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閱讀一直是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的閱讀教學存在著效率低、效果慢、難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等問題。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逐漸成為學生學習最重要的方式。自主閱讀是一種基于自主學習理論的閱讀方法。本文主要從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出發,詳細且有針對性地介紹如何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自主閱讀活動的策略,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自主閱讀;策略
前言
目前,在課程改革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背景下,已經開展了多年的自主閱讀活動。在眾多學者的推動下,研究不斷完善,學生在閱讀中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選擇自喜歡己的閱讀內容,可以獨立監控和適應閱讀過程,并且可以在閱讀后獨立評估。然而,在高中語文自主閱讀中還存在一個重大問題:閱讀本身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學生自主閱讀經驗較少,對自主閱讀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較少,由于不具備自主閱讀的理論知識而盲目閱讀;教師在自主閱讀中缺乏有效指導。
1 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1 缺少閱讀計劃
課程計劃是學生根據閱讀能力、閱讀時間和閱讀前的課文條件所設定的目標和實現目標的途徑。完成后,學生必須按照計劃中規定的方法和步驟學習。有了課程計劃,學生就有了監控自主閱讀過程的基礎。然而,有些學生在閱讀之前不會準備課程計劃,整個閱讀過程沒有得到有效監控,如果在閱讀時間或思維上出現偏差,學生就無法糾正,很容易失去對閱讀過程的控制,影響自主閱讀的閱讀效果。此外,學生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自主閱讀,閱讀效率很低。對于同樣長度和難度的文章,沒有課程計劃的學生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高中生的主要學業任務而言,如果他們花費太多時間,將不利于自主閱讀活動的開展。
1.2 閱讀方法比較單一
在自主閱讀活動中,學生會遇到許多不同類型的文本。不同主題、體裁和長度的文本要求學生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然而,學生的閱讀方法太少,在面對特定類型的文本時無法找到合適的閱讀方法。換句話說,學生對所有不同類型的文本使用相同的閱讀方法,閱讀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效率。
1.3 缺少有效的調整策略
調整策略是指通過活動中的監控策略發現學習問題,然后使用適應策略解決發現的問題,幫助學生糾正學習行為。他們會繼續閱讀他們不懂的地方,或者放慢速度閱讀他們不懂的地方。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監控策略發現問題,但他們無法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合適方法,即缺乏必要的適應策略。
1.4 使用的評價方式不夠準確
評估方法很多,每種評估方法的切入點和重點都不同。在以往的教育活動中,學生很少參與評價活動,缺乏自我評價的知識和經驗。因此,學生很難找到適當的自我評價方式。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評估以及從哪里開始評估,一些學生不進行自我評估。這部分內容通常被教師忽略,教學中很少傳達評估閱讀活動的知識,因而自我評價沒有引起教師和學生的足夠重視。
2 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活動的實踐策略思考
2.1 根據不同的文體設定閱讀目標
高中語文的閱讀課文,根據文章的文學體裁,可以分為小說、散文、戲劇和詩歌。當閱讀這些文體時,首先,感受作品中不同的文學形象。小說和戲劇中有許多豐富的立體人物,而詩歌中有一些意象可以幫助詩人表達情感。尤其是在閱讀小說時,首先應該關注小說情節的發展,能夠理解作者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小說的線索是什么。其次,應該注意作者在寫作中使用的手法,并能夠理解這些手法的作用和好處。最后,了解作品的主題,作者同情什么,謳歌什么,揭露什么,批判什么,鞭撻什么,表達什么,等等。讀一本書或一本小說,一定要弄明白這些。當閱讀散文時,我們應該能夠理解散文的中心思想,即散文中的“神”是什么,反復思考散文中發人深省的語言,理解散文的結構特點。閱讀詩歌的目的應該是通過多次閱讀來品味詩人想要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的表達技巧以及詩人通過意象所創造的藝術感受。戲劇的目的應該是介入戲劇中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分析其特點,并解釋某些藝術技巧的使用。
2.2 選擇合適的自主閱讀內容
選擇合適的閱讀內容是學生開始自主閱讀的第一步。只有選擇合適文本,才能保證自主閱讀的效果。在選擇內容之前,學生應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了解自己想要閱讀的文本類型,并在老師的幫助下了解文本的可讀性和自己的水平,以便選擇閱讀難度適當的文本。新課程設置了一系列供學生閱讀的文章和作品,如學術作品、古今中外優秀文學作品、著名抗戰文章、中國傳統文化經典作品等。學生可以根據標準課程要求的文本類型進行選擇。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即使沒有老師的指導,他們也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文章進行閱讀。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選擇合適的自主閱讀內容有助于了解自己,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并為終身學習創造機會。
2.3 幫助學生了解自主閱讀策略
在考慮閱讀方法的選擇時,學生應該首先了解一些常用的閱讀方法,它們的具體概念、操作注意事項以及它們適合的文學體裁。否則,只掌握幾種單一的閱讀方法不能用于閱讀所有文本,這會降低閱讀效率。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越多,在自主閱讀時可以選擇的方法就越多。在自主閱讀的環境中,學生也應該避免誤解。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不能只用一種閱讀方法閱讀。特別是對于長文章,學生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課文難度的變化和閱讀問題及時調整預設的閱讀方法。這種調整包括改變原有的閱讀方法,增加或減少使用的閱讀方法,并結合幾種閱讀方法來提高自主閱讀的效果。例如,當閱讀整本書時,可以引導學生快速閱讀目錄,略過不重要部分,而一些重要或困難的地方需要集中閱讀,記筆記并寫下自己的想法和研究成果。這樣既可以節省閱讀時間,減輕學生負擔,又可以保證自主閱讀的效果。
3 結束語
總之,語文課程突出了學生的自我理解,對學生的自我理解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過去,學生對自主閱讀的相關概念知之甚少。教師把閱讀當作課程,忽視了學生的自主性。中學教師應了解高中生自主閱讀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自主學習策略,并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融入教師的教學策略中,以解決學生自主性的內部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崔永乾. 高中生語文自主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1(25):25-26.
[2] 吳丹鳳. 突破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瓶頸——高中語文自主閱讀的新思考[J]. 文淵(中學版),2021(4):1171.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高中語文開設閱讀課及推進課外閱讀的實踐與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190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