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仕群,陽 剛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宜賓 644003)
抗生素在畜牧養殖業中已有幾十年的應用歷史,其在改善動物健康、飼料效率和動物整體性能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抗生素能改變腸道菌群,影響致病性微生物的代謝,維持腸道健康,提高牲畜的生產性能。盡管抗生素的使用帶來了一些好處,但其使用也存在健康問題,如人類病原體的耐藥性問題,同時抗生素在停用后很長一段時間對動物組織和器官有殘留作用,從而對感染消費者的微生物造成基因毒性和耐藥性。因此,歐盟在2006年、我國在2020年在動物飼料中禁止使用抗生素。因此,有必要找到抗生素替代品。科研人員需要尋找自然生長促進劑,穩定消化率,提高飼料效率和生長性能,降低動物死亡率,從而提高動物生產利潤率。仲明媛(2019)報道,草本植物已被鑒定為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多酚主要來源,中草藥含有廣泛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它們以多種方式影響消化過程。大多數中草藥可以刺激唾液分泌,而其他草藥則增強肝臟中膽汁酸的生物合成和膽汁酸在膽汁中的排泄,中草藥和香料提取物除了對膽汁合成和酶活性有影響外,還能加速消化,縮短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Srinivasan,2005)。動物飼料中的草藥對采食量、肉質和組成有顯著影響,但飼料中中草藥含量過高會對飼料采食量、增重和飼料效率產生負面影響(Karami等,2010)。許善偉(2009)報道,穿心蓮具有抗菌性能,但其不同部位的多酚成分存在差異。由于穿心蓮的上述特性,不同部位的穿心蓮可能會對山羊腸道菌群產生有益改變,增強山羊的生產性能。因此,本研究旨在評價穿心蓮對山羊生長性能和胴體特性的影響。
1.1 試驗原料與動物分組 試驗將穿心蓮莖葉及全珠穿心蓮烘干后粉碎過40 mm分析篩,備用。選擇平均體重為(19.22±0.08)kg的山羊45頭,隨機分為3組,每組3個重復,每個重復5頭羊。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處理組分別用10%的穿心蓮莖葉和全珠穿心蓮替代苜蓿草飼喂山羊,試驗共進行14周。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數據記錄 在試驗開始和結束后,按照重復對各組山羊進行稱重,每周記錄1次飼料用量,試驗結束后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
1.3 屠宰試驗 每個重復隨機選擇體重接近的2頭山羊進行屠宰,記錄屠體重、熱胴體重、冷胴體重,計算冷凍損失、屠宰率。測定眼肌面積和背膘厚度。分離瘦肉、骨頭和脂肪,分別計算其占比。同時將后腿、胃腸道、臟器器官、皮下脂肪、肌間脂肪和臟器系膜脂肪分離,稱重。
1.4 統計分析 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Tukey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飼喂全珠穿心蓮的山羊末重、屠體重、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別較對照組顯著提高21.78%、25.67%、20.78% 和 66.77%(P< 0.05),料重比顯著降低27.58%(P<0.05)。

表2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胴體特征的影響 由表3可知,飼喂全珠穿心蓮的山羊熱胴體重、冷胴體重、眼肌面積較對照組分別顯著提高48.75%、49.64%和95.43%(P<0.05)。飼喂穿心蓮莖葉的山羊冷凍損失最低,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了14.28%(P<0.05)。飼喂中草藥的山羊組屠宰率和瘦肉率較對照組顯著提高了15.91%、19.80%和 20.05%、21.46%(P< 0.05)。
2.3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內臟器官相對重量的影響 由表4可知,對照組與處理組對山羊腿、臟器和肌間脂肪相對重量無顯著影響(P>0.05)。但與對照組相比,處理組胃腸道相對重量分別顯著提高34.09%和44.71%(P<0.05),而皮下脂肪和臟器系膜脂肪相對重量分別顯著降低12.01%、13.80%和57.58%、82.00%(P< 0.05)。

表3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胴體特征的影響

表4 中草藥飼喂山羊對其臟器相對重量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飼喂全珠穿心蓮和穿心蓮莖葉的山羊生長性能表現更好,這可能與其采食量較高有關。本研究觀察到的平均日增重為91.53~ 152.65 g/d,高于 Johnson等(2010)的研究結果,其研究發現,飼喂飼料和谷物的山羊平均日增重分別為49.61和81.86 g/d。作為生長刺激劑,抗生素是通過改變瘤胃微生物種群而起作用的,而穿心蓮可能通過改變瘤胃發酵過程和保持高效的消化功能表現出類似的作用模式,因為中草藥的大多數生物活性化合物可以增強肝臟中膽汁酸的合成和膽汁酸的排泄(Srinivasan,2005),這可能是處理組山羊在增長率上占優勢的原因。
屠宰率既是胴體產量的決定因素,也是決定價值的因素,是評價肉用動物生產性能的重要尺度。Mioe等(2007)研究表明,用橄欖渣飼喂的羊羔屠宰率為43.85%。但本研究添加10%穿心蓮莖葉替代苜蓿草山羊的屠宰率達到47.98%,這與Ebrahimi等(2008)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發現,飼喂50%油棕葉粒山羊的背膘厚度為(2.00±0.26)mm,這與本研究對照組山羊的背膘厚度相當。但Wildeus等(2007)研究發現,飼喂紫花苜蓿的布爾山羊背膘厚度比本研究的總體觀察值更厚,暗示山羊通常傾向于儲存更多的內部脂肪,而皮下和肌間脂肪較少。
不同處理對臟器的比例有顯著差異,其中處理組胃腸道相對重量顯著高于對照組,這可能抑制了瘤胃微生物的活性,從而降低了山羊瘤胃的消化率。此外,Beshir和Babiker(2009)研究發現,由于日糧中油棕葉和稻殼的纖維含量高,腸道填充率較高。穿心蓮除對膽汁合成和酶活性有影響外,草本植物和香料提取物還能加速消化,縮短飼料通過消化道的時間。不同處理之間的皮下脂肪比例也存在顯著差異,全珠穿心蓮和穿心蓮莖葉組山羊皮下脂肪比例低于對照組,暗示內臟脂肪細胞代謝活躍,對脂肪分解比皮下脂肪細胞更敏感。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山羊飼料中加入穿心蓮可顯著提高山羊的生長性能和肉制品產量。因此,穿心蓮可作為反芻動物的天然添加劑,可以提高其生長性能、胴體特性和肉制品產量。但穿心蓮中活性成分及其對肉用山羊生產性能的影響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