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瑤
摘要:在疫情下開展網上教學要精準高效,可從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教師分工協作,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并舉,各種軟件穿插應用等方面入手。
在疫情嚴重的日子里,無法到校開展正常教學活動的情況下,教師們紛紛獻計獻策,身體力行、扎扎實實地開展好網上教學和實踐活動,確保教學任務和效果同樣出色。
一、加強思想教育,提升社會責任,增強內在驅動力
(一)召開班會總動員,增強內在驅動力
召集學生和任課教師一起參加班級動員視頻會議,共同學習“逆行”醫護工作者的感人事跡,積極鼓勵學生正視困難,勇于面對,力爭取得好成績。同時讓學生們獻計獻策,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是提高網上學習高效精準的關鍵。
(二)把抗疫精神與學科德育教學相融合
這次疫情不僅是對身體抵抗力的考驗,也是對人的靈魂的一次考驗,更是對國家制度和綜合實力的考驗。教師將這些思想融合至學科教學中,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抗疫信心,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如在學到苯的結構和制備時,三個乙炔在一定條件下可加成變成環狀結構,而不是形成三個單鍵和三個雙鍵交替的一個環狀結構。教師充分利用這個事例,指出它們是消除了“貧富差距,實現了共同富裕”。在講到聚丙烯應用時,指出口罩面料“熔噴布”的成分是聚丙烯,它是阻擋病毒的關鍵材料。學生有了興趣和責任之后,不用教師給予過多壓力,就會會積極主動去想辦法解決,提高學習精準性和高效性。
二、集體云備課,分頭抓落實
任課老師和備課組長在線上一起討論教學進度,然后備課組長將教學任務分解到每個教師,每一塊由一個教師主導,在線上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教學設想和思路、教學方法、學案、課后作業等,提煉出一堂課的框架。由負責的教師做好課件,編好學案作業,再上傳到群,大家一同觀看,再討論改進,然后由各任課教師布置學案,督促學生及時預習反饋。修正好后由該負責教師進行網上直播,其他教師跟堂聽課助教。課后教師在群里反思總結,提醒下堂課的教師注意調整和補充。同時開通網上答疑輔導,時間上不加限制,從早到晚,只要學生有問題,教師隨時給予答復。學生想到問題,隨時可問,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很高,教師解答也更及時,問題與解答都留有記錄,隨時可以回看,使個性化輔導得以落實,促進了教學精準化和高效化。
三、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并舉
(一)網上理論教學要“快慢詳略”把握得當,著力提升思維品質
網上授課,不同于課堂上,對語言文字類多的地方,教師盡可能說和寫同時進行,語音和文字同步展示,使學生眼睛和耳朵保持統一步調,增強學生獲得信息的有效性;關鍵的文字教師盡可能手寫。像化學有機的方程式,教師要指出化學鍵是從哪里斷開來,又從哪里接起來,都要講慢一點,手寫出來,寫的時候最好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不要跳躍性太大,否則學生視線不易跟上。多設計啟發性思考性問題,創設情境,促使學生思維品質提升。這也是網上理論教學精準高效的關鍵之處。
(二)網上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可指導學生們利用家里現有的物資就地取材,開展小實驗,反而更有教學意義和價值。如學到原電池原理時,指導學生利用鋁鐵銅等不同金屬材質的刀叉和不同的水果及音樂卡片制作水果電池。讓學生嘗試不同金屬的搭配制作,比較金屬的活潑性,不同的水果導電性的差異。學到電解池原理時,可結合殺滅新冠肺炎病毒用的NaClO消毒液的知識。指導學生們拆開廢舊電池,了解原電池的構造,再將碳棒取出,找一些廢舊導線,將電池串聯起來或用膠帶膠上變成電池組,進行電解實驗,制取NaClO消毒液。還可設計問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如:為什么用碳棒用陽極,用金屬導線用陽極有什么后果?兩極的高度是否相同?兩極的距離不同電解效果又有什么區別?通過多角度提問,拓展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認識到實際問題的復雜性。在學到有機化學分子結構時,指導學生利用家里的牙簽和水果或土豆蘿卜等制作分子模型。在學到塑料這節課時,可指導學生調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塑料,用于什么地方,成分有什么不同;還可以燒一燒,看一看,聞一聞,氣味、黑煙等有什么不同。
還可推出“云上化學文化藝術節”,組織“方程式記憶創關比賽”,“化學謎語競猜”,“中外化學史知識快遞與知識競答”等等。通過開展集文學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的各種實踐活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各項素養,也促進教師的發展。
四、語音文字圖形視頻,微信釘釘樂課問卷星,多管齊下各顯神通
概念性強的用文字描述,抽像的知識用圖形展示。重點難點部分拍成微課或小視頻,讓學生有選擇性的重復觀看。對于學生作業,書面作業通過釘釘家校本拍照上傳。教師書面批改,或利用語音或視頻指出問題,講解輔導。還可利用“樂課網”或“問卷星”等設計答卷,客觀題自動統計批改。各種媒體軟件多管齊下各顯神通,為教學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的提供了技術支撐。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家校社會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師生們總結經驗,不斷改進和完善,網上教學“益發”精準和高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8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