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網絡信息數字化時代,對高校傳統的學生管理工作與管理方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很多高校開始建立針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信息管理服務平臺,采用信息技術的方法不斷融合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效能,進一步減少工作量、切實增強工作效率。在日益復雜的網絡環境下,從網絡的作用效果分析而言,網絡既包括正面影響,又包括消極影響,因而需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切實引入教育管理的概念,最大程度上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互聯網環境;高校學生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
一、學生管理內涵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是指高校對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計劃、組織、協調以及控制的總稱,其分為對學校教育管理組織工作的指導教育等多種模式,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的全面發展。[1] 一方面學校是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體,但其并不能劃歸于唯一的主體。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通過制定法律、規章制度等多種模式,不斷強調學生在學習管理活動中的重要地位,并通過這一途徑從宏觀層面上達到對學生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在定義關系上與教學管理工作重新界定。從定義的角度來說,學生管理工作更多是一種教務管理工作組成部分的補充,其不僅僅包含在教學管理模式中。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而言,學生管理不僅僅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還包括學籍管理、檔案管理等諸多詳細的內容,學生管理中也有很多教學管理沒有涵蓋的內容,例如:學生社團管理等等。
二、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傳統管理理念導致高職院校的管理模式封閉
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為高校管理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推廣,現代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也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系統中得到了充分地發展,基本實現了管理數字化、網絡化,這也極大地改變了對傳統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認知。[2] 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在信息管理方面意識相對淡薄,缺乏對網絡管理的主動性。高職院校對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認知理念方面的不足。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因素的限制,我國在高等教育的體系構建中過于重視學生的智力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升,這也形成了輕個性、輕感性的狹隘心理觀念。[3]
(二)高校管理制度缺乏創新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缺乏改革創新經驗主要體現在學生管理渠道單一。有些學校的硬件設施條件方面相對滯后,尤其是在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需求背景下,未能跟得上網絡化的發展需求。
(三)高校學生管理隊伍建設相對欠缺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建設相對欠缺,在現有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體制中,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體制結構主要是從學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長到學生工作處再到院系,最后到輔導員體系,共計分為四級體系。[4] 輔導員再通過院系的學生會,通過學生會這一渠道對學生進行管理,加上這一流程,共計分為五層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信息傳播的時效性。
三、互聯網環境下高校提高學生管理水平路徑的探析
(一)更新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觀念
明確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觀念需要重點針對教育工作的發展需求,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進一步統籌本校的學生工作發展戰略,提供綜合的學生管理建議。第一,要從創新型發展的角度,強調個性化學生的發展理念。第二,是要不斷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價值。[5]
(二)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
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可重點從滿足學生實踐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梳理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將其應用到具體的制度完善中,進而形成不斷完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制度的模式。
(三)創建互聯網環境下高職院校的軟硬件環境
創建良好的硬件環境需要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設備對學生進行管理,需要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中以院、系、班級等三級單位機制建立起學生管理網站,學校的網站作為統籌方,下面三個網站作為重要的參與方,最終形成閉環體制。學生在參與模式上,通過學生注冊參與的模式,尤其強調網上學生管理中的思想教育交流模式。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為前文所提到的高校網絡管理機制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以及便利。
參考文獻:
[1] 曾秋菊. 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 創新科技,2013,(06):44-45.
[2] 馬利娟. 民辦高校學生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3] 楊曙霞. 學分制條件下高校學生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 大理學院學報,2011,(07):79-82.
[4] 李萍. 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1.
[5] 佟會文.網絡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對策的研究 [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1.8.
作者簡介:吳青林(1993.08-),男,漢族,重慶涪陵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測控技術與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