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蕊
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是習作單元,圍繞“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的單元主題,選編了《麻雀》《爬天都峰》兩篇精讀課文,以及交流平臺,初試身手,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和習作,旨在落實“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的語文要素,及“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的習作要求。無論是文本內容的選擇、課后習題的設計、還是習作例文和“初試身手”的安排,均緊緊圍繞語文要素,從不同角度,逐步推進。
一、縱橫梳理,構建單元主題讀寫活動
本單元教學重難點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即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將時間、地點、人物說明白,把作者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清晰。要讓學生真正理解將事物“寫清楚”的內涵,光憑空洞的說教是不夠的,需要借助習作單元中各種文本所搭建的“場景”,將“寫清楚”具體化、場景化。
(一)橫向梳理,還原文本場景
1.提供習作范本。本單元的兩篇精讀課文《麻雀》《爬天都峰》和兩篇習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內容貼近兒童生活,都是以“我”作為故事的親歷者,都是以“我”作為故事的敘述視角,這為學生習作提供了選材范本與表達樣本。
2.落實操作路徑。從整個單元來看,精讀課文《麻雀》和《爬天都峰》,為“把事情寫清楚”提供了具體策略。前者作者通過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活靈活現地展現的麻雀與獵狗相遇時,“小麻雀的無助”“老麻雀的無畏”“獵狗攻擊與退縮時”的具體場景;后者則是抓住語言、動作把登山的過程寫清楚的;《我家的杏熟了》中,把奶奶“打杏”“分杏”的動作、語言寫的很清楚?!俺踉嚿硎帧杯h節,意在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通過說說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等,讓靜態的畫面“活”起來,把圖畫說清楚、說生動。觀察家人活動,旨在讓學生聚焦動作,用一段話把場景寫清楚。
3.關注文章的結構。文章的結構就是骨架,結構有構段和構篇兩個要點。精讀課文《爬天都峰》引導學生注意寫事情時的謀篇布局——按一定的順序寫,到了習作例文《小木船》,則以旁批和課后題的形式,引導學生發現和交流作者詳寫友誼破裂的過程,和臨別前贈送小木船再續友誼的過程,而二人吵架后的經過只用一句“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進行過渡,重在引導學生圍繞“題眼”關注詳略得當的謀篇布局,這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更高的習作路徑。
(二)縱向聯系,貫通前后知識經驗
就“寫清楚”而言,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出現,通過前后習作的編排,給學生搭設了螺旋上升的梯架:在三上第八單元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中,要求“寫的內容能表達當時快樂的心情”,側重事情之中的“心情”表達;三下第二單元習作“看圖畫,寫一寫”要求寫的時候,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清楚”,側重于事情敘述中的“所見所想”;三下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要求用上“先……接著……然后……最后……”將實驗過程寫清楚,還可以寫出“實驗時的心情”,習作強調“過程清楚”和“心情表達”兼顧;本單元習作“生活萬花筒”對敘事要求進一步提升,將“事情過程”具體定位為起因—經過—結果,還要對“經過”之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活靈活現寫下來,這將“寫清楚一件事”綜合化、操作化、場景化。
二、整體串聯,形成單元整體教學路徑
作為習作單元,“讀寫結合”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路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單元整體的功能,用課后題作為教學支點,用課后題開發出對應單元要素的習作知識,讓課后題的解決過程成為“把事情寫清楚”的教學路徑。
在本單元中,為了落實“把事情寫清楚”的要素教學,教材編寫者別具匠心,用不同質地的敘事類文本,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鋪排了一條清晰的路徑:《麻雀》一文,旨在引導學生寫一件事有時需要“整體清楚”和“局部清楚”相結合;《爬天都峰》則告訴學生另外一種可能性,即寫事情有時需要“明線”和“暗線”相結合;《我家的杏熟了》引導學生發現“主人公”在敘事中很重要,需要將他在具體場景中的動作、語言、神態結合起來寫;《小木船》呈現的是一件具有時間跨度的事情,要讓學生明白敘述這樣的事情,需要“多個過程”的結合。
三、讀寫融通,利用小練筆突破難點
大部分四年級學生能夠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出一件事情,但是很難把一件事情的重點部分寫清楚、寫具體。在本單元的教學中,不妨化整為零、化難為易,以小練筆為切入點,化解教學難點。
在教學《麻雀》一文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了一段老鷹捉小雞的視頻,要求學生把看到的情景寫下來。以下是學生的習作:
學生寫道:一只老鷹從樹上俯沖下來,想抓走正在覓食的小雞。這時雞媽媽發現了,與老鷹搏斗了起來,最后把老鷹趕跑了,小雞得救了。
顯然,學生沒有達到“把事情寫清楚”的目標。接下來的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以課文為例,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探尋“寫清楚”的核心策略。通過認真的閱讀,學生發現了作者采用“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這種感官疊加的方法,描寫了老麻雀面對獵犬時的表現,體會了它的英勇無畏,讓讀者感受到偉大母愛。學生學文后,再一次觀看視頻,修改自己的文章,于是有了下面的表達。
老鷹從樹上俯沖下來的一瞬間,母雞突然反撲過來,它支棱起全身的羽毛,像一個堅固的盾牌一樣擋在老鷹面前。它發出咯咯的尖叫聲,猛烈地向老鷹進攻,用它尖尖的嘴巴暴風驟雨般啄向老鷹的頭,此時它只有一個念頭,保護好自己含辛茹苦孵出的雞寶寶。老鷹面對著母雞的襲擊,頓時蒙了,一步步的后退。也許翱翔于藍天的霸主,怎么也想不明白,平時柔弱的母雞,今天怎么會有如此的勇氣?為什么自己敗在了一只母雞的嘴下?我想,那就是母愛??!是偉大的母愛給了母雞這樣的勇氣,讓它不惜一切代價來保護自己的孩子??!
在這一次的改寫中,學生加入了多重感官描寫,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方法,達成了“把事情寫清楚”的目標,語言不再寡淡無味、乏善可陳。學生經歷從寫作中發現問題,到讀中解決問題,再到寫作實踐運用所學方法的過程,高品質的建構語言,提升語言表達的質量。
總之,習作單元是一個教學任務群,也是一個讀寫結合群。在教學前,我們要圍繞語文要素,將習作單元內閱讀、習作等學習內容統整為一個學習任務群,單元的整體設計按照讀寫能力發展的進階來組織教學內容,以讀寫任務統領文本語境、學生已有經驗和生活語境;在教學中,能從閱讀中喚醒學生自身語言經驗,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策略進行自我意義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