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超 岳明潔
【摘要】目的:分析急診優化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及對搶救成功率影響。方法: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觀察組(50例),急診優化護理,對照組(50例),常規護理,比較兩組病死率、搶救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結果:比較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P<0.05),病死率降低(P<0.05),搶救成功率高(P<0.05)。結論:急診優化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效果顯著,搶救成功率高,具有應用價值。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急診優化護理;護理滿意度;搶救成功率;病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是指因持久而嚴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壞死。臨床上常表現為胸痛、急性循環障礙及一系列反映心肌損傷、缺血、壞死的特征性心電圖改變。急性心肌梗死發病急,致死率高,需要進行急救治療,本研究分析急診優化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及對搶救成功率影響。
1、一般資料
1.1基本資料
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78歲,觀察組(50例),男:女=23:27,平均(68.25±7.14)歲。對照組(50例),男:女=26:24,平均(67.91±6.96)歲。兩組資本資料可比(P>0.05),已簽同意書。
1.2研究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的進行常規的病情護理。
觀察組:(1)入院后評估病情,監測生命體征,觀察皮膚顏色和表情,注意血壓、心肌酶、心電圖和體溫的變化,如果患者出現意識喪失、呼吸停止、頸動脈搏動消失等心臟驟停的表現,應立即給予心肺復蘇。有意識障礙、上靜脈血氧飽和度降低或缺氧的病人,應給予吸氧治療。昏迷或吞咽困難的病人應在第2-3天給予鼻飼。及時吸痰,保持呼吸道通暢,留置導尿時應進行膀胱沖洗。(2)開放綠色通道: 治療進入急診科的病人,優先照顧危重病人,開放綠色通道,快速分類急診病人,確定治療流程或進一步按照病情嚴重程度、優先治療原則和合理使用急救資源優先治療。由于急診病人的快速轉移,需要24小時監控和嚴格的排班制度,以避免空班和及時處理問題。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病死率、搶救成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處理
SPSS20.0分析,計量(x±s),t檢驗,計數(n%),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比較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P<0.05),見表1.
2.2 兩組病死率、搶救成功率對比
比較對照組,觀察組病死率降低(P<0.05),搶救成功率高(P<0.05),見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的后果:1、猝死:血管堵塞10-20分鐘時,還沒有導致心肌梗死,患者先出現電紊亂,從而引起心臟一瞬間停止了;2、心源性休克:梗死面積越大,出現的越早,而且越嚴重;3、嚴重的心律失常:突然心肌缺血以后,出現心臟電紊亂,如果紊亂比較重,則會出現心臟驟停;另外,還有些人能夠紊亂停下,從而出現各種心律失常,如早搏、房室傳導阻滯等。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需要進行及時的急救和護理,以減少猝死和心源性休克等發生。
本次研究,比較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P<0.05),病死率降低(P<0.05),搶救成功率高(P<0.05)。急救優化護理主要針對危重病人,需要開通綠色通道及時治療,給予吸氧、抗感染、鼻飼等針對性治療。急救優化護理是針對急診病人的一種護理模式,主要針對特定的危重病人群體。系統護理工作不再盲目機械地執行醫囑,不再等待醫囑再治療護理病人,而是有計劃、有預見地開展護理工作。及時有效的搶救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搶救成功率,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優化急救護理流程后,護理人員之間的合作程度較高,及時護理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搶救成功率。
綜上,急診優化護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效果顯著,搶救成功率高,降低病死率、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燕梅, 劉強強, 陳月娥,等. 胸痛中心模式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護理臨床路徑的優化及效果評價[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9, 14(3):3.
[2]何淑榴. 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綠色通道的建立及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21):3.
[3] 劉艷萍, 楊紅蕾, 丁艷麗,等. 優化胸痛中心護理質量管理項目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質量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9, 25(17):3.
[4] 于樂洋, 儲紅梅, 張敏. 分級分區護理管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心功能的影響[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20, 15(10):4.
[5] 范羽嬌, 國莉莉, 祖曉軍. 個性化護理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轉運成功率,急救成功率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 老年醫學與保健, 2019, 2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