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亮 吳健
茂名市位于廣東省西南部,自然資源豐富,北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南有浩瀚大海、百里沙灘,是廣東省森林、海洋、濕地三大生態體系最完備的地區之一。這個總人口817 萬人的濱海城市,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最具人氣魅力城市”等榮譽稱號。
茂名市陸地總面積1.14 萬平方公里,現轄2個市轄區、3個經濟功能區,代管3個縣級市。茂名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立足資源稟賦和生態優勢,于2016年率先在粵西提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提交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據統計,茂名市森林面積63.77萬公頃,有林地面積53.12萬公頃,森林蓄積量3057.7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5.80%,城區綠化覆蓋率43.03%,道路綠化率98.2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7.25平方米。如今的茂名,青山綠水交相輝映,山水林路碧波起伏,宛如藏在森林之中。
茂名市把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將生態建設上升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精心謀劃,加快推進全域“創森”步伐,全面吹響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號角。聘請國內頂尖設計團隊編制了《廣東省茂名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7—2030年)》,同時編制城市綠地系統、海岸線整治修復、全域旅游發展等10多個規劃,舉全市之力大手筆描繪“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民更富”的綠色畫卷。
茂名市實行“政府主導,群眾參與,部門配合,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創建機制,形成了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強大合力。每年召開高規格“創森”工作推進會,對“創森”工作重點督查督辦,并納入績效考核。全市上下以時不我待的氣魄和奮發有為的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砥礪奮進,從城區到鄉村,從陸地到湖泊,從國道到鄉道,每一個角落都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戰場。
茂名市將森林城市建設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并多方吸引社會資金投入。2017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30.86億元,大規模、大手筆全面鋪開森林城市重點工程建設。全市共完成造林更新作業面積3.2萬公頃,年均新增造林面積占市域面積的0.70%。結合城市擴容提質,堅持“綠隨路建”,新建環城林帶124.28 公頃,新建改造高速公路、國省道綠化帶624.2公里,完善提升水系林網66.07公頃,新建城鄉居住區綠道107.54公里,好心綠道成為全國首個貫穿中心城區的生態綠道。
“創森”期間,是茂名市綠化投入最多、綠地提質最快的時期,城市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主干道路有景觀、重點區域有亮點、公園綠地有精品”的格局。

茂名市人民廣場 譚世聰 攝

“森林城市 森林惠民”主題宣傳活動 丘立賀 攝
茂名市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作為打造濱海綠城的必答題,多項生態工程齊頭并進,用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不斷刷新全市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在好心綠道,總能看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面孔,盡情享受幸福生活。2017年以來,茂名市新建水東灣海洋公園、官渡公園等60個,品質提升露天礦生態公園、新湖公園、春苑公園、合水城市濕地公園等89個,構成星羅棋布的“城市綠肺”。
昔日寸草不生,被稱為“城市傷疤”的露天礦,通過實施生態修復工程,復綠面積500 公頃,蝶變為生態公園,創造了工礦遺址生態修復的國家樣板,獲批國家礦山公園,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持續關注和報道。穿城而過的“母親河”小東江,曾是全省聞名的“火水河”,如今變得水清、岸綠、景美,形成集防洪、景觀、休閑于一體的十里濱水景觀帶。曾因圍海造陸、圍塘養殖遭到破壞的水東灣,如今變成全國最大的人工種植紅樹林恢復基地,先后建立電白紅樹林自然保護區、茂港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大洲島濕地公園,構成完善的“海上森林”生態系統,成為廣東省首批十佳觀鳥勝地。
茂名市積極做好綠色惠民,大力推動特色經濟林、森林旅游、林下經濟等綠色產業發展,形成了多頭并進的林業產業發展格局。現有省級以上林業龍頭企業11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以上林下經濟示范基地3家,特色經濟林24萬公頃,荔枝、龍眼、百香果、番石榴等水果一應俱全,荔枝種植面積和產量約占世界的五分之一。電白沉香、化州橘紅、高州油茶、信宜鐵皮石斛等林產品初具規模。

高州市鑒江南段 黃穎 攝

全國生態修復典范—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 陳月 攝

茂名市將森林生態旅游納入全市旅游發展規劃,成為林業產業的新興力量。建成廣東茂名森林公園、天馬山等一批景點,現有省級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基地5家。大力推進森林小鎮、森林鄉村建設,積極培育“鄉村旅游+生態”新業態。2017年以來,全市建成鄉村綠化美化示范點526個、森林人家19個、生態旅游示范基地10個,處處呈現出生態優美、宜居和諧美麗的新農村景象。5個鄉鎮被認定為廣東省森林小鎮,55個鄉村被評為國家森林鄉村,國家田園綜合體落戶茂名“好心湖畔”和大唐荔鄉。依托鄉村景觀資源精心規劃建設的5條精品旅游線路,成為鄉村旅游的打卡地。
茂名市始終堅持在發展中造綠,在造綠中管護、在管護中發展,探索推行林長制,進一步加大森林、濕地資源保護力度,嚴格實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林地定額管理制度。茂名市嚴厲打擊違法侵占、破壞林地資源和捕獵、出售野生動物等行為,嚴格落實有害生物防治責任制度,出臺《茂名市野外火源管理辦法》,進一步壓實各級、各部門森林防火責任;出臺《茂名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大力推動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和常態化。高州市根子鎮柏橋荔枝貢園,被稱為“活的荔枝博物館”,歷經千年的果園仍碩果累累,隨著綠美古樹鄉村、國家田園綜合體等項目的建設,千年古荔再現靚麗新姿。

信宜市東鎮街道旺同村 華劍 攝
茂名市大力推動“創森”宣傳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調動全社會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積極性。走進茂名,主要干道兩側、建筑圍擋,公園、車站、校園、小區,可以看到“創森”宣傳牌或電子顯示屏;打開報紙、電視,可以看到森林茂名的報道;拿起手機,可以看到“茂名創森”微信公眾號和“創森”公益短信的推送。
建成一批森林文化廣場、濕地科普館、森林博物館,成為向市民普及森林文化知識的科普基地。廣東茂名森林公園建成全省首個森林公園自然體驗示范步道,被認定為全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之一。《濱海綠城 好心茂名——茂名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巡禮》和《茂名市古樹名木》兩本大型彩色畫冊出版、“森林城市?森林惠民”主題宣傳、森林文化活動日、我為“創森”加油、攝影大賽等“創森”宣傳活動此起彼伏,生態文化示范企業、綠色示范社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創森”評選活動熱火朝天。
通過開展“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露天礦生態公園樹木認種認養認捐”“有喜事來種樹”等植樹活動,廣大干部群眾銘志于林、寄情于林。營造清風林、冠軍林、巾幗林、人才林等活動,已在茂名市蔚然成風。2017年以來,全市共有1552.02萬人次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植樹(折算)3796.48 萬株,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達96.9%。
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宜居指數的攀升,“茂名綠”已成為一張亮麗的名片,也為茂名的發展積蓄了綠色新動能。
茂名,這座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的濱海綠城,綠色宜居、人文和諧的好心之城,正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堅守初心、踐行使命,譜寫綠色華美樂章,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打造產業實力雄厚的現代化濱海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