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心偉
摘 要:當前,網絡虛擬財產的財產屬性得到人們的廣泛認可。由于我國網絡虛擬財產在刑法保護中存在諸多爭議,導致法院在侵犯網絡虛擬財產案件的判決中恣意性較大,判決結果存在差異。文章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進行簡要概括,從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行為定性以及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等方面分析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據此提出相應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網絡;虛擬財產;刑法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
在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方面,筆者參考了法學界的學者們對其概念的總結,認為虛擬財產與現實世界是可以進行溝通和聯系的,它按照一定的規則與現實世界存在互動和交流,虛擬財產所帶來的豐富的體驗感是現實中的實物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網絡虛擬財產是依附于網絡能為人們提供價值的電磁記錄。
二、我國網絡虛擬財產刑法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存在分歧
目前在我國司法實踐中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認定分歧嚴重,并且存在部分的判決文書中缺乏較為全面、合理的理論支撐,部分判決文書直接適用財產犯罪條文。虛擬財產具備基本財產屬性,它們通常是人類財產的組成部分。物權說、債權說、知識產權說這三種學說又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虛擬財產具體應屬于哪種財產權。筆者認為,虛擬財產具備“物”的一般特征,即雖為網絡數據,但也具備真實性這一特征,是真實存在的,除此之外,虛擬財產具有可支配性,并且物的獨立性特征在虛擬財產上也有體現,故相對來說物權學說更具有合理性。實踐中,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問題存在很大爭議,即使法院最終將虛擬財產認定為財物,將被告人的犯罪行為定性為財產犯罪,被告人及其辯護人也會以虛擬財產不具有財產屬性進行辯護。如果法院未給出充分的解釋其判決的合理性將會受到質疑。
(二)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行為定性存在分歧
司法實踐中,盜竊網絡虛擬財產行為認定主要分為盜竊罪、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罪以及以侵犯通信自由罪三種形式。筆者認為,以非法獲取計算機信息系統數據罪定罪處罰是明顯不合適的。主要是因為如果犯罪行為人的犯罪情節特別嚴重,則可能導致罪責刑不相適應,如果以計算機犯罪規制侵犯網絡虛擬財產的行為,由極大可能存在處罰不均衡的情況,對司法的權威性有所影響。除此之外,度被侵害者的個人法益的保護明顯不足,同時也無法有效反映行為人的犯罪目的,畢竟“控制”、“破壞”“非法獲取”的目的都不是犯罪人的最終目的。而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定罪處罰在犯罪認定上同樣存在缺陷,在主觀要件方面并不符合,實施犯罪行為主要是為了獲得賬號或者賬號內功能的相應價值。網絡虛擬財產屬于財產的一種,所以筆者較為認同以盜竊罪定性。
(三)涉案金額的認定方法存在爭議
目前對于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涉案金額學術界和實務界主要存在以下認定方法。首先是以被害人損失數額為準。這種方法缺點是舉證較難。如果此類案件均以被害人舉證的數額作為被告人的犯罪數額,對犯罪人來說,缺乏客觀公正性;其次是以案發時雙方的交易價格為準。司法實踐中很多案件法院以當事人雙方交易的價格作為被告人的犯罪數額。但是此種方法存在一個很大的弊端,犯罪行為人為了成功騙取被害人的網絡虛擬財產,存在很大可能性以較高的購買價格引誘被害人上當,使被害人盡快心甘情愿轉移自己的虛擬財產給犯罪人。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是兩方商議好的價格,也未必代表案發時涉案虛擬財產的真實價格。這種可能性尤其在詐騙案中的缺點更為明顯;第三是以案發時市場價格確定為準。但是虛擬財產價格波動較大,且實踐中很多案件無法查明交易時的市場價格,故此種方法并不可取;第四是以被告人非法獲利數額為準。行為人非法獲取這一類的虛擬財產,其非法獲利數額可以反映真實的加市場價格。但對于裝備等物品類的虛擬財產,犯罪行為人通常為了盡快轉手銷贓而低價賤賣。非法獲利數額有很大可能性與被害人的損失相差很大,不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利益。綜上所述,以上四種對網路虛擬財產的涉案金額的認定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均不能統一適用于所有的網絡虛擬財產涉案金額的認定。
三、我國網絡虛擬財產刑法保護的完善
(一)統一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屬性
對于網絡虛擬財產,筆者認為應將其在法律屬性上進行統一認定為“公私財物”。理由如下:首先是解釋理念要有時代取向。法的效力不在于過去,而在于現在。解釋是法律生命力的所在。雖然我國刑法在第一次制定以及后來修改的時候,立法者們并沒有想到如今虛擬財產的社會地位。任何法律在制定的當時都不可能兼顧當下和未來。因此,法學研究者的使命就是“更好地解釋法律”;其次,在判斷方法上應以法律上公私財物特征為大前提。虛擬財產的部分特征與刑法上的財物特征相配,應判定其有財產屬性,將其納入財物的范圍理所當然。第三是網絡虛擬財產具備刑法上財物的特征。即具有管理可能性、具有轉移可能性、具有價值性。第四是公民的“財產法益”優先保護。對虛擬財產而言,其作為電磁數據且同時具有價值性和數據性,其財產價值應在法律層面予以認可,而且應該優先得到保護。因此,在虛擬財產犯罪案件中,犯罪行為的定性、犯罪人的罪名應優先考慮保護財產法益。
(二)應在刑法中明確虛擬財產的地位
實踐中侵犯虛擬財產的犯罪行為屢見不鮮,如果僅僅依據刑法的基本原則以及《刑法》第92條對公民私人財產的擴大解釋來理解適用,可能會造成司法實務部門處理案件時左右為難,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的犯罪愈演愈烈的情況。因此,在刑法中明確虛擬財產地位具有現實意義上的緊迫性。隨著盜竊網絡虛擬財產犯罪手段的不斷翻新,在實踐中可能會遭遇一些意料之外的問題,比如價值認定問題、確定嫌疑人、取證等方面的困難,所以為了確保司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就要發揮司法解釋的重要作用。司法機關在認定盜竊網絡虛擬財產行為時,遇到適用法律方面的問題時應當及時向上級司法機關反映,最高人民法院在對各地實踐經驗歸納總結的基礎上,再制定出更加合理完善符合社會需求的司法解釋。通過具體的司法解釋明確盜竊虛擬財產所觸犯的具體罪名,讓審判機關在進行審判工作時有明確的罪名作為依據。避免產生實施同樣的犯罪行為,但行為人受到的刑罰程度不同的現象,切實保護虛擬財產不受侵犯。明確虛擬財產的財產地位,會更有利于對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也可以解決盜竊虛擬財產行為認定不一的問題,使司法機關處理相關案件時,有明確的法條作為依據,避免同案不同判現象的產生。
(三)明確網絡虛擬財產價值的鑒定途徑和形式
對于網絡虛擬財產價值的認定標準不同意的窘境,筆者建議可以在司法鑒定機構中專門建立一個對網絡虛擬財產進行價值認定的部門,部門組成人員可以包括網絡運營商、資深相關用戶,以便于在對虛擬財產進行評估時能夠更好的維護自己一方的利益,真正實現公平公正評估。該部門應考察市場交易價格、一般用戶的平均投入成本、運營商研發設計的成本以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等相關因素來確定網絡虛擬財產的價格,在與物價部門之間協商溝通后制定一些官方的網絡虛擬財產價格指導意見,定期公布各種網絡虛擬財產的價格,指導和規范網絡虛擬財產的市場交易及其價格。審判機關在遇到具體案件時,可以快速確定涉案虛擬財產的價值,為合理定罪量刑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何一賢. 公民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研究[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28(1):5.
[1]田穎. 網絡虛擬財產的刑法保護完善研究[D].吉首大學,2021.
[1]李敏. 盜竊網絡虛擬財產司法認定問題研究[D].內蒙古大學,2021.