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曉偉 王烈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此,紫荊山綜合實踐基地利用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通過勞動實踐活動,有效地加強勞動技術教育;通過勞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提高勞動意識和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通過勞動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一、開展勞動實踐活動,有效加強勞動技術教育
自然界是最好的老師,他們會教會孩子們很多東西。紫荊山綜合實踐基地利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植物園、百花園、百果園、四季農作物種植園、種苗繁育實驗區、特色種植區,積極開展系列的勞動實踐活動,不斷加強學生勞動技術教育。比如:春季,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參與耙地松土、除草、施肥、播種、嫁接、疏花、疏果勞動實踐活動;夏秋兩季,組織學生套袋、除草、病蟲害防治、澆水、采摘、收割果實勞動實踐活動;冬季,組織學生參與果園施肥、剪枝、拉枝、果園管理勞動實踐活動。
在百果園,開展“園藝種植小達人”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號召學生認領基地的小樹自己照顧,(夏天無論天多旱,小樹從不缺水,冬天小樹則早早穿上棉衣,小樹修剪這塊,孩子們虛心同園藝人員學習,可謂收獲豐富)。
學生在勞動實踐活動過程中,養成關注生活、發現問題、提出需求,并養成積極實踐,努力改進的意識和習慣,進一步加強了勞動技術教育,真正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了解社會、了解生活、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并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問題。通過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農業知識,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
二、開展勞動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責任感,提高勞動意識和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人生在勤,勤則不匱。”誠如斯言,勞動創造幸福,勞動教育亦是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開心農場”,分片劃出責任區,由各班承包管理,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進行種植蘿卜勞動,通過自己刨地、整理、施肥、澆水、種植,自己管理,自己收獲,孩子們切實體會到勞動的艱辛和糧食來之不易,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不浪費糧食,更加熱愛勞動。
基地食堂按市場價格回收孩子們種植的蘿卜,既保護了環境,又有創收,還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孩子的勞動意識,懂得勞動能夠創造財富,真正培養了每一個小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讓孩子把在學校和家庭接受的教育運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并得到正確的指導,有助于孩子勞動意識的培養。
在勞動實踐中,學生初步樹立起勞動觀念,逐步養成勞動習慣,增長了知識并掌握了一些勞動的基本技能技巧,磨煉了意志,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安全意識、文明意識和團隊意識。一名學生深有體會地說:參加實踐基地勞動,真讓我們增添了不少見識,嘗到了農民面向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加深了對《鋤禾》這首詩含義的理解,增添了對學習的自信,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懂得勞動的偉大意義,養成勞動習慣。
三、開展勞動實踐活動,促進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勞動是豐盈生活的源泉,是一生幸福的助推器,勞動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堂課。在紫荊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參觀農耕文化博覽館,使學生知農時、識農具,感受農耕文化的源遠流長和深厚底蘊,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感受農耕文化“勤勞、服務、創造”的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
在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種植體驗園里,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耕地、播種、澆水、除草、施肥、噴藥、采摘、收割等農事活動。學生在親身體驗勞動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強化了熱愛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意識,養成了“手中有勁、眼中有活”的勞動品質,提高了學生熱愛勞動的觀念,鍛煉了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參與勞動的親身體驗,邁出了勞動育人的堅實步伐。使學生真正懂得:夢想要植根于現實,夢想的實現需要腳踏實地的干勁,求真務實的韌勁,敢于拼搏的沖勁。
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自主管理的平臺,滲透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體驗、感悟道德境界,理解素質教育內涵,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主動遵從道德規范,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遵守紀律、認真負責、團結協作、關心集體、珍惜勞動成果的優良品質,激勵學生立志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美好的家鄉和美好的未來。實現以勞樹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的育人目標,讓勞動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總之,學生時期是人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最佳時期,是身體和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對人一生良好品德和心理健康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勞動教育作為社會實踐的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勞動能養德、勞動能促智、勞動能益美、勞動能強體”。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切實加強勞動教育、積極開展勞動實踐活動,磨煉學生意志、激發學生創造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華萍. 開展勞動技術教育 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J]. 中國農村教育, 2016(10):4.
[2]張秀波. 如何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J]. 教育界, 2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