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望
摘要:在語文核心素養中,形象思維對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初中生而言,形象思維能力培養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現代散文閱讀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優質方式之一。在本文中,主要闡述了形象思維的內涵特點,通過現代散文閱讀教學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方式、途徑以及教師應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現代散文;閱讀教學;形象思維
中國語文教學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會不可避免的出現死記硬背、教師強行給學生灌輸知識等現象。而當這種情況持續蔓延時,則會陷入一個學生不愿學從而導致基礎不牢,教師又不得不通過強制性手段讓學生打好基礎的惡性循環。在新一輪教育改革之中著重要求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精神,通過現代散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無疑是值得教師深刻學習的。
一、形象思維的特點與意義
形象思維是一種具有多種特性的思維,形象性、想象性、超前性、非邏輯性等等都是形象思維所涵蓋的特性。形象性是形象思維最基本的特點,形象思維最終都會寄托到一些能被人體器官所感知到的圖像、圖形或象形符號等歸宿之上,這同時也決定了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根本上的不同。非邏輯性則決定了形象思維不同于抽象思維那樣能夠對信息進行線性處理,使其首尾相接,形象思維是將許多材料雜糅融合從而得到一個新的形象,具有跳躍性。而超前性等等,則是形象思維不滿足于已有信息,創造性地輸出新的形象產品。
培養形象思維,就是讓學生富有這些形象思維所有的特質。形象性直接與感官對接,使之具有生動、直觀、簡明易懂的特點,而現代散文的語言描寫、結構手法等則能很好的使學生形成形象性思維,增強藝術素養。非邏輯性對信息更加全面立體的加工,也能使思維主體從整體把握問題關鍵所在。想象性則更無需所言,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現代散文閱讀能將文字轉化為學生腦海中的一幅幅畫面,對學生創造想象能力的提升無疑是有著莫大幫助的。
二、培養形象思維的方式
1.分析法
“分析法”是培養形象思維中很重要的一種方式,所謂分析法,就是指學生通過教師的提示指引,將構成文章的各部分及其屬性分析出來。
例如在教學《背影》這篇著名的散文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并且圈點勾畫出重要句子和詞語,首先整體了解這篇散文,然后教師則可以開始提問,本文講述了一件什么樣的事,重要人物是什么,表達了什么主題,作者又是通過何種方式講這些東西表達出來等等。同時也要從一些細節方面入手,比如文中出現了幾次背景,分別是在怎么樣的場景之下,有著什么不一樣的感情色彩等,最后再整理融合,形成完整知識框架。
由此可見,分析法無疑是在散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重要方法。通過觀察,引起思考;通過思考,引導分析;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從而提升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和分析鑒賞能力。
2.結合實踐,加強訓練
形象思維的培養是非常直觀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不足往往是由于經驗閱歷不足、知識儲存量少,而結合實踐的直觀式訓練則能彌補這一缺陷,提升學生思維敏捷性,有效運用表象。
例如在學習《秋天的懷念》時,由于文章是一篇敘事性的散文,畫面感強,對話也較為豐富,因此教師可以做適當修改和細節添加,節選出片段,挑選合適的學生扮演角色,在課堂或者課后有時間時進行演繹。對于小演員本人來說,能更深入且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和表達的情感,對于其他學生來說,觀看表演比枯燥的文字更直觀生動,也更能提高興致、專心感受。情景再現之中,就能把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與深愛,以及曾經年少無知的悔恨展現得淋漓盡致。而像《濟南的冬天》這類散文,少有敘事性內容,多是詩情畫意、良辰美景的描寫,一般沒有條件去身臨各地感受,教師則可以讓同學們閱讀完文章后,搜尋相關的圖片材料、音頻材料和視頻材料等等,在課堂上通過新媒體工具或紙質媒介展示、交流。教師也可以拓展一些諸如節氣、中英氣候差異等知識,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文章內容。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論是情景表演還是資料展示,亦或是其他的有效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來感受、思考,直觀面對文章,從而形成對文章的自我理解。經以長時間的正確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自然而然也會相應的有所提高。
三、教師應轉變思想
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經過日積月累的努力。因此,教師本身也應積極轉變思想,不能固守成規,仍然是傳統式灌輸知識,也不能急功近利、只求速度不求效率,教師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更好的激發學生創造性。
小組學習在自主課堂上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十分有利于思考探究、辯論交流氛圍的養成。例如在《雨的四季》中,作者非常生動而詳細的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里雨的不同樣子,同時也抒發了作者的不同感受。這時教師就可以按照四個不同的季節,將全班同學分成四個不同的小組,分別討論雨在不同的季節里有著怎樣的形態以及作者的感情。在討論的過程中,小組分工合作,有爭議也有一致,能增強學生自我表達能力、拓寬思路,也能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文章,理解文章,而不是如傳統應試教育那般規定框架、灌輸知識。只有當學生的思路打開了,才有更多的可能提升想象力;只有當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性提高了,才有更多的可能提升形象思維的能力。
不僅僅只是為了追求答案、應對考試而被動學習,而是追求知識,提升思維而主動學習,這仍是中國語文教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努力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領頭人,應時刻跟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不單“教書”,更要“育人”,形象思維能力是語文素養中必不可少的,教師也應當竭盡全力。
結語
現代散文有著無限可能性,現代散文閱讀教學也同樣有著無限可能性。通過現代散文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不但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初中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教育階段,更應注重形象思維培養,以現代散文閱讀為載體,提升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適應新時代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彭玉蘭. 淺論初中閱讀教學中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D]. 華東師范大學, 2007.
[2]石國繁.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12).
[3]梁慶蘭. 發展形象思維 提高閱讀能力[J].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