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甘谷縣白家灣鄉東麗希望小學 楊文霞
角色扮演法是在新課改推行實施后出現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情景模擬教學活動為主,通過生動、有趣、直觀的教學形象將原本抽象復雜的教學知識以表演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借助角色扮演教學策略,既可以優化課堂授課效果,又可以讓學生融入情景教學中掌握知識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現的舞臺,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學生今后學好英語奠定良好基礎。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角色扮演道具對角色扮演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催化劑。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時,應根據課文教學內容,安排學生自行準備角色扮演要用的道具,這樣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還能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使其在原有課文基礎上進行道具創新。為此,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時,應有目的性地指導學生準備角色扮演道具,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由于學生在小學階段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該階段的學生模仿能力較強,具有一定的表現欲,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該項心理特點,運用角色扮演法開展英語教學,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滿足自身表演欲,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平臺。另外,角色扮演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更多英語知識,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依照教學內容創設角色扮演情境,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此,教師開展角色扮演教學活動之前,應根據教學內容精心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由于小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以課堂教學內容為出發點,選擇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使學生可以在理解英語教材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隨著全球一體化時代到來,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愈發突出。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法對原教材內容進行創編,將學生角色扮演創編內容與日常生活相結合,豐富學生創編空間,保證學生創編的角色扮演活動具有對話性與生活性,促使學生在創編過程中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凸顯學生自我個性。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角色創編教學法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予以優化整合,激發學生創作能力,調動學生表演欲望,以此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創編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然后上報給教師,由教師進行篩選。
待話題內容確定后,教師應給予學生準備的時間,以便學生編輯故事和彩排訓練。這種教學方法以學生興趣為主,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鼓勵學生積極投入角色創編中,從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角色創編需要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日常生活經驗相結合,通過角色表演的形式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學生選擇了“My family”角色扮演話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將其合理劃分成幾個小組,其小組成員由一個學優生、一個普通生、兩個學困生組成。這種組合形式可以讓學優生帶動其他組員進行英語劇本編排,糾正其他組員英語口語發音,以便學生在劇本編排中掌握各種詞匯語法的運用,提升學生想象能力,豐富學生英語知識,從而提高英語教學效率。
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教師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既要注重角色扮演活動的豐富性,又要重視角色扮演活動的評價,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角色扮演活動評價體系。角色扮演活動評價既有教師對學生表演、學習的評價,又有學生對教師角色創辦活動主題選擇的評價。這種雙評價模式可以讓學生知道自身在角色扮演中的不足,了解口語表達能力的欠缺,還能讓教師知道角色扮演話題教學活動成功與否,對于學生提出的建議或意見,教師應虛心接受。與此同時,角色扮演活動結束以后,教師應讓學生互評,以便學生在相互評價中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使其在今后學習中能夠自我完善。為此,小學英語教師應注重角色扮演評價,并在評價過程中借助激勵性評價法提高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使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擁有想要開口表達的積極性。倘若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發音不正確,其他學生應在該組表演完畢之后,糾正學生錯誤發音,并對學生表演時的動作表情給予綜合評價,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角色扮演活動中,將原本枯燥乏味的英語教學課堂轉變成暢所欲言的交流場所,促使學生在溝通交流過程中鍛煉自身敢于說話的膽量,克服心理障礙,提高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社交能力,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在開展英語活動時,應充分尊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特點,打破傳統教學中的固有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其在寓教于樂中掌握英語教學內容知識點。為此,教師應充分發揮角色扮演法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針對學生知識內容掌握情況,設定角色扮演活動內容,促使學生在該種教育模式下,提高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書寫能力,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學好英語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