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挺財,錢 坤
(1.宜春市農業科學院,江西宜春 336000;2.天津市農業生態環境監測與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天津 300402)
維生素E作為脂溶性維生素,是生育三烯酚和生育酚的總稱,自然界中有8種維生素E類似物,在飼料添加劑產品中常見的形式為DL-α-生育酚乙酸脂(史新娥和龔月生,2005)。維生素E作為蛋雞生產中的必需維生素,有抗氧化、抗應激、增強免疫力和提高繁殖性能等功能性作用(賴文清,2004)。維生素E作用機理為失活機體代謝過程中的有害自由基,降低合成蛋白合成時基因錯誤表達的風險,降低組織器官損傷幾率,提高生產性能(SUNDER A和FLACHOWSKY G,2001)。目前,維生素E在雞的研究多集中在肉雞全期和蛋雞產蛋期階段,研究內容多集中在維生素E對增強機體抗應激、抗病能力,提高繁殖性能等方向,對蛋雞產蛋后期生產性能方面的研究較少。隨著我國蛋雞工業化生產的進一步升級發展,如何提高蛋雞產蛋后期的生產性能,延長蛋雞利用年限成為畜牧業落實新舊動能轉換的新增長點。本試驗以羅曼白殼蛋雞產蛋后期為試驗對象,研究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維生素E對產蛋后期蛋雞的生產性能和蛋品質的影響,為提高蛋雞的利用價值提供理論。
1.1 試驗飼料 試驗使用的維生素E飼料添加劑由帝斯曼維生素(上海)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為羅維素E-50(ROVIMIX E-50),維生素E有效含量≥50%。試驗日糧為玉米-豆粕型產蛋后期飼料,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基礎日糧中維生素E含量為2.36 mg/kg。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試驗動物及設計 試驗使用的蛋雞由德國羅曼家禽育種有限公司提供。將體況健康、生產性能相似、均勻度良好的羅曼白殼雞隨機分為5組,每組6個重復,每個重復10只,蛋雞采用三層階梯籠養,單雞單籠。對照組(Ⅰ)飼喂基礎日糧,不額外添加維生素E,Ⅱ~Ⅴ組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添加 30、60、120、240 mg/kg的維生素 E,試驗期為63 d(預試期1周,正試期8周)。
1.3 飼養管理 試驗開始前徹底清洗消毒雞舍、雞籠、養殖工具,并空舍一周。正試前,各組先以蛋雞產蛋期日糧與蛋雞產蛋后期商品日糧混合過渡預飼1周。正試期開始后,除各組除維生素E添加水平不同外,外界環境影響均一致。試驗雞全期籠養,每日8:30,16:30定時飼喂,自由飲水、采食。機械通風,定時清理余料糞便,定期消毒,保持舍內環境衛生。定時器控制光照(16 h/d),每日記錄舍內溫濕度、采食量、產蛋數、糞便和健康狀況等。及時發現并淘汰病死雞,并分析原因。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正試期每日以籠(重復)為單位記錄蛋重和產蛋數,計算產蛋率和平均蛋重。每周末以籠(重復)為單位,計算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計算公式如下:
產蛋率/%=總產蛋數/雞羽數×100;
平均蛋重/g=每組蛋總重/每組蛋總數;
采食量/g=(投料量-余料量)/雞羽數;
料蛋比=總料耗/蛋總重;
在正試期第8周末,以籠(重復)為單位,用游標卡尺測量蛋形指數;用螺旋測微器測定蛋殼厚度;用蛋殼強度測定儀測定蛋殼硬度;稱量蛋與蛋殼的重量,用蛋殼重/蛋重×100測得蛋殼相對重;稱量蛋與蛋黃的重量,用蛋黃重/蛋重×100測得蛋黃相對重;用羅氏蛋黃比色扇在熒光燈下比色,測定蛋黃顏色;用鄰苯二甲醛法測定蛋黃總膽固醇含量;用蛋白高度測定儀測量濃蛋白高度,哈氏單位計算公式如下:
哈氏單位:Hu=100lg(H-1.7×W0.37+7.6)
式中:Hu為哈氏單位;H為濃蛋白高度,mm;W為蛋重,g。
1.5 數據處理與統計分析 用Excel對各組數據進行均值處理,以重復為單位,應用SPSS 19.0軟件中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P<0.01表示差異極顯著。
2.1 維生素E對蛋雞產蛋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正試期第8周末,與對照組相比,Ⅳ、Ⅴ組產蛋率顯著增加(P<0.05)。產蛋率隨維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趨勢;與對照組相比,Ⅲ、Ⅳ、Ⅴ組平均蛋重顯著增加(P<0.05),Ⅲ、Ⅳ、Ⅴ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平均蛋重隨維生素E的添加量增加而增大;但組間平均日采食量無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Ⅳ、Ⅴ組料蛋比顯著降低(P<0.05),Ⅳ、Ⅴ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產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
2.2 維生素E對蛋雞蛋品質的影響 由表3可知,正試期第8周末,蛋形指數、蛋殼厚度各組間差異均不顯著(P>0.05),蛋形指數隨維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趨勢,蛋殼厚度隨維生素E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與對照組相比,維生素E添加組(Ⅳ和Ⅴ組)蛋殼硬度顯著增大(P<0.05),Ⅳ、Ⅴ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各試驗組蛋殼相對重顯著提高(P>0.05),各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蛋形指數、蛋殼厚度、蛋殼硬度、蛋殼相對重
由表4可知,正試期第8周末,與對照組相比,Ⅳ、Ⅴ組蛋黃相對重顯著增加(P<0.05),Ⅳ、Ⅴ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Ⅳ、Ⅴ組蛋黃顏色顯著加深(P<0.05),Ⅳ、Ⅴ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與對照組相比,Ⅲ組蛋黃膽固醇含量顯著降低(P<0.05),Ⅳ、Ⅴ組極顯著降低(P<0.01);各組雞蛋的哈氏單位差異不顯著(P > 0.05)。

表4 蛋黃相對重、蛋黃顏色、蛋黃總膽固醇、哈氏單位
3.1 維生素E對蛋雞產蛋性能的影響 維生素E的作用是使動物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自由基失活,減少自由基對結構的損傷而造成蛋白質合成時基因表達的錯誤,避免造成機體器官組織的損傷,從而提高生產性能(鮑惠玲等,2012)。文杰和王和民(1990)研究表明,愛拔益佳父母代種雞經過6周耗竭,體內DL-α-生育酚乙酸脂含量降低至穩定水平,日糧添加5~40 mg/kg DL-α-生育酚乙酸脂時,產蛋性能顯著增加。周筱丹(2011)在蛋雞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維生素E,蛋雞產蛋性能與對照組差異不顯著,可能與基礎日糧中維生素E含量已滿足蛋雞基本需要有關,這也說明不同研究條件下維生素E對產蛋性能的影響是不一致的。張宏馨等(2012)發現,冷應激條件下,在日糧中添加160 mg/kg的維生素E時,產蛋率達到最高。冷應激能引發機體神經內分泌系統發生變化,從而降低蛋雞產蛋性能(Basavarajappa N等,2005),而添加適量的維生素E,可以緩解冷應激引起的孕酮分泌量下降,有利于家禽生產性能的穩定(陳鑫和王安,2008)。因為本試驗在11~12月進行,蛋雞受到冷應激的概率較大,因此,本試驗條件下,在基礎日糧中添加120 mg/kg的維生素E可顯著提高蛋雞產蛋性能(P<0.05)。
3.2 維生素E對蛋雞蛋品質的影響 蛋殼結構被喻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無機物為鋼筋骨架,有機物為骨架間填充物(王晶等,2019)。蛋殼質量是禽蛋品質的重要特性之一。蛋殼屬性包括結構屬性和物質屬性兩個方面,均會影響蛋殼質量(熊歡,2013)。蛋形指數是衡量蛋殼外部質量的重要指標,并影響種蛋孵化率(元娜,2009),蛋殼厚度決定了蛋殼致密程度,并影響蛋殼破損率(王修啟等,1999)。吳迪等(2009)在伊莎褐殼蛋雞日糧中添加9和15 IU/kg的天然維生素E,與對照組相比,蛋形指數、蛋殼強度無顯著影響(P<0.05),與本試驗結果一致。鈣是構成蛋殼的主要物質,磷決定了蛋殼強度,維生素E與維生素D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可影響鈣磷代謝,從而影響蛋殼硬度和蛋殼相對重(Aburto A等,1998)。王翠菊等(2011)研究表明,雞蛋蛋白黏稠度與哈氏單位成正比,蛋白越黏稠說明雞蛋品質越好,本試驗條件下哈氏單位隨日糧維生素添加水平增加而提高,這可能與維生素E能改善蛋白質代謝有關。趙超等(2001)報道,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氧化劑對類胡蘿卜素的氧化,在蛋雞日糧中添加高水平維生素E能加深蛋黃顏色,這也與本試驗的研究結果相同。陳冬梅和張克英(2003)研究報道,蛋黃幾乎包含了雞蛋所有膽固醇,蛋黃膽固醇主要來源于卵黃蛋白原(VTG)和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楊秋霞(2012)研究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蛋雞日糧中80、160 mg/kg的維生素E添加組可顯著降低蛋黃總膽固醇(P<0.05),320 mg/kg維生素E添加組可極顯著降低蛋黃總膽固醇(P<0.01),但需要注意的是,膽固醇過低會降低種蛋孵化率,應引起注意。
在本試驗條件下,蛋雞產蛋后期日糧中添加120、240 mg/kg的維生素E均能顯著改善蛋雞產蛋性能和蛋品質,從經濟角度出發,最適添加量為120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