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開成
摘要:在中華民族五千年年的歷史長河當中有很多的傳統文化,古詩詞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體現中華文明,古詩詞當中有古代人們的思想以及想要表達的情感,并且還有很多的文化精髓。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有很多的古詩詞,通過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鑒賞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了解,幫助學生理解古詩詞當中蘊含的內涵以及古詩詞所體現出來的傳統文化的魅力,進而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的策略做出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引言
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古詩詞作為文學史上的璀璨明珠,經歷了歲月長河的發展一直流傳至今,在現代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古詩詞教學仍然是重要的教學組成部分。
一、注重古詩詞誦讀教學
在初中的古詩詞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和教師會發現大部分的古詩詞朗朗上口,讀起來非常的流暢,這是因為在大部分的古詩詞上中都有韻律和格調,并且很多古詩詞當中還有一定的韻腳,因此古詩詞當中本身包含一定的音律美。所以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鑒賞教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誦讀,通過誦讀把握和體現出古詩詞的節奏。在誦讀的過程當中還可以明確古詩詞描寫的意境,進而加深對古詩詞情感的理解,體現出古詩詞的音律。比如在學習《沁園春.雪》這首詞的時候,通過誦讀可以感受到作者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贊美之情,并且整首詞的描寫風格非常的豪放,具有磅礴的氣勢。因此學生在誦讀的過程當中,需要鏗鏘有力,才能真正的體現出這首詞的雄厚的氣勢;在誦讀《天凈沙.秋思》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當中注重閱讀的音律,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古詩詞的音律美,為古詩詞的鑒賞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
二、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
對于初中學生而言,他們更喜歡去學習一些直觀形象的知識,并且對于直觀形象的知識,學習起來更為感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過程當中,應該為學生展示圖片,文字或者視頻等各種不同的形式,使得課堂的教學更加的生動形象,并且通過動態的教學視頻,還可以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得原本抽象難懂的古詩詞變得更加的生動形象,直觀的展示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的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鑒賞和理解。比如說在學習《木蘭詩》,這首詞時主要是講述的木蘭代父從軍的事情包含木蘭戎馬歸來的整個過程。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相關的視頻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對這篇古詩詞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當學生在觀看的視頻的過程當中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詩深入的思考,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花木蘭替父從軍中,木蘭的孝心,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孝敬父母,在古詩詞的鑒賞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開展古詩詞的鑒賞教學,可以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為方便快捷,并且還會通過視頻,圖片的渲染,引導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使得學生輕松地掌握古詩詞的中心思想,這比傳統的古詩詞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注重古詩詞的意境鑒賞
在我國傳統古詩詞當中有著豐富的內容,通常描寫的意境也會豐富多彩,并且還包含著很多的文學故事、傳統美德,很多古詩詞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系,可以反映出詞人和詩人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以及對生活的態度等等。如果在傳統古詩詞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通常采用機械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進行背誦學習,這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無法發揮古詩詞的教學價值和意義,因此在鑒賞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通過意境教學幫助學生加深對詩詞當中意境的理解,使得學生深刻的感受各種古詩詞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比如在學習《錢塘湖春行》時,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對這一首詩的創作背景進行詳細的了解,在閱讀這首詩的時候可以使得學生通過聯想詩中所描寫的意境,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2]。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這首古詩,并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思考詩中所描寫的意境感受文字的魅力,有助于作者和讀者的思想產生共鳴,比如在讀到“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這兩句詩當中寫的是花和草,都有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當學生在思考意境的時候,就會明白作者想要表達的真實情感,通過學生對古詩詞的意境進行詳細的鑒賞,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幫助學生增強文學功底。
四、開展情景演繹教學
對于初中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以及形象思維在不斷的發展時期,古詩詞當中有很多抽象的字詞或者意境,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在開展古詩詞鑒賞教學的不同當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演繹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幫通過情景演繹增強學生對文古詩詞的理解。比如在學習《次北固山下》,這一首詩是作者將自己在固山下所見到的景象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一種濃濃的思鄉之情。這首詩歌語言非常的簡練,所描寫的景象非常鮮明。因此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就本節課的詳細內容來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的思考,比如:“從這首詩當中能夠看到怎樣的景象?”學生會通過這首詩的學習感受其中描寫到的一種美麗的景色,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腦海中聯想到的一些畫面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并且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搭配相應的音樂,讓學生自主的查閱相關的資料,明確這首詩的創作背景。讓學生思考在詩中“歸雁”二字代表怎樣的含義,在學習“風正一帆懸”這句古詩時,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如果將其中的“風正”兩字,用“風順”兩字代替可不可以,讓學生在繪畫的過程當中能夠充分的感受古詩詞當中所描寫的景色,深入的理解古詩詞的情感表達。
結束語
在現在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注重古詩詞的鑒賞教學,通過引導學生對古詩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讓學生明確古詩詞學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學習古詩詞的價值,使得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文學素養,學習中華傳統的優秀文化。
參考文獻:
[1]張紅.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2019(05):64.
[2]付業權.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探究[J].神州印象,2019(04):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