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體為民辦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思政教育如何與新媒體相融合,創新路徑與方式,成為思政教育過程中不可回避的話題。本文以遼寧省為例,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分析遼寧省內民辦高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對于平臺與內容的創新做法,探討在新媒體背景下民辦高校進行思政教育傳播路徑過程中的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遼寧省;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
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為9.89億,其中,20歲—29歲的網民占比17.8%。目前,出生于2000年的學生已步入大學,他們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對新媒體依賴性更強。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立德樹人工作是高校的使命和責任,是高校工作中的中心環節和重要抓手。
民辦高校的立德樹人工作要依托思政教育課程與活動進行開展,而面對新媒體的蓬勃發展勢頭,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創新成為遼寧省內民辦高校的共同課題。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創新工作,要兼顧針對性與時效性,才能全面提升遼寧省民辦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構建思政教育新格局。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普及,遼寧省各民辦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工作中紛紛加強對于傳播路徑的創新應用。
一、實行思政教育+新媒體的創新路徑
本選題有針對性地選取遼寧省內6所民辦高校進行調研,通過對所選取學校從事思政教育的領導與教師的深入訪談,結合自己長期在高校學習與工作的實際經歷,概括出當前遼寧省民辦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現狀。總體上看,遼寧省的民辦高校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均能夠應用新的方法與渠道,并根據每一階段思政工作相關政策的重點內容,實施“精準”教育與引導。
以東北地區排名靠前的民辦高校沈陽城市學院為例,該校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搶占互聯網陣地,充分利用“兩微一端”的影響力,打造“新媒體+思政工作”新路徑。學校官方微博微信與“V綠島”智慧校園APP為教師與學生提供社會化溝通和協作的平臺,便于教師利用新媒體手段進行思政引導,將相關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傳輸給學生。另外,學校每個二級學院和學生社團也擁有自身的微博、微信訂閱號和抖音快手平臺,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新媒體矩陣,這些新媒體矩陣會每月帶領學生進行“青年大學習”答題活動、團情播報、思政課程分享、青年之友等思政教育活動。
二、搭建網絡化的思政教育工作平臺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概論》、《形勢與政策》、《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等傳統思政類課程中,民辦高校思政教師的授課水平普遍較高,課程內容都是精挑細選和千錘百煉過的,但這類課程的內容往往令學生感到枯燥,通過與遼寧省內民辦高校思政課程負責教師的深度訪談,發現他們為了保證課程效果,經常利用“藍墨云班課”、“超星學習通”等方式拓展學習內容,并將熱點案例資料存儲在以上學習平臺中,便于學生查看,體現教學內容的及時性和靈活性。
新媒體的應用為思政教育提供新平臺,除了傳統教室授課外,網絡與新媒體工具都能夠成為進行思政教育的手段,而且更容易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目前,遼寧省的民辦高校都有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這些新媒體形式建立了大學生與學校之間聯系的紐帶,相關管理者在運營新媒體的過程中,要結合新媒體形式將思政教育工作滲透到新媒體內容制作中去。另外,由于新媒體互動性強,應及時查看評論與留言,將網絡思政管理和思政教學緊密結合,真正搭建起全方位、立體化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三、創新遼寧省民辦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
在教學改革的整體推動下,翻轉課堂、啟發式教學、項目教學等教學方法在新媒體背景下有了新的呈現方式,遼寧省民辦高校的教師以新媒體作為平臺,靈活應用這些教學方法,創立情境,增進學生的課程體驗,并通過慕課、短視頻等方式,鼓勵學生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自主預習和復習,強化思政課程授課效果。另外,新媒體還能夠滿足同學與教師之間在線互動、實時交流分享等需求,為師生提供更大更便利的交流平臺。
針對剛入校的大一新生,思想不夠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即將形成的不穩定時期,如果沒有約束和引導,受到網絡負面信息影響,很可能會誤入歧途。所以,作為思政課程教師和思政輔導員,要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思政理論內容,并通過年輕人喜歡的媒介溝通方式,了解他們學習與生活中的困難,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三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的貫徹到他們的思想中去,強化學習效果。
四、建立遼寧省民辦高校思政教育網絡管理機制
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遼寧省各民辦高校要加大監管力度,明確制定新媒體思政教育的使用規范和內容審查機制,明確發布的內容限制與懲罰措施。各民辦高校要建立網絡輿情監控體系,特別是在新媒體平臺中,要在輿論形成初期控制住輿情發酵速度,快速找到原因,開展心理輔導和思政教育,制止不良輿論的非理性傳播,防止輿情發酵產生嚴重的后果。
新媒體是相對概念,是時代的產物,在新環境下,雖然遼寧省民辦高校均能夠將思政教育工作與新媒體手段相融合,但也有部分高校僅將新媒體手段與思政教育工作進行形式上的融合,而沒有在內容上進行融合,所以思政教學效果并未十分理想。日后,遼寧省民辦高校要結合大學生特點和新媒體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學措施,在手段與內容方面雙管齊下,創新思政教育路徑,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杰.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學生黨支部政治功能及其實現路徑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1(24):82-83.
[2]賈琬朝.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發展路徑研究[J].學周刊,2021(19):7-8.
[3]劉珊珊.融媒體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研究[J].中外企業文化,2021(04):81-82.
[4]汪良平.民辦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業教育:價值、問題與路徑[J].職教發展研究,2021(01):91-96.
基金項目: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規劃課題(學校發展類)階段性成果《遼寧省民辦高校學生思政教育狀況研究》,課題編號:CANFZG21025
作者簡介:尹嵩(1985.04-),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整合營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