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雙
摘要:本文指出溫州地區中職外貿畢業生就業難與企業招聘難的供需矛盾在于“單證課堂”偏離了企業“單證員”的要求。因此,亟待通過以“銀行審單制”的行業規范模式改變目前傳統教學模式。本文通過對學生的分層和分組,對結匯單據進行自審、他審和復審,不但提高學生對單證的學習興趣,還全面提升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外貿制單技能,并能迅速拉近學生從“單證課堂”到企業“單證員”的距離,實現了學生零距離就業。
關鍵詞:銀行審單制;中職外貿;單證實訓課堂;單證員
據有關部門統計,浙江省國際商務單證人才缺口相當突出。然而,大量外貿企業招聘不到合適單證員的同時,我們中職外貿專業畢業生卻找不到對口工作。造成這樣尷尬的供需矛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們的課堂與行業分離了。因此亟待在課堂中引入行業規范,讓學生畢業就能順利就業,是我們中職教師一直努力的目標。
一、“溫州地區中職外貿專業人才供需矛盾”的現況分析
據調查,溫州地區中職外貿專業應屆畢業生除進入大學深造的學生之外,大部分畢業生從事與專業無關的工作,而同時當地大量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單證員!這種供需矛盾的突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敲門磚”不過硬。雖然中職外貿畢業生都擁有單證員資格證書,但此證書只需記憶相關題庫內容都能考取。因此,該證書含金量不高。二是“所學知識”不能用。考試內容出自題庫,所學內容單一,僅憑死記硬背,沒有真正的制單能力。企業不喜歡招聘該類畢業生。三是“粗心大意”不嚴謹。中職畢業生謹慎意識不夠強。制單中任何一個字母的錯誤都會導致企業無法順利結匯,承蒙巨大損失。因此,企業不敢招聘。
二、“銀行審單制”在外貿實訓課堂中的具體實施
今年筆者任教的是20級國際商務2班,高二學生。本班學生已經過一年的專業基礎課堂的學習,有一定了制單基礎,但學生兩極分化較為嚴重。筆者根據學生的基本情況并征求學生本人意見,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組、B組和C組。A組中的學生學習自覺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礎均較差;B組為學習自覺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礎等各方面都相對較好的學生;C組是學習自覺性、接收能力及文化基礎都較優秀的學生。各組的具體人數根據班級具體情況而定。筆者把學生劃定為如下比例:A組的學生比例為四分之一,B組比例為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一為C組。A組與C組同學進行一對一的幫帶結對。為避免因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而導致錯誤歸類,影響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層次劃定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可根據現實的變化作出動態微調。總之,在分層過程中要遵循自愿原則、動態原則、交叉統一原則,讓學生在分層制單、分層結對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根據分層的學生,分發三份不同難度的信用證,A組選擇難度最高的信用證,B組選擇難度適中的,C組選擇相對較為容易的。給出一定的時間,讓三組同學分別制單,一般來說,A組的制單速度較快、正確率高;C組很慢,出錯率高;B組介于兩組之間。繕制單據的目標是掌握常用結匯單據制單要領,只要完成了相對應的學習任務,這節課就是有收獲的。當制單時間結束后,就開始審單環節。這個環節模擬了出口結匯流程中所涉及的角色。
1、自審組(出口商自審)——自己審核自己的單據
自評組的人員構成是全班同學,根據不同組別選擇信用證進行制單后,各自對單據進行審查。在外貿企業的實際情況中,出口商在繕制單據之后,必須首先進行出口商的自我審查,經過多方面,多角度的視察,查漏補缺,反復校對。本著“三一致”“五要求”的原則,對自己所繕制的單據進行嚴格的審查。如果實在看不出來問題了,則把單據提交給A組同學,也就是他審組。
2、他審組(通知行審核)——A組為固定的審單組
一般來說,A組同學制單完成速度快,正確率高。因此,A組同學制單結束后經過自審,再把單據交給A組的其他同學進行互換他審,如果審核無誤則直接提交給教師進行復審;如果有錯,則列出不符點讓其重返制單修改,直到正確為止。
當A組同學的單據已經復審通過了,就開始擔任通知行的角色,坐到教室專門安排的一個位置(通知行),任務是以通知行的角色審核他人的單據。當B組、C組的同學自審無誤后把單據提交給(通知行)A組同學進行審核,如果有錯誤,則列出不符點,進行整改,如果正確,就直接提交給教師進行復審。
3、復審(開證行復審)——教師復審
教師在收到單據之后,根據信用證復審各項關鍵點。如能順利結匯,則在記錄表中進行標記此筆業務某某同學能夠順利收匯,這些都計入期中期末的總評考核之中,令學生更有成就感;如果不能順利結匯的同學則能夠認識到銀行審單制的嚴肅性,修改制單錯誤的地方,以便下次能夠順利結匯,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不斷的反復操練,對整體的制單能力都有質的飛躍。
通過“銀行審單制”模式,經由個人自審(出口商自審)、他審(通知行審核)、教師復審(開證行復審),讓學生通過各環節的反復操練和審核,從而快速提高了制單技能。
三、課堂中引入“銀行審單制”模式還需要做到幾點
一是教材的改革。現有外貿單證教材中設計的信用證模式單一,應增加信用證種類,增加最新的單據類型,比如原產地F等證書的制作。二是考試制度的改革。目前單證員考試制度死板、題庫中抽題,題型客觀題偏多,違背外貿制單原則。應適應企業要求給出完整信用證,根據信用證中的要求,填制所需單據,所需份數,提供開放式答題。三是對行業人員的邀請。建議在課堂中邀請資深從業人員的授課,一來增加最新外貿制單種類和熱點,二來可以全面提高全校外貿教師的專業水平。
四、結論
總之,“銀行審單制”的模式,正視了供需矛盾的尷尬局面,真正從企業所需的單證員出發,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在通過對學生的分層和分組,對結匯單據進行自審、他審和復審,不但提高學生對單證的學習興趣,并能全面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外貿制單技能,讓學生真正從“單證課堂”走向名副其實的“單證員”!
參考文獻:
[1]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M] . 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2]鄧群飛.關于高職《外貿單證實務》課程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 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2020(4).
[3]李淑芳.《基于“產出導向法”的高校esp教學實踐研究》高等職業教育,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