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位西,寧志軍,郭晶晶,郭 偉
(1.河南省漯河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2.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漯河 462000;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動物衛生監督所,河南漯河 462000)
肉牛養殖戶對影響動物飼料效率的不同因素越來越關注,其中飼料成本實際上是肉牛養殖盈利能力的重要決定因素,因此,提高飼料利用率是牛肉行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此外,飼料效率的改善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韓楠等,2017)。動物之間飼料效率的差異與其品種、年齡、體重、飼養環境和營養有關,相關研究已經證實,日糧組成對飼料效率具有顯著影響(Kong等,2016),但這些機制中有許多仍然需要進一步探討。即使不同動物群體之間的飼養條件看起來相似,但它們可能相差甚遠,從而導致不同群體之間飼料效率的差異,這些差異削弱了配方設計帶來的努力。動物對營養攝入的變化有不同原因,如Leonardi和Armentano(2003)認為,對反芻動物全混合日糧某些成分的分類可導致動物日糧中營養成分的比例不同于最初制定的比例。以物理和化學成分的高度一致性為特征的全混合日糧在最大化牛奶產量和效率方面是最重要的(閆益波和張玉換,2016)。相反,在肉牛行業中有研究發現,飼喂高濃縮物的動物每日干物質攝入量的巨大差異可能會導致消化系統紊亂,特別是在瘤胃酸中毒發生率方面,但沒有降低動物生長性能和飼料效率(Gonzalez等,2012)。因此,文章旨在研究全混合日糧的處理時間對飼料理化特性及不同階段肉牛生長性能、反芻活動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全混合日糧的組成及營養水平如表1所示,全混合日糧的混合時間分為15 min和30 min。將120頭肉牛隨機分為2組,每組60頭,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頭。試驗持續60 d,分為兩個階段,每個階段30 d。第1階段兩組肉牛均采食混合時間為15 min的日糧,在第一階段結束后采用交叉設計,2組肉牛分別采食混合時間為15和30 min的全混合日糧。動物在試驗開始前進行為期3 d的適應期,試驗期間動物補充同等量的牧草,自由采食全混合日糧。

表1 全混合日糧配方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飼料物理特性分析 每種不同混合時間的全混合日糧共取5份約200 g的飼料樣品,參考Heinrichs(2013)的方法分析不同孔徑大小顆粒的幾何平均長度、顆粒分布占比及分選活性。
1.3 生長性能和反芻行為 在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對所有肉牛進行稱重,每天記錄全混合日糧的用量,試驗結束后計算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參考Marchesini等(2018)的方法評估肉牛反芻時間、反芻不齊性指數和活動不齊性指數。
1.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AS軟件的Mutiway Anova分析方法,主因素為肉牛飼喂階段及飼料混合時間,組間差異用多重比較進行統計學差異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飼料理化特性 由表2可知,日糧設計是根據等蛋白、等能量和等纖維原則,因此,全混合日糧的混合時間及肉牛階段對飼料干物質、粗蛋白質、淀粉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均無顯著影響(P>0.05)。對于顆粒長度分布指標方面,混合時間為30 min組的幾何平均長度、>18 mm分布占比顯著高于混合時間為15 min組(P<0.05),同時階段2組顆粒幾何平均長度、6~18 mm分布占比顯著高于階段1組(P<0.05)。但混合時間為15 min組3~6 mm、底盤顆粒分布占比及>18 mm、3~6 mm分選活性顯著高于混合時間為30 min組(P<0.05),但底盤顆粒分選活性顯著低于 30 min組(P<0.05)。
2.2 對生長性能及反芻行為的影響 由表3可知,飼料混合時間及階段對肉牛采食量、反芻時間、反芻不齊性指數和活動不齊性指數無顯著影響(P>0.05)。但顆?;旌蠒r間為15 min組及階段1的日增重分別顯著高于混合時間為30min組和階段2(P<0.05),但料比顯著降低(P< 0.05)。

表2 日糧混合時間對兩個階段肉牛飼料理化特性的影響

表3 日糧混合時間對兩個階段肉牛生長性能及反芻行為的影響
本研究中兩種不同混合時間飼料的配方在所有方面都是相同的,因此,混合15和30 min的飼料的唯一區別在于顆粒幾何平均長度和不同篩網分選后飼料的分布占比。在混合時間為30 min組中,顆粒幾何平均長度降低和長顆粒比例提高,這與Heinrichs(2013)的報道相同。但考慮到本研究中肉牛日增重較高,作者推測全混合日糧高水平中性洗滌纖維(32.5%)似乎并沒有對動物生長表現產生負面影響。Gentry等(2016)報道,肉牛日糧中粗飼料的理想顆粒大小尚未明確,取決于多種因素,其中包括粗飼料的量、粗飼料來源及動物育肥階段。
關于動物飼料長度的分布占比在奶牛上有所報道(Sova等,2014),在本研究中,肉牛全混合日糧分為最細部分(<3 mm)和最長部分(>18 mm),盡管奶牛會主動拒絕最長的顆粒而選擇適宜的飼料顆粒(Sova等,2014),但在肉牛中這一趨勢并不一致,事實上有研究發現,肉牛對飼料顆粒的長度根本沒有分選活動(Gentry等,2016),但Devries等(2014)研究發現,動物會主動拒絕細顆粒飼料,而選擇較長的顆粒飼料。
在本研究中,肉牛反芻時間約為385 min,這與Marchesini等(2018)的研究結果一致。但飼料混合時間及飼喂階段對反芻不齊性指數及活動不齊性指數無顯著影響,同時試驗期間并未觀察到各組肉牛休息時間存在顯著差異,這意味著日糧混合時間對動物日?;顒幼兓^小。
本試驗結果表明,日糧混合時間對肉牛生長不同階段的生長性能有顯著影響,其中全混合日糧的混合時間延長會降低肉牛日增重、飼料效率和顆粒幾何平均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