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欣
摘要:在我國的教育改革中,對于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進行了集中關注。因此,在各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學中,教師都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實現其學習主體的地位。在中職數學的教學中,應用有效問題的方式,可以使得學生深度參與到課堂教學內容的思考與探討當中,提升參與程度與學習效率?;诖?,本文對于利用有效問題優化中職數學課堂教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職數學課堂;有效問題的應用;教學優化
引言:
中職階段的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數學的學習與許多學生的職業課程有著直接聯系,同時數學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更為冷靜地思考,處理學習中以及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應用問題模式展開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更為積極地思考數學問題,有利于鞏固知識的掌握,也能夠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理性思維能力培養產生幫助。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問題教學的優勢,持續進行問題教學相關的教學研究以及教學實踐。
一、有效問題應用中的注意事項
1.重視問題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性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提出的問題較為多樣,一些問題所具有的探討價值較高。這是由于這些問題與數學知識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一些問題屬于引導性的問題,其設置的目的在于通過問題將學生帶入到某種思維模式中。因此,教師要重視問題與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避免對于次重要問題的過度討論,合理設置問題的探討時間,促進教學有效性[1]。
2.重視問題的雙向化原則
在數學課堂中,可以由教師進行問題的提出,同樣也可以由學生提出相關的問題。因此,有效問題的提出是具有雙向性的。需要注意的是,問題的有效與否,需要教師進行判斷。同時,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回答,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則需要教師與其他的學生進行共同思考。
二、中職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問題的應用策略
1.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中職階段學習的數學內容難度有限,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對教學進行思考,應用生活實際設置合理的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中應用系列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回答。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數學學科的本質,要綜合考慮學生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準確找出學生的興趣點,以此尋找合適的切入口設計問題,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中心,這也是有效開展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學習數學往往是學生原有的數學水平與新的需要之間產生認知沖突,這些沖突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有效推動學生學習數學。
例如,在學習“對數函數”有關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應用教室實際的場景,引導學生對教室中的黑板長度進行測量,同時思考如果對黑板進行折疊,進行一次折疊、二次折疊甚至N次折疊之后,黑板原始長度與折疊后的長度存在怎樣的關系。實際上,教室中的黑板在現實意義上難以實現折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思考概念意義上的黑板折疊,因此可以說問題的情境既存在于教室的實際場景中,也存在于學生的思維意識場景中,問題情境具有雙重性的特點,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參與興趣[2]。
2.結合課本例題進行問題的提出
在中職數學課本中,例題內容的選擇具有較為典型性的特點,應用課本中的例題有助于學生對概念內容的理解。然而,教師需要對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有所關注。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數學基礎較差。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無法對于課本中現有的例題內容進行解答。為此,教師可以選擇對例題的內容進行分解,首先應用問題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背景,其次再應用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新公式、概念等,進而實現對于例題的解答。在分步驟的解答過程中,教師需要選擇數個學生對不同步驟的問題進行當堂回答,其他學生則自行記錄答案即可[3]。
3.融合有效問題與小組合作的模式
課堂教學的時間是較為有限的,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小組合作的模式,為學生創建出問題探討的空間與平臺,實現對于課堂教學時間的有效分割,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進行問題的思考與闡述,促使全體學生達成課堂參與的目的。教師需要根據問題的難度進行區分,結合問題的難度設定小組合作的模式。首先,對于難度比較高的問題,教師可以進行問題的事先提出,要求學生在課下學習階段中應用小組合作的模式對于問題進行探討。對于難度有限的問題,進行課堂中的小組合作探討即可。同時,學生所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要首先經過小組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能夠得出明確的答案,說明問題的難度較為有限,如果在小組中不能夠得出明確的答案,則需要教師提供問題解答的幫助,同時對于問題的實際價值進行判斷,選擇探討價值高的學生問題,在班級范圍中展開探討。
4.應用多樣化的問題形式
對于不同的學習內容而言,需要應用的問題也是有所區別的。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對問題的類型進行整合。一般情況下,課堂中適合于學生探討的有效數學問題,分為引導性問題、與概念理解直接相關的問題以及應用性的問題。其中,引導性問題的難度較低,正常情況下學生都能夠自行回答;概念理解問題,則需要經過數學教師的指導,多數的學生才能夠完整地體驗問題思考過程;另外,應用性的問題則會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性。因此,在應用性問題的應用中,小組探討的模式是極為重要的,通過群策群力,能夠提升學生思考的完整性與問題正確率[4]。
三、結束語
在中職階段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以及課本中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通過有效問題的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對于問題內容的思考,有助于數學理解能力以及思維邏輯性的提升。為此,教師要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與問題模式,進行匹配性地教學選擇,實現應用有效問題優化中職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明文.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原理與策略[J].職業,2020(08):83-86.
[2]黃永輝.微課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1):217-218.
[3]徐紅梅,薛元霄.“情境——問題”模式下中職數學實踐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8):142-144.
[4]繆佳俊.利用有效問題優化中職數學課堂教學[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8):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