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俊莉
摘要:隨著人類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人類對自然資源開發力度不斷加深,使得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突出的是水資源問題,人口數量增加,水是人類生存之源,人類生產和生活都離不開水。工業生產排放污水和人類濫用化學品污染了水資源,人類可以直接飲水的數量變少,需要經過多層的過濾才可以供人類使用。而水產養殖主要是依托于水資源進行生產,加劇了生產和生活用水的壓力,直接把養殖廢水排放到河道里會污染了水環境。所以,本文主要論述在生產養殖需要注意的問題和探討有效的環境工程技術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問題;工程技術;水資源
水產養殖產品的質量是受水資源好與差影響的,水產養殖行業想要長期地發展下去就需要注重水資源的質量,但是就水產養殖本身來說就會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水產養殖會產生大量的廢水,如果不加以處理,直接把廢水排入到河道里,導致更多的水資源受到破壞,加劇了生態系統的壓力,沒有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保護生態環境不僅僅是一句口號,還需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如在生產養殖方面,要注重污水排放和處理,避免出現亂排、亂放的現象。因此,水產養殖方向是生態養殖,依托水產養殖環境工程技術來指導水產養殖,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提高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促使水產養殖產業鏈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水產養殖造成的環境問題
1.1水產養殖污水排放使得水質惡化
傳統的水產養殖方式大多數是往水里撒魚料和施肥,目的是為了可以捕獲更多的水產品,由于河里面魚料的累積,肥料的堆積,魚群排泄物及藥物的共同作用下會導致水資源出現污染。尤其是最近幾年,水產養殖行業利潤高,吸引更多的商人發展水產養殖行業,獲得更多的收入。導致漁業加快了發展步伐,趨向于集約化的養殖方式,使得相對應的水域出現更多的排泄物和剩余的餌料,經過一段時間過濾后,會在水中分解為氨氮,分解過程中會消耗溶氧,導致水質惡化。
1.2大面積放養破壞了水域生態系統
大面積水域具有社會經濟功能,可以進行航運、水利、蓄水防洪等用途,但是由于人類大面積的進行水產養殖,一味地靠水產養殖行業賺取金錢,忽視了水域的其他經濟功能。大范圍的進行水產養殖,提高漁業產量,加重了水資源的負擔,水產養殖方式是依靠于水體系統的整體性,水資源質量高,富含營養物質多,才能夠讓水中的水草、螺艦等生長,水草在維持水域生態系統發揮著重要作用,如水草可以遷移、轉化、輸出水中的營養鹽,保持浮游生物繁殖的穩定性,生物之間相互制約,讓水域生態系統保持平衡的狀態。
二、工程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2.1對水產養殖的水域進行生態監測
在進行生態養殖過程中,需要定時檢測水域中水資源的質量,記錄好水產養殖在不同時間內的具體數據,方便觀察和研究水資源是否出現了問題,要實時監測水資源的變化,要在這片水域生態系統可承受范圍之內開展水產養殖,避免加重生態環境的負擔。應對生態環境問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生態監測系統是對水產養殖發揮著提醒的作用。要加大對生產養殖的重視程度,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需要提前掌握生態發展趨勢,為生態環境問題的到來做好準備。與生態監測系統相對應起來,是需要逐步建立完備的生態監測網絡,提高檢測系統智能化水平。
2.2現代技術和實用技術相結合
傳統的水產養殖方法已經不符合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要創新水產養殖方式,把現代技術和實用技術兩者相結合起來,生產出更多的魚產品,提高生產養殖效益。如養殖人員用生物濾池水過濾養殖污水,把過濾后的水資源作為灌溉水可以用來澆灌樹木花草,充分利用好污水的作用,提高污水利用率,讓水產養殖進行良性循環。臭氧具有消毒凈化功能,養殖人員用臭氧凈化養殖污水,減少細菌的繁殖,把臭氧和生物濾池結合起來,有效去除氨氮化合物和有機物,促進養殖生物的健康成長。由于新技術的不斷引進,養殖人員不能夠再墨守成規,傳統的養殖方法已經不適合現階段的水產養殖,那樣的養殖方式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是有限的,質量也不全符合“綠色”的理念,所以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養殖人員轉變水產養殖的方式,引進新型養殖技術,把現代技術和實用技術結合起來進行養殖,爭取達到養殖出來的產品個頭大、體積重的效果,產品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進而開拓國內外市場,提高經濟效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發展水產養殖時,需要提前預判進行水產養殖會影響到哪些生態環境問題,水產養殖在水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水資源保護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進行水產養殖,要減輕水資源的壓力,治理好污水排放的體系,避免浪費更多的水資源。所以說水產養殖需要處理好養殖污水問題,保護好生態環境,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楊庭歡.水產養殖的環境問題與工程技術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6(17):145.
[2]蘇勝齊,姚維志.水產養殖的環境問題與水產養殖環境工程技術的發展[J].貴州環保科技,2001(01):3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