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惠
摘要:課程游戲化可以提高幼兒的參與熱情、改善課堂教學效率,更能刺激幼兒的綜合能力成長,讓幼兒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全面和多能。為了發揮出課程游戲化教育改革的真正功效,幼兒園教師就必須開發和挖掘自身的創造性智慧,以創造性的思維和創造性的設計去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文章特此研究了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培養幼兒園教師創造性智慧的必要性,并且指出了一些具體的培養策略,希望能夠為幼兒園教師改革教學工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背景;幼兒園教師;創造性智慧
引言:
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之下,教師必須要以創造性的智慧去開發出符合課程體系并且契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教學游戲,這樣才能讓幼兒在游戲中收獲到應有的成長和教育。但是,也有一些幼兒教師在落實課程游戲化的教學需求時,只是簡單地將以往的幼兒游戲和課程內容進行結合。而這種拼接式教學游戲的教學效果和游戲趣味性難免大打折扣,對于幼兒的成長自然也就起不到應有的助益作用。
一、圍繞課程內容,合理設計教學游戲
課程游戲化不是簡單地在課程體系內嵌入一些相關的游戲內容,而是把原本的課程進行游戲化的改編,以確保課程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得到融合與升華。所以,幼兒教師必須圍繞原本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去重新設計教學游戲,把原本通過講述來呈現的教學內容改為通過讓幼兒參與游戲的方式進行呈現。這樣,幼兒就能夠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快速領悟知識。
例如,在帶領幼兒認識生活常見事物及其功能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來設計一些簡單的小游戲,并且用這些游戲完成教學過程。教師可以把幼兒在生活當中可能會用到的一些物品的圖案都列在課件當中,然后把對應的展示其功能的動圖打亂順序以后放在物品圖案的下方,組成一個連連看游戲的課件。比如,一塊香皂對應的就是洗臉的功能,所以在動圖當中就會呈現一個小孩正在洗臉并且臉上滿是泡沫的畫面。在帶領幼兒進行游戲的時候,教師可以隨意點擊下方的動圖,讓幼兒觀看以后去猜出對應的物品,如果幼兒猜對的話,教師只需點擊物品圖案就可以把二者連在一起。
二、根據游戲設計,科學投放游戲材料
在課程游戲化的改革工作當中,教師需要調整的不僅僅是教學方法和游戲內容設計,還有游戲材料的成分以及投放。教師在圍繞課程設計出相應的游戲以后,也需要根據游戲的具體設計以及進行游戲的實際需要來投放相應的游戲材料,確保教師設計的游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同時,教師也需在投放材料時注意避免對幼兒造成限制,發揮出幼兒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帶領幼兒認識自然的時候,教師其實就可以投放一些自然中收集到的游戲材料,比如樹葉、枯枝等。幼兒不能對萬物生而知之,所以他們需要不斷地去認識這個世界。而教師要做的就是當好引導者和介紹者的角色,帶領幼兒去認識自然萬物。所以,在自然課上,教師就可以帶領幼兒一起使用從自然環境中收集到的材料開展一次“造物游戲”。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隨意選擇教師提供的樹葉、樹枝、石頭、小草、花朵等材料,然后用這些材料去制作出一些有趣的物品。比如,幼兒可以用不同顏色的樹葉拼貼出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或者是用樹枝和石頭粘在一起組裝成一個小汽車玩具等。
三、圍繞游戲環節,重塑游戲區域環境
游戲區域環境的布置、游戲材料的投放、游戲環節的設計等內容共同組成了教學游戲活動。所以,在改變了游戲環節和游戲材料以后,幼兒教師也需對游戲區域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造。當然,為了確保游戲的多樣性,教師也可以把游戲區域進行簡單的劃分,在不同區劃內布置出符合游戲內容的背景環境,從而提高幼兒的游戲沉浸感。
例如,扮演類游戲對于游戲區域環境的要求較高,教師就可以根據扮演游戲的需求來設計一個小舞臺或者一些模擬場景。如果幼兒想要扮演公主和騎士的話,教師就要用紙殼等材料盡量還原出一個城堡的模樣,讓幼兒能夠在“城堡”中打敗“惡龍”,拯救“公主”。如果幼兒想要扮演一個普通家庭的父母子女,那么教師也需用紙殼材料、海綿材料去制作一些“迷你家具”,讓幼兒能夠借助這些家具布置出一個溫馨家庭的樣子。這樣,幼兒想要扮演任何角色都能夠在這片專門劃分出來的扮演區域內得到滿足,幼兒的體驗自然也就會得到巨大的提升和改變。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課程游戲化的教學訴求之下,教師必須重視創造性智慧在幼兒教育工作當中的重要意義,并且主動培養和挖掘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從而拓展教學游戲的深度與廣度。為此,幼兒教師必須保持好終身學習和不斷進修的良好習慣,持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同時,教師還需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幼兒教師的先進教學方法,進而做出教學成果上的突破和進步。這樣,幼兒教師才能為幼兒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做好教學準備和教學鋪墊工作。
參考文獻:
[1]張學燕.談幼兒教師創造性的教學智慧來源問題[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8):197.
[2]鄧芹.讓幼兒游戲拓展之路“永無止境”——課程游戲化中新行為課程的構建與實踐研究[J].新教育,2021(3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