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和軍
2020學年,我們的學生在浙江省智能機器人比賽中獲省一等獎1人、市一等獎1人、市三等獎2人。科技創新作品獲省一等獎1人、省二等獎2人、省三等獎3人。在全國青少年物聯網創新創客大賽中我校一學生獲全國決賽二等獎。獲市精品課程1門,區級精品課程3門。這些成績的取得在同類學校中領先,和我們學校重視STEAM教育分不開的。
紹興市柯橋區華舍中學是一所省級示范初中,學校教育努力做到在傳承中發展,將“智慧校園·多元發展·魅力人生”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隨著云計算、移動化、大數據、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在學校中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業務的融合越來越深入,這些都促進了智慧校園概念的提出、發展和建設。而“數字校園”一直是華舍教育的一張金名片,為了進一步打造這張金名片,學校提煉了“智慧校園”的辦學理念,以STEAM教育為載體,開展項目化學習。
一、開展智能機器人項目化學習
華舍中學有5張金名片,其中之一就是華舍數字。華舍中學信息組是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紹興市優秀教研團隊。學校目前計劃打造智能機器人創客空間,steam種子學校經費劃撥扶持機器人項目。學校領導重視,支持項目開展;常規開展社團課、科技節活動、智能機器人輔導課,以上均保證項目化學習得以順利開展。
項目活動課程的設置:智能機器人項目化學習的活動主題來源于三個方面:基礎性課程中學生感興趣的話題 、辦學特色和校園文化、真實生活的時事熱點 。例如防疫大背景下,思考做防疫門禁系統;校園讀書周,思考做智能圖書推送系統;基礎性課程中,思考與科學有關的二十四節氣主題的項目化學習,切實關系到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開展美化家園項目化學習
1.組建團隊
創建學生項目小組,及教師團隊。學生項目小組確定人員名單及分工,教師團隊進行項目分析、技術支持,把控大方向。
2.確立項目
我的祖國有一個“中國夢”,我也有一個夢想,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建一個“美好家園”。在這個美好家園利,戶外樓梯裝有彩色燈帶,利用按鈕控制,兼具美觀與照明功能;秋千帶控制風扇,送來習習涼風~籬笆利用超聲波監測距離,當有人靠近時,自動響起歡迎歌曲,并顯示歡迎字幕。
3.分析問題
【家園如何搭建】:我們的主題是“美好家園”,用什么材料進行搭建?怎樣體現美好,家園里有些什么?
【風扇如何控制】:炎炎夏日下,蕩起秋千,在戶外野餐,若能有一把風扇送來習習涼風,豈不美哉~怎么來讓風扇轉動起來呢?
【燈帶怎么亮】:旋轉樓梯非常的帥氣,但是在夜間上下時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是否能夠有一個燈帶可以進行照明?燈帶怎么亮起,亮燈的效果如何?
【秋千如何自動擺動】:家園的院子里有一個秋千架,能不能讓秋千自動蕩起來?
【如何判斷有訪客】:如何實現當有訪客來臨時,屏幕顯示歡迎字幕,并播放歡快的歌曲,并且籬笆上的燈帶能夠亮起?
4.規劃方案
實現訪客到訪——熱烈歡迎——自動秋千——啟動風扇——多變燈帶。
超聲波測距:距離大于30時亮藍燈,距離大于8小于30時,亮綠燈,距離小于等于8時,亮紅燈,唱歡樂頌; 程小奔檢測人員來訪,檢測到有人靠近,屏幕顯示愛心和WELCOME。
用超聲波測距,當距離小于10的時候,即揮動手掌檢測距離,啟動舵機,轉動170度,離開時恢復到角度0,用舵機帶動秋千轉動。
用掌控板按鈕觸碰,觸摸P啟動風扇,觸摸T和H,啟動燈帶,可以不斷地觸摸H改變燈帶的顏色,觸摸O鍵關閉燈帶,觸摸Y關閉風扇。
5.實踐方案
【家園的搭建】:在材料上,學生想到了雪糕棒,廢物利用,牢固度強,可塑性也比較強,在設計上,希望有一個大大的院子,可以蕩秋千,可以在戶外野餐,有帥氣的旋轉樓梯......在制作旋轉樓梯時,也能凸顯它的美。家園的籬笆采用了鐵絲和紙板,鐵絲也可以隨意凹造型。
【風扇的控制】:讓風扇轉動我想到了電機,那風扇的葉子呢,我則利用樂高積木,利用掌控板上的按鍵來控制風扇的開與關。
【多變的燈帶】:帥氣的旋轉樓梯在夜間上下時需要燈光的照明,我想到用燈帶,利用按鈕開關,每按一次,均能呈現出不同效果的燈帶,兼具美觀與實用。在籬笆上也利用了燈帶,有訪客到來時,亮燈,讓訪客體會到主人的熱情,讓家園變得更美。
【秋千如何自動擺動】:家園的院子里有一個秋千架,能不能讓秋千自動蕩起來?
【如何判斷有訪客】:如何實現當有訪客來臨時,屏幕顯示歡迎字幕,并播放歡快的歌曲,并且籬笆上的燈帶能夠亮起?
6.評價與反思
能自動監測到訪客的到來,并能顯示歡迎屏幕,亮燈以及播放歌曲,體現了美好家園的主旨。也能提醒主人有訪客到來。家園里處處體現了人工智能,燈帶、風扇、秋千這些都利用了掌控板進行控制,智能化的同時又非常美觀。秋千的控制以及樓梯燈帶的控制如果能用語音控制,效果會更好,程序還在改進中。
三、未來,我們在路上
我們追求的宗旨: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合作能力的培養、溝通交流能力的提升。
教師教學角色的轉變:加強學科滲透, 從主導者變為引導者。
師生關系的轉變 :師生合作、互動加強, 多維度評價、反饋、改善 。
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學習真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