毒結構會隨之發生變化,就意味著它不再害怕拉米夫定了,拉米夫定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有效控制病毒復制了。繼續服藥,會導致病毒反彈,繼而造成肝炎的發作,甚至有可能帶來肝衰竭等嚴重后果。因此,應用核苷(酸)類藥物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強調首選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可以減少耐藥的產生。所謂“高耐藥基因屏障”的藥物,就是需要多個位點同時變異,病毒很難“跨越”這個障礙并產生耐藥性,比如替諾福韋酯或恩替卡韋。
2.如果發生了拉米夫定耐藥,應該怎么辦?
對于已發生拉米夫定耐藥的患者,目前相關權威指南均推薦選用無交叉耐藥的強效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酯進行挽救治療,因為替諾福韋酯與拉米夫定沒有交叉耐藥位點;且有研究顯示,替諾福韋酯治療拉米夫定耐藥患者仍能獲得較滿意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