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小霞
摘要:漢語言文學中的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我們要深入全面地研究漢語言文學中的語言,梳理漢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承之間的內在關聯,從文化傳承的視角探討漢語言文學的現代應用價值,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開創新的方向。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文化傳承;價值
引言
隨著漢語言文學的持續性發展,其具備的實踐活動在不斷提升,此時必須要加強語言文學意境的滲透與解析。漢語言文學能夠逐漸受到不同領域、行業的關注與推行。獨特的漢語言文學能夠創建大量的獨特的語言文學作品,每個人在解讀的過程中,其獲得的體會與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對此形成的情感也有明顯的差異性。由此來看,由于文學內容的差異性,其蘊藏的特征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我們唯有對其進行整體分析。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的特點及問題
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相比起來,它的特點就是更加重視學生語言學和文學以及寫作方面的學習能力,漢語言文學教育就是為了達到訓練更加優質的語文教師的目標。在漢語言文學教育和語文教育中,漢語言文學處于更高的位置,因為它是語文教育質量和效率的體現者和紐帶。然而,目前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諸多問題,發展前景不容樂觀,語文教師盡管教學手段豐富,文學知識儲藏富饒,但是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而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課程又是少之又少,所以語文教師更是缺少實踐機會,在語文教學中做不到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導致很多的教學資源被逐漸浪費,學生也學不到更加廣闊的語文知識,進而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漢語言文學研究在文化傳承中的價值
(一)增進人們對文化傳承的深入認知
漢語言文學研究有自身的學科特點和內容,體現出一定的學科獨立性,然而其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鏈接明顯存在不足,沒有從整體、全局的視角進行漢語言文學的研究,難以真正實現對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此,我們要通過持續、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研究,從不同渠道采集和整理漢語言文學相關理論知識,挖掘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詮釋和解讀漢語言文化精髓,并將其與現代化的語言表達方式相結合,使漢語言文學更加通俗易懂,淺顯明白,能夠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和理解,從而逐漸消除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片面認知,突破傳統文化傳承的語言藩籬,加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例如,文言文就不同于白話文,其句式結構、語法、用詞均與現代漢語有較大的差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語言載體形式。《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世人將其視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體現出無可比擬的文學價值和地位,然而因其采用文言文的表述方法,多數人無法領略其真正的內涵和文學價值,大多淺嘗輒止而已,缺乏深入細致的了解。對此我們可以將其進行轉譯,采用意譯、添加腳注、替換、改寫等不同方式,使這部紀傳體通史更加通俗易懂。
(二)增強青少年的文化素質提升
漢語言文化傳承與發展具有持續性特點,并且逐漸變成國際上相對獨特且獨立的文化交流體系,所以,世界各國的人民都開始關注漢語言文化,它也逐漸變成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構成元素。特別是在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已經創設出大量的具備一定現實指導價值的文學論著,是目前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的一個重要精神力量。所以,隨著以上文學著作的不斷形成,它能夠讓人們的文化視野得到拓展,促使年輕人的文化知識得到不斷積累,由此來提高青年人的文化認知,促使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三)注重傳統文化傳承的實用性
漢語言文學研究并非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復制,而應當體現出對傳統文化傳承的實用性,要充分結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使漢語言文學研究滿足不同時期社會發展的文化需求。水文化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結合我國現階段水利建設的實際發展需求,從不同角度研究我國的水文化,包括水孕育地球生命、大河流域締造人類文明、傳統文化構筑的獨特水民俗和水思想、治水先驅的不朽史詩、古代先民的水利工程等;梳理和分析人類文明發展和流域文化變遷的水文化,結合眾多體現水文化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探討人水關系中的文化現象和水文化的發展規律,增強水行業的凝聚力,彰顯水文化的獨特內涵,突顯水文化的育人功效,充分展示不同民族之間的重要精神內核和內在關聯,引發人們對水文化的情感共鳴體驗,提升人們對水文化的傳承熱情。在漢語言文學研究的文化傳承過程中,要抱持包容、開放的態度和理念,采用“理論證據”和“經驗證據”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使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有充足的、科學的論據,從而較好地規避漢語言文學研究中的“唯證據論”。
(四)注重漢語言文學研究與網絡語言的交流
相關研究表明,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我國民眾的閱讀方式逐步趨向于數字化閱讀,并且數字化閱讀的比例正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隨著民眾越來越熱衷數字化閱讀,漢語言文學的傳播也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積極構建數字化傳播渠道,將高質量的漢語言文學進行數字化轉換,使大眾可以在網絡環境下感受到數字化的漢語言文學所帶來的沖擊力。以二維碼為例,二維碼自從在網絡中出現之日起,便受到了大眾的追捧,與其他技術相比,二維碼安全性高、面積小以及辨識度高等特征。所以,借助二維碼技術,可以將漢語言文學錄入到網絡數據庫平臺當中,同時生成可用手機識別的二維碼,當用戶使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后,用戶的手機中便可呈現出經典的漢語言文學,方便用戶進行瀏覽與學習。
結束語
我們要增進人們對漢語言文學的認知和理解,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深度解讀漢語言文學內容,體味漢語言文學作品的價值引領功能;并將漢語言文學研究融入到實際生活之中,展示漢語言文學的獨特意境和文化場景,突顯漢語言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張向菊.漢語言文學語言意境的研究與分析[J].青年文學家,2020,000(003):42.
[2]張新鳳.漢語言文學語言意境的研究與分析[J].2021(2017-5):136-139.
[3]龐軍生.探究漢語語言文學中語言的審美意境[J].精品,2019,000(001):14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