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元
摘要:當今社會,科技、經濟、文化等領域發展迅猛,對現有知識的革新周期也在縮短。因此如果仍沿用以往的教學方式,那么對學生的身心發展不僅起不到推動作用,反而會抑制其自身發展。所以,教學的“核心知識時代”向“核心素養時代”過度已是大勢所趨。通過創新英語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自身“核心素養”的形成及發展,是小學教育的當務之急。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創新課堂教學;發展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自發形成的適應自身發展和社會生存所需的品質和能力?!蛾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由教育部于2014年頒布,《意見》指出要把探究與研制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體系作為深化課改的核心環節。
小學英語教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對學生今后的英語學習與運用起到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在確保學生能夠靈活掌握所學知識的前提下,更要重視英語教學對于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性的重要作用。
那究竟什么是英語教學核心素養?
語言能力。語言能力通俗來講就是用語言做事的能力。它的行為表現在聽、說、讀、寫上,具體含義是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思維品質。思維品質體現出的是個體思維的能力的水平,它的價值是終身的,有益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文化品格。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反映。學習能力。其核心不是指“學會了什么”,而是“怎么學”。學習能力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際策略。
現階段,發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存在很多的問題:
學生們口語能力普遍低下。注重聽與寫,而對說與讀的學習則淺嘗輒止。忽略了英語文化的重要性。忽略了漢語與英語的差異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阻礙,我們教師應該創新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和研究學生,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為目標,制定符合學生發展的學習計劃。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創新課堂教學。
從口語層面來說,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重中之重。《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p>
由于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語已成為交流的重要工具,口語是學生英語素養形成必備的要素。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情況,好好地設計每一節四十分鐘的英語課。我們在英語課堂上設計的一些精巧環節也應適應時代的變革,更加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歌曲、游戲、表演、對話、訪談、朗讀、演講、講故事、競賽等英語趣味性活動是教師常常設計的教學環節,這些趣味性活動給了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形成。在現代化教學中,我們要推陳出新,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創新英語課堂教學。我們設計的教學環節要更貼近生活,更有趣味性和針對性,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情況。教師要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有話可說,積極參與。鼓勵學生課內課外英文交流,增加英語學習的生活性。在長期的練習中,學生會逐漸形成英語思維方式,口語表達能力逐步提高。
從文化層面來說,英語不僅僅是一門掌握聽說讀寫即可的課程,其中蘊含的文化底蘊更需要學生去探索。美國語言學家Edward Sapir在他的《語言》一書中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有東西的,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教學?!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敝挥芯邆淞素S富的文化知識,交際才能順利進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更新理念,注重文化的滲透。這里所說的文化并不僅僅是英語國家文化,還要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只有了解了本國的文化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并形成對比,才能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自身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再去教授學生。文化要蘊含于語言教學中,詞匯教學、背景介紹、課文、歌曲、中外節日都可滲透文化知識。教師可多提供書籍和資料以及組織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文化,體驗文化,達到更好的交流。
從英漢差異性方面來說,從回答提問、親屬稱謂、問候語、請客吃飯、英語句型等諸多方面都有差異。差異一直存在,關鍵是如何把這種差異內化于心,理解深入。我們要做的不僅是在知識上適應,也要在思維上轉型,形成英語思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多讀多聽多模仿多說,創造環境讓學生頻繁使用英語。還要在文化差異方面對學生進行滲透。英語和漢語屬于兩種不同的語系,遣詞造句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句式的不同會給漢語思維的學生在跨文化交流中起道很大阻礙。這就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要求。我們要創新課堂教學與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找出學習規律,巧妙設計英語活動,促進學習正遷移;通過多種途徑了解知識差異性,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來說,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是大勢所趨。首先提高自學能力,應以興趣為先導,教師可利用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巧妙的預設環節等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其次,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這是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的關鍵。之后,讓學生勤觀察、多思考、會運用,掌握知識的規律。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英語的發音規律、句型特點等細節信息?!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怎樣去學習,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最后,在教學中要經常設疑,鼓勵學生思考創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使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進而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發展。
小學是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英語教學對提高英語水平有著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英語核心素養的形成對個人和今后社會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終身學習,創新課堂教學,從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Edward Sapir《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speech》中文《語言》,New York Harcourt,Brace and company ,1921.
[2]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2014.
[3] 《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
[4]徐萍;淺議英語基礎教學階段中的文化導入[J];宿州學院學報;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