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侯集實驗小學 喬 娜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對于身邊的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想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語文閱讀,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產生語文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童話故事、寓言、神話故事等設置一個或驚奇、或有趣、或引人入勝、或懸念百出的情境,學生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吸引,能夠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并且積極主動地想要閱讀相關的故事。可以根據閱讀內容給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從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課外閱讀應該從選書開始,重點是選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有趣的書和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簡單故事,這樣相對簡單的書反而可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今后,當學生對閱讀有越來越多的興趣時,逐步增加閱讀的難度。但是,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很多父母自覺地選擇了作文指導、考試通、測試卷等書籍,學生整天疲憊地進行許多學習任務或匆忙追求快速的進步,沒有時間閱讀真正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書和真正適合學生發展的書。
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可供選擇的課外閱讀類別繁多,分類復雜。教師可以推薦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書。首先推薦的課內閱讀書籍要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最好選擇和教材內容相關的圖書,既能提高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掌握程度,又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其次,選擇的課外閱讀內容不能脫離課程標準的要求。要在這兩個原則的基礎上選擇優質的閱讀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教師進行閱讀指導的效果。
由家長陪同孩子閱讀,使學生能夠認真地在課內課外進行閱讀,更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教師可以組織親子共讀活動,家長將教師推薦的共讀方法投入實踐。孩子在閱讀中看到不會的生詞可以問家長,對于錯誤的地方家長進行指導,共讀時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能夠引起學生和家長共讀的美好體驗,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教師定期在班級欄中展示和學生以及家人一起閱讀的圖片,起到鼓勵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豐富的插圖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這些插圖配在教科書中具有美感,在教科書中扮演輔助的角色。小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形象思維為主,課文中的插圖顏色鮮明,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素材,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或者展示抽象難懂的語言,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例如,在《美麗的鹿角》這一課中,“鹿”是貫穿全文的線索,也是全文表情達意的載體。教師教學前,可以巧妙地以一幅栩栩如生的圖畫導入文章題目,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以“圖”為抓手,展開閱讀訓練。一幅圖畫不僅拉近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讓圖中的“鹿”和導人的文章題目“美麗的鹿角”形成鮮明的認知沖突,為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要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自己首先要對閱讀感興趣。只有熱愛閱讀的教師才能豐富自己的課堂,找到與學生進行精神對話的共同語言,為了使學生更有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陪同學生一起閱讀。教師和學生都有閱讀和感知的體驗,但由于年齡和生活經驗不同,在閱讀中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有差異。因此,教師和學生必須及時溝通,進而有助于情感的交流,逐步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例如,教師介紹《魯濱遜漂游記》的時候可以跟學生說,“這是一本我讀過三遍的書,對我的影響很大”,然后向學生講解書中有趣的故事情節。學生被教師所說的情節吸引,就跑去買這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下次在閱讀課上再次和學生共讀這本書,這本書營造出來的豐富情境會使學生獲得活躍的思維和情感體驗。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對學生的一句贊美會在學生心底生根發芽,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意識到了賞識教育的重要性,學生在閱讀時,期望教師的贊揚和同學們的認可,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對于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贊美學生,進行合理的課堂評價,使學生逐漸樹立起閱讀的信心,真正喜歡上閱讀。
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評價理念,在傳統的語文教學課堂中,主要是由教師實施教學評價,單一的教學評價對實現理想的評價結果有很大的限制,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學生成了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應指導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評或互評,使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競爭。
小學語文教材突出了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課本中很多內容都是寫景和故事題材的,容易使學生浮想聯翩,能夠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有機聯合起來。教材上的文章只是這個體裁上的冰山一角,教師可以將教材上的內容聯系到其他的課外閱讀上,將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閱讀教學結合起來,發揮課外閱讀的有效作用。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是閱讀的中心,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盡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回答問題,增加他們自主學習的信心,不斷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從而使學生養成將課堂教學內容和課外閱讀相融合的好習慣。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檢驗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指標。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很多語文教師逐漸意識到了以往閱讀教學的局限性,正在積極尋找正確、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小學低年級教學階段要重視課外閱讀的作用,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喜歡上閱讀,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自主增加閱讀數量,開闊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