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實驗中學 代向寶
隨著信息技術的覆蓋面不斷拓寬,教育行業也在轉變教學模式。在數學課堂上使用信息化技術,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傳統教學模式比較枯燥,尤其對于數學這種邏輯性、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說,“互聯網+”教學的優勢更大。
如今互聯網技術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在教育、醫療、軍事、民生等多個行業中都有涉獵,而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高科技設備也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初中生的學習環境已經與我們以前的學習環境大不相同,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體系也需要及時更新。數學是初中教育的主要學科,教師應當結合學科特點引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可以給師生提供更加充沛的學習資源支持,讓教學資源不再局限于課本教材。
眾所周知,函數是初中數學課程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因為函數概念理解起來有很強的抽象性,而且在運算過程中學生會接觸到圖像變化、求值等內容,如果僅僅靠課本文字和教師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而使用多媒體設備來講解函數,可以加強學生對函數概念的認知。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動畫課件演示函數圖像運動的過程,方便學生觀察函數平移旋轉的規律,便于理解。函數表達了數學模型在客觀領域中的變化規律,以九年級課程《二次函數的平移》一課為例,教學時可使用“幾何畫板”課件,因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等知識的基礎上,對函數的變化有所了解。所以幾何畫板能夠使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變化規律,靈活直觀的圖形變化能夠刺激學生的直觀感覺,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向學生展示問題,引導學生采用待定系數法求得函數表達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用方程思想解決函數問題。
如今我國教育體制開始提倡“因材施教”,這一概念與教育行業中“分層引導”的原則相輔相成。新課標強調,每個學生都是獨立成長的個體,作為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性,并根據這種差異性展開專項輔導。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興趣愛好、學習進度、自主學習能力都有所區別,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也不盡相同,所以依靠互聯網技術實現個體分層化教育有利于實現對個體的分層化引導。例如: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使用掌上App 對不同學習進度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作業,一些基礎好、學習效率高、對數學學習興趣強的同學,可以給其布置一些有難點、拔高的題目。而對于一些基礎薄弱、學習進度慢的學生,教師就要對應降低習題難度,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
預習與復習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環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提升,對其數學學習進度也有明顯幫助。根據實踐教學經驗來分析,傳統預習策略存在以下三個劣勢:1.預習的素材來源較為單一,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預習的過程中,由于沒有使用互聯網,一旦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就無法及時向教師請教。2.網絡由于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但是互聯網的利用率較低,造成師生缺乏互動。3.由于學生較多,教師無法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設計預習方案,導致預習的針對性不強。以上這些因素均是制約教學質量的因素。而互聯網中則存在大量優質的資源,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優勢,有助于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因此,必須科學合理地將互聯網應用在預習活動中,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互聯網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學習資源,而且兼備圖像、音影等學習載體,學生在預復習時如果遇到難點,可以自行收集相關資料,展開聯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網絡平臺可以實現用戶在線溝通,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變得更加密切,學生在遇到問題時,只需要在線上向教師提問就能獲得答案。最后,根據我國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工作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設計預習內容時,也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進度、學習效果、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等方面進行針對性指導。網絡平臺可以實現層級任務設計,例如:對于一些學困生,可以降低預習難度,以初步的概念理解為主,而對于一些數學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可以適當增加習題練習。
“幾何圖形”也是初中數學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信息化技術可以為幾何圖形課程的教學提供更多學習資源,使原本難以理解的圖形變化過程變得直觀化、可視化。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被轉化成更加通俗易懂的內容。例如:學習“軸對稱”相關知識,教師可以用大屏幕為學生播放《千手觀音》的視頻,強烈的視覺沖擊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觀看畫面運動,理解“軸對稱”的概念。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Flash、PowerPoint、幾何畫板等電腦軟件來制作幾何動畫,利用運動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菱形、梯形、正方形、矩形等圖形的內在規律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圖形的性質。
通過對錯題進行整理與分析,教師與學生都能及時發展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并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與改正,有利于重塑學生知識體系,提高數學課程的學習效率。傳統錯題整理與分析的方法大部分為“就題論題”的解答,然后對錯題進行同類型大量練習,學生負擔增加,而且錯題練習的題型比較單一,如果面對新題型,學生依然容易出錯。這種傳統的錯題整理方式雖然可以標注了知識點、錯誤時間、錯誤類型、改正方法,但是學生無法第一時間找到錯題的根本。而互聯網中大數據概念可以有效改變這一問題,根據師生學習需求找到錯題類型,并對同類型錯題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自動生成錯題本,找到薄弱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為了順應社會信息技術發展速度,初中數學教育工作中融合“互聯網+”概念已經是必然趨勢。相比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互聯網+”教育模式下,知識的傳遞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的約束,學生能夠在課下自主學習,提高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的溝通更有效,教師能夠根據網絡平臺的反饋指導學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